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徐凤琴:为大山里的折翼天使插上翅膀

2015-01-15 15:59:10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作者:SystemMaster

徐凤琴与孩子们在一起。记者 彭瑜 摄

近日,20岁的聋哑女孩张婧在主城一家企业上班了,月工资2000多元。而在几年前,她差点被父母嫁了出去。
“多亏徐校长帮我。”张婧来自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她用手语告诉记者,关键时刻,是彭水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徐凤琴将她接到了学校。
5年,徐凤琴改变着一个个像张婧这样的聋哑孩子的命运,为这些大山里的“折翼天使”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外行成为特教学校校长
5年前,彭水县特殊教育学校寄居在老教委两间办公室里,只有4名教师,18名学生,而全县可以入学的聋哑孩子就有上百人。
2009年3月,县教委领导找到徐凤琴,让她出任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把特教工作搞起来。
“啥是特殊教育?”当时,43岁的徐凤琴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英语教师,从未听说过这样的学校,领导的谈话让她很惊愕,“我一个外行,既不是特教专业,又没有领导经验。”
徐凤琴虽名不经传,但她以前的故事在领导心目中却“挂了号”——
曾有个六年级学生突发高烧晕倒,徐凤琴背起学生就往医院跑,屎尿流在她身上也不在意。
还有次,有个学生没了生活费,徐凤琴得知后,天天给他打饭吃。
……
“爱心就是你最大的资本。”教委领导说,让徐凤琴去负责特殊教育学校,不是去当官,是让她去奉献,去用她的爱心帮助这些折翼天使自立自强。
2009年8月,徐凤琴这个“门外汉”,走马上任来到彭水县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标准选择特教老师
特殊教育是干啥的?亲朋好友祝贺徐凤琴的同时,也在好奇这份工作。
“免费让聋哑、智障孩子上学的地方。”听了徐凤琴的介绍,大家将身边的聋哑、智障孩子都介绍给徐凤琴,学生规模一下子增加到30多人,学校仅有的4名教师已无法应对。
这些孩子有的大小便无法自理,个别人头不剪、澡不洗,衣服也不常换。徐凤琴说,不是随便哪个都能胜任特教工作。她担心有些老师不愿来,来了的也不一定留得住。
“用爱心和耐心选拔老师。”徐凤琴的老公在医院上班,当时有一个学生娃摔断手住进了医院。大家发现,除了孩子的姨妈,每周末都有一女子熬好骨头汤送到医院照顾孩子。
徐凤琴打听得知,女子是沙石中心校教师杨燕,是这个孩子的班主任老师。这么有爱心!徐凤琴很快将她招到麾下。
鹿鸣中心校教师张国岭学的是特教专业,还会手语。徐凤琴得知后,并没马上“挖人”,而以介绍对象的名义暗访。最后,张国岭因为踏实、肯干,也被吸纳到了特殊教育学校。
5年间,徐凤琴共吸纳24名教师,并都成功转型为特教老师。
百余孩子圆上学梦
为了让全县聋哑、智障娃都能上学,徐凤琴到残联找来花名册,每天晚上给农村的聋哑、智障孩子家长打电话,动员他们让孩子读书。
“哪有读书不要钱的好事”、“聋哑娃读书有啥用”……徐凤琴常常“碰壁”,电话讲不清楚,她就带老师们登门拜访。
聋哑娃庞春银23岁,1米7高,写不了字、不会手语。按规定,他超过招生年龄,徐凤琴最初也担心成年学生不利于学校管理。“但读书毕竟关系着孩子的未来。”最终,徐凤琴让庞春银走进了一年级的教室。在这里,像这样的“大学生”,还有24岁的聋哑娃周二毛。
现在,彭水特教学校有100多学生,学校也在2010年迁到了离县城7公里的汉葭街道芦渡湖村,并开设了按摩、美容专业,让孩子们有一技之长。但徐凤琴并不满足,“离县城远了不方便。”她还说,学校没校医,孩子们一旦生病很危险,白天晚上都离不开人。
“老党员就要听从组织的安排,要干就要干好。”徐凤琴说,她想将学校迁到城区,让这些聋哑、智障娃在校能安心、舒心学习,走进社会能自强自立过日子。

编辑:胡燕磊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