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广州拟推中小学生春秋假 家长:怕患假期综合症

2015-12-17 15:07:16  来源:新快报  作者: 沈逸云 王娟 李佳文

14日,广州市通过了《广州市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15-2020年)》,提出广州将探索推行中小学生春假或秋假制度。对此,广州市教育局表示将稳妥、慎重地进行调研,并根据国家、省的有关规定推进相关工作。那么,问题来了——春秋假能放吗?又该怎么放?

市教育局

保证课时的前提下,建议家长利用好现有假期进行亲子游

“学生总的课时肯定是要保证的,只是将假期进行调整。”14日,广州市旅游局副局长陈永亮表示,推行中小学生春秋假制度主要是想鼓励错峰出行,鼓励亲子游,扩大旅游消费市场,至于由哪个层面来进行探索或试行,仍未确定。

15日,新快报记者就广州目前是否具备开设春秋假的条件、实施瓶颈与难点在哪里等问题采访广州市教育局。对此,相关负责人并无回应,但表示“将稳妥、慎重地进行调研,根据国家、省的有关规定推进相关工作”。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市中小学生有寒暑假、节假日共约160多天,其中寒暑假时间长度共11周半,约80天。

市教育局称,对于学校校历安排,根据省教育厅《关于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校历和作息时间的通知》要求:“每学年教学时间39周”,省相关文件对全日制普通高中校历规定了高中学上课、考试、放假都精确到具体的教学周与日期。“广州市中小学生的假期安排将充分考虑与有关规定做好对接,保证政策上的衔接以保障学生的教育生活。”

针对此前有人建议通过亲子游扩大旅游市场,市教育局提倡,家长可以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160多天的假期和节假日安排好亲子游,“相信大家能做好假期的衔接安排,使孩子们拥有充足愉快的假期和节假日生活。”

学校

“老师放春秋假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取决于春秋假拿来干嘛”

那么,中小学春秋假该怎么放?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校长叶丽琳认为,中小学的春秋假应该与社会公众假期结合起来,“不然学生放假了,回到家中谁来管?家长又怎么能实现多陪伴?”面对这种“窘状”,她建议,春秋假可由学校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叶丽琳坦言,对于他们这种寄宿制学校来说,增设春秋假或将给学校管理带来新考验,如何引导学生快速转换状态将成为学校与老师的新课题。而老师的教学计划需要根据学生状态进行调整,教学质量或受到影响。

天河区某公办学校老师告诉记者,春秋假如果接着五一、国庆放,那根本没有避开人潮。但若不连着这些公众假期放,假期时间太短学生家长也难安排亲子游。此外,该老师表示,由于春秋假是在学期中间,老师可能会拿来备课,倘若变成学校组织实践活动,更是加重了工作量,“老师放春秋假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取决于春秋假拿来干嘛”。

家长

“春秋假更适合旅游,但担心孩子患上‘假期综合征’”

听说要推行“春秋假期”,广州不少妈妈群里也热闹起来。大部分家长都表示极为赞同,“暑假太热,寒假太冷,如果春秋可以出去就太好了,孩子也少遭罪。”也有部分家长觉得,父母一年只有几天年假,如果放春秋假,将孩子的长假分散一下,家长便可选择错峰出行。身为旅游达人的小仙妈妈表示,孩子玩开心了,回去更有学习动力。

“大人放完7天长假常会有‘假期综合征’,孩子的‘假期综合征’会更严重吧?”孩子刚刚上一年级的家长小芳一听说要放3到4个长假,连连摇头,“孩子放一个长假,好不容易收了心,又来一个假,想想都头疼。”

而更多上班族的父母则担忧孩子假期多了,自己更加无暇照顾。“孩子放假了,也要我们放假才能带他去旅游啊”,依依妈妈表示,不少人的带薪年假都难以实现,除非能出台政策,让父母的假期能配合孩子的假期,不然放再多的假期,亲子游也会泡汤。

旅游业


春秋假 可实现错峰出行

中小学生推春秋假将对旅游市场带来什么影响?来自南湖国旅策划推广中心经理曾达丰认为,这无疑是利好消息。“一般来说,7至9月份是旅游市场旺季,报名人数八成以上是学生和家长为主的家庭游。”曾达丰透露,这样一来导致扎堆出游现象尤为严重。他表示,开设春秋假会更有利于旅游业均衡发展,“把假期均匀分布,将家长的带薪休假和孩子的春秋假配合起来,可让大家更好地享受假期。”

不过,更多的旅游业内人士则持观望态度,表示该制度的执行需视教育部门或学校层面具体落实情况、春秋假具体放假时间而定。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