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最老自来水厂零事故 80载至今“雄起”

2012-09-20 15:10:52  来源:重庆商报   作者:肖腾

如今,水厂内部与80年前变化不大。记者 潘雷 摄

20世纪30年代初的打枪坝净水厂及水塔。 重庆市自来水公司供图

渝中区临华路,已经工作八十年的原水管(上)即将为新的原水管(下)所代替。记者 吴珊 摄

民国时期重庆市自来水厂的“售水证”(左)和中国农民银行5元币(右) 网友图

家家都有自来水,但你可知道重庆自来水起源于何时?近日,新浪微博上一张民国时期重庆市自来水公司“售水证”的照片,揭开了谜底——重庆市自来水公司总经理姜源告诉记者,这枚铜质的“售水证”正是上世纪四十年代重庆市自来水厂向社会发出的购水代币,而这个有着80年历史的老水厂,正是被不少老重庆人称作“打枪坝水厂”的单位,并且至今仍在运作。917日,记者走进了重庆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探寻自来水厂背后的故事。

上世纪30年代

水厂设施在大溪沟和打枪坝

据民国《巴县志》记载,1926年,重庆商埠督办公署督办潘文华提议兴办自来水工程,1929年,重庆第一座自来水厂在打枪坝(今七星岗鼓楼巷一带)开始兴建,193231日正式营业售水,从此,重庆市民开始用上了自来水。

重庆市自来水公司总经理姜源告诉记者,建司初期,水厂设施分布在两个地方,一在打枪坝,另一处位于大溪沟观音梁,这两处合起来才能算一座厂,嘉陵江水从大溪沟被抽上来,通过原水管送抵打枪坝,经过净化处理后,再送往千家万户。

工人一年收入买不起水表

朱良臣老先生今年90多岁,家就住鼓楼巷,1940年进入自来水公司工作,是见证过该公司初建岁月的在世老员工之一。

“那时候水表、水管都是欧洲进口的,有钱人才负担得起单独立表用水。”朱老先生说,当时他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安装水管,由于设备都是进口货,价格很昂贵,一个水表价值当时价值法币数百元,“我当时月收入是9元,这个水表比我一年收入还高”。

高昂的价格,使得老百姓不可能家家户户直接通上自来水,朱老先生说,为了方便百姓用水,当时在供水干管途经的街区都设置了水站,自来水通到水站里,居民购买“售水证”,再到水站换水,还有“担水工”这个行当,专门到自来水站挑水,再挑送到家家户户售卖。

/Page/

上世纪40年代

曾被印上农民银行的钞票

据姜源总经理介绍,建厂之初,重庆城区总共只有人口30万左右,而自来水公司能供给其中20多万人的日常用水。

当年重庆自来水事业的盛况,在著名作家张恨水的散文《山城回忆录》中被详细地描述下来:由于怀疑“自来水”一词是从日语转译而来,重庆老百姓一般不称其“自来水”,而代之以“机器水”之名;每到清晨,各街道水站里都挤满了接“机器水”的民众,前面的人还没接完,后面的就急不可耐地挤上前来……

自来水厂的身影,甚至曾出现在钞票上,在档案资料中,记者看到一张发行于1938年的5元钞票,发钞行为“中国农民银行”,钞票上的图案,正是这座重庆市自来水厂的水塔。

水厂工人特权:免抓壮丁

自来水厂建成投运没过几年,抗战爆发,重庆作为陪都,成了日机轰炸的重点目标,而作为全城供水保障的自来水厂,自然也成了重点中的重点。

“在日机的密集轰炸下,当时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到供水管道沿线巡查,由于日机常来轰炸,水厂工人只能上半天班,上午抓紧把活干了,下午就回家躲避。”朱良臣先生回忆说,由于自来水厂工人任务重要,所以还享有一些“特权”:当时政府抓壮丁,如果说自己是自来水公司的,就可以避免被抓走。

现在

老水池改造只能用青砖

80年过去,战火早已消散,今天的重庆,是否还能找到自来水事业兴起时的痕迹?带着这个疑问,918日,记者走进市自来水公司渝中区水厂打枪坝车间,这里,就是当年重庆第一座自来水厂的诞生地。走进厂区,呈现在记者面前的,不是想象中机械轰鸣的场景,而是一派园林风光。树荫掩映的一片平地上,几个条石砌成的大池子,就构成了厂区的大部分,水池之间的隔墙和过道均用青砖砌成,风格看上去十分古老。在这些青砖绿树之间,偶尔出现几个阀门,提醒你这是一座水厂。

“这个厂区现在仍在使用,这些水池也是建厂时兴建的,80年来经过不断工艺改造,现在还在工作。”厂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保持这里的风貌,每次改造时,都尽量不改变外形,“比如这些水池,改造时也得用青砖,不能用水泥”。

最早的原水管今年“退休”

目前,该厂还有两件建厂初期安装的设备在工作:一是用来检修机器的行车,二是从大溪沟通往打枪坝的原水管。

“所谓原水管,就是大溪沟把抽上来的江水,送往打枪坝水厂处理所用的水管。”在渝中区水厂大溪沟车间,厂长助理闫文波说,“这根钢管的管壁厚度比现在市场常规产品还要厚实,80年过去了,不但管子完好无损,连外面的防腐涂层都基本完整,80年来从未发生爆管事故”。

在临华村一处老旧楼房的背后,记者看到了这根80年前的水管。“直到现在,这根水管还在发挥作用,但是很快就要停用了。”渝中区水厂管网科科长王仲文介绍说,随着主城旧管改造工程的推进,公司已经决定替换掉这根老管道,要不了多久,这根为山城市民服务了80年的水管就将“光荣退休”。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