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民生教育 让每个孩子离梦想更近

2015-12-14 14:58:31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黄华清

看到课堂上,那个眼神中充满着求知欲的小男孩小凯(化名),你或许想象不到,他是一个患有听力障碍的孩子。去年,年过七旬的奶奶牵着他的手,颤颤巍巍地走进了合肥市双岗小学(以下简称“双岗小学”)的大门,在这里,小凯享有了公平教育的权利,双岗小学“关爱”教育的教学理念化为声声鼓励,激励着他勇于展开尚还稚嫩的羽翼,朝着更高更远的梦想奋力靠近。

小凯的成长,除了双岗小学的关怀,还得益于庐阳区教育民生工程一路上的保驾护航。近年来,残障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走向主流,在每年的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会议上,合肥市庐阳区都要求,凡符合“两个一致”原则的、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经家长申请,应接收到学校随班就读。

庐阳区的教育惠残民生工程,带着一股温暖人心的力量,流进了双岗小学的校园。在向残障孩子无条件敞开大门的同时,双岗小学还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爱的教育”,让孩子们在爱的熏陶下,真正理解爱、颂扬爱、传递爱。如今,绽放在孩子们脸上的纯净笑容,让我们实实在在触摸到教育民生的实惠之处,也印证了“爱”是让孩子们真正融入、获得快乐的一剂“良方”。

故事

一位残障儿童的求学之梦探索

2014年的夏天,对于还没有走入学堂的小凯(化名)来说,“暑假”的概念,在他的小脑袋瓜中越来越清晰,因为暑假一过,他就能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背着准备多时的小书包去上学了。

看着小凯期待的眼神,奶奶抚摸着他的头,怜爱地告诉他,每过去一天,就用笔在日历上划掉一天,8月的日子越来越少,离他上学的日子就越来越近了。终于,等来开学的这一天,一大早,小凯就拉着奶奶的手,蹦蹦跳跳地走进了双岗小学的校园。

在这群刚刚走进校园的稚嫩孩童中,小凯略微显得有些特殊。作为一个患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他是因为教育民生工程而有幸走进课堂和正常孩子一起读书的,他残缺的右耳中,那个若隐若现的助听器,是帮助他实现求学梦的所有依靠。

在奶奶朴实、悲情的叙述中,小凯的班主任了解了孩子不幸的身世:天生患有耳疾的他,年幼时,父亲便离家出走,母亲不堪打击,精神失常,生活尚不能自理,家庭的重担落在了年迈的奶奶身上,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年过七旬的奶奶在外打工维持,和奶奶相依为命,是小凯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

家庭贫困、听力障碍,像挡在小凯求学之路上的两块巨石,也是奶奶心存忐忑的根源。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入学两年,小凯不仅和正常的孩子一样顺利就读,还在这里找到了快乐、自信,让原本不幸的他,收获了难得的快乐童年。

事实上,小凯并不是双岗小学接收的首例残障孩子,根据民生工程的政策,残障儿童享有公平教育的权利,面对他们的请求,学校应该接收他们随班就读。近几年,双岗小学陆续接收了多名残障儿童来校学习,把一个个孩子送上了正常求学的轨道,挽救了一个个濒临绝望的家庭。

家庭贫困,是很多残障孩子家庭的现状,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切实改善残障孩子的生活状况,根据《合肥市庐阳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办法》的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接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普通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基本标准提高到5000元/生·年,所需资金分别执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补助公用经费分担政策。”

这就意味着,和小凯情况类似的孩子上学,学校将不再收取任何学杂费。得知这一好消息,小凯奶奶满是愁容又饱经风霜的脸慢慢舒展开来,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因为她知道,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连温饱都成了问题,实在难以支付任何其他的费用。

“谢谢你们圆了孩子的上学梦!”看着小凯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在校园里快乐地成长,小凯奶奶的心头之虑日渐消散。面对老师,她那老泪纵横的脸上,写满了感激。

探索

从“入学”到“求学”的思想变革

教室里,小迪(化名)正仰着头,聚精会神地听课,和老师颇有默契地进行眼神交流,她的目光显得恬静又不失灵气。看到眼前的她,很难把她和初入校园时那个行为怪异的残障孩子联系在一起,在双岗小学的每一天,都是快乐而温暖的,在这里,小迪不仅获得了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还收获了自信和力量。

时光追溯到几年前,当双岗小学第一次接纳残障孩子入校时,只是出于育人者的仁爱之心,但学校尚未建立特殊孩子的教育蓝本,老师们对于能否教好这批孩子还心里没底。但秉承着“关爱”教育的双岗小学,不忍把这群需要关怀的孩子拒之门外,于是,一场漫长而又充满挑战的探索由此开启。

面对孩子的不幸,很多家长不忍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导致孩子们产生自我放弃的心理。许强(化名)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父母的溺爱,让聪明的他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这让班主任老师一度犹豫,但最终她决定,要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来要求许强,一次次的鼓励,一次次与家长的沟通,不仅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还转变了家长从“入学”到“求学”的思想观念,让他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感受到了成长和进步。

一天天关注着孩子成长,终于,看到孩子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眼神中透出自信的光芒,小睿(化名)的妈妈忍不住潸然泪下。

小睿自幼患病,无法清晰地吐字发音,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肢体动作,正因为有些“特殊”,他的妈妈始终张开羽翼,紧紧地保护着他,生怕一不留心,他就受到了伤害,这样的担忧持续到了小睿走入双岗小学校园的那一天。

当他粗心大意忘带铅笔的时候,班主任总是及时地把削好的铅笔递给他;当他和同学发生矛盾的时候,老师总是循循善诱,悉心教导;当他缺乏自信的时候,老师总是给予他意想不到的温暖和鼓励……

时间一长,悬在小睿母亲心头的那块石头终于放了下来。把孩子交给双岗小学,孩子开心,她也安心。

溯源

“关爱”教育让孩子快乐成长

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放学后,患有腿疾的小艺(化名)刚整理好书包,班上的两个孩子就自觉地走过来,一个拎着她的书包,一个搀扶着她,向校门口走去,雨伞下,三个人紧紧挤在一起的身影,越来越远,却也越来越温暖。

记得刚入校时,小艺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因为双腿行动不便,下课后,她也只能默默地坐在教室里,低着头安静地看书,佯装对外界的不关注,但这一切,被热心的同学和老师们看在眼里。抓住机会,孩子们就主动接近她,渐渐地,她的笑声越来越多,曾经孤单的她终于走出了自我封闭的小世界,融入到开放的班集体中。

考虑到小艺的困难,同学们自觉成立了一个“爱心小队”,队员们轮流护送小艺上放学,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同学们的坚持,让她的小学时光成为人生之路上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

在小艺的身上,双岗小学“关爱”教育的理念得到更深刻的体现。始建于1957年的双岗小学地处老城区边缘,学生来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基于多年的实践和积累,学校沉淀的“关爱”教育力求把爱像阳光普照般,播撒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弱势孩童,并希望学生在爱的熏陶下,真正理解爱、颂扬爱、传递爱,学会去关爱生命与他人、关注自然与社会,关心人类与未来。

在这里,“关爱”教育深入人心,被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让被关爱者在学习、生活、活动中处处体会到温情与友情;关爱每个孩子,努力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为其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成为全面发展+个性张扬的未来一代。

教育根植于爱。有爱的教育,才能化为连绵不断的力量,走进孩子的内心,实现师生间心灵的碰撞。如今,“关爱”教育融入双岗小学的灵魂,扎根孩子们的心灵,在实践中,对教育民生进行了更为深刻的解读。

教育民生,大爱无形,润物无声。让民生继续,让关爱蔓延,是双岗小学前进的脚步!(黄华清)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