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他用音乐和盲孩交流
他喜欢摆弄各种乐器
李乾平,典型“80后”男孩,爱时尚、好打扮,一身干净休闲的着装,一副黑色边框大眼镜、左耳带着耳钉酷而有型。初次见面并没发觉他和普通男孩有什么区别,谁知道他却是一位多年从事盲教的音乐老师。
今年25岁的李乾平,家住春晖路街道翠华园社区,每天他都要乘坐轻轨到谢家湾,然后转两趟公交车再到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为盲生上课,闲暇时间就和区残联的盲人朋友切磋乐器,用他的话说:“音乐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就要帮助更多的盲人找回生活的信心!”
失明男孩命运多舛 曾被父母一度抛弃
李乾平在钢琴前坐下,双手轻轻在琴键上跳跃,一串串动听的音符随之流溢出来,一首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不仅让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还让记者陷入了沉思:这美妙的音乐真是出自一位高度视力障碍人的手吗?而他曾经的世界还是一片漆黑……
“你坐在我面前,我只能看到你的轮廓”,闲聊中李乾平笑着说出的话让人心中有些难受。李乾平说:“我一出生就患上先天性白内障,几乎没有一点视力,还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时候,就走进了黑暗的世界里,那时我脑海里根本没有这个五彩世界的记忆。”李乾平家境贫寒,父母因为无法支付高昂的手术费,曾经一度将他抛弃。“这事是后来听我妈妈说的,我出生就击碎了他们的希望,双目失明的孩子让他们一不小心犯了错,还好被邻居捡了回来,也才有了今天的我,哈哈哈……”李乾平笑着回忆说。
父亲给他二次生命 音乐开启了他人生
李乾平的父母为了医治儿子的眼睛,不惜一切代价,四处求医,走遍了中国的大部分城市,无论中医、西医都进行了大量尝试,李乾平在经过右眼两次和左眼一次的手术之后,眼睛才能得到了0.1的视力,可家里的借条却越积越多。
李乾平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在很小的时候就表露出来。父亲说:“电视上播放广告音乐,他只需要听一遍,便能准确无误的哼唱出来,我想这孩子没准儿是块搞音乐的料。”7岁那年,父母将他送往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希望他在那里能找到生活的希望、勇气。他说:“当时家庭如此窘困,父亲还是向亲戚借钱让我去到盲校,也是在那里,我与音乐结下了不了情,是父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音乐开启了我的人生!”
十三岁编曲《梦》梦想当音乐制作人
李乾平告诉记者,教他的音乐老师也是位盲人,所以对眼睛视力有障碍的小孩会特别帮助、关怀。在老师的教导下,他十岁就进入学校的电声乐队吹竖笛。后来渐渐的学会了电吉它、架子鼓、贝斯、竹笛等乐器。小学期间,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演出和各种器乐演奏比赛,并多次获奖。
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对音乐无限的热爱,李乾平取得了常人难以做到的成绩。十三岁时他就独自作词、编曲音乐《梦》,而后被音乐老师改变成教学乐谱。200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音乐表演系,学习长笛专业。他说,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专业音乐制作人,为盲人写歌,为他们励志呐喊,让他们活出自信,活出精彩!
学有所成不忘感恩 用音乐激励下一代
2010年毕业后,李乾平带着感恩的心回到母校,担任音乐教师。他说:“在平常孩子眼里,音乐课也许不难。但对于盲童来说,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因为看不见,只能凭着手去触摸凹凸不平的五线谱。”于是他常常把音符比喻成饼,比如一个月饼是全音符,半个月饼就是2分音符。
有一次,李老师教孩子们一首《百鸟朝凤》,但许多盲童都不懂“百鸟朝凤”是什么意思,为此,他特地在清晨带孩子们去听林子里的鸟鸣声,夜间带孩子们一起到草地上去听蟋蟀的声音。渐渐地,孩子们喜欢上了他的音乐课,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孩子们眼中,李老师不仅音乐造诣高,还特别有爱心,常常从家里带来卤肉给学生吃。周末,他经常把孩子们约去南山植物园玩耍,让他们感受五彩缤纷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惬意与美好!
于是,当记者询问孩子们眼中的李老师是什么样子时,大家争抢着回答:“李老师像星星,一闪一闪很好看”、“像棵树,高大伟岸”、“像林中的布谷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给我们听”……
(记者高祎恩∕文岳旭∕图)
人物音乐历程简介
2004年在中央电视台与国内著名歌唱家杨洪基和国际声乐大师廖昌永同台演出
2008年做客重庆音乐广播电台畅谈我的原创音乐之路
2008年做客吉林经济广播电台畅聊我的音乐之路
2008年参与重庆市盲人协会会歌的录制
2009年以特邀嘉宾身份代表重庆音乐广播电台,参加同济大学举办的第六届校园音乐先锋全国邀请赛,与张靓颖、光良、张智成等多位明星同台演出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