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合川大石中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探索 

这里的石头会唱歌

2015-11-20 15:36:24  来源:本网  作者:马龙才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在重庆市合川大石中学:不仅仅是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所有的石头都会唱歌!这些年来,大石中学坚持以石立校、以石美校、以石化校,系统构建了以石之内涵为核心理念,以石之精神为教育目标,以石之意象为育人途径的“石文化”教育发展体系。一所高完中,面对中考、高考,特色建设会不会华而不实?带着这个问题,我想从道、形、器、象四个方面,分享一下我们的认识和行动。

石文化之“道”
以“道”明向。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会有两所相同的学校。现代办学者一定会在意自身的文化身份和地位特征。大中的不同之处在哪里?何为大中特征?基于对学校历史的再次盘点、对当下文化的深刻省察和对未来趋势的谨慎研判,我们进行了特色文化的梳理和提炼。从学校薪火起立之地法华寺中遍地的鹅卵石,到时下学校所在地大石场,大中因石而名。很快,“厚重”“沉稳”“质朴”“谦逊”“坚毅”“永恒”的“石头精神”成为师生共识和精神基石。构建理念系统时,我们采用了自己的话语体系:确立“大行致广、石以载道”的办学理念,将“大石”校名、“石文化”融入其中。又创意了“一训三风”,处处见石之品,弘石之实。

石文化之“形”

校园环境、文化符号是直观彰显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即学校文化之“形”。石文化之形如何构建?——我们希望环境的布局更具美感、艺术感和教育性,在传统课堂之外,“以形塑魂”,提供一个积极、有效的环境课堂。我们的环境课堂主要从三处着笔。
一是外环境文化,打造了“二园四墙三广场”。这是我们石峰园和石沁园,这是石润、石圣、石英和国学四墙。希望广场、行知广场和金石广场三广场。
二是楼道文化,重整体规划设计,如初中部教学楼:一至五楼分别以磐石、基石、玉石、石灰石和钻石的形象寄寓石之六品,展示学校历史、德育教育、学习交流、教师风貌、学生学习等情况。
三是视觉文化,重视品牌形象,建立了统一的、富有个性魅力的VI系统。如大中校徽,主体由“大石”二字的变体篆字构成,基本元素包括“人、山、石、川”,寓意地处合川的大石中学以人为本,以石载道,聚石成山。

石文化之“器”
老子《道德经》中说:器以成事。要实现“以文化人”,将石头文化作为精神烙印和人格特征镌刻在每一位大中人身上,必须要有切实可行、脚踏实地的依托和载体,这个载体,就是特色课程。特色课程建设是特色建设的落地行动,是大中的“特色重器”。
我们围绕办学理念和目标,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造教育和“教学做合一”思想为指导,秉持“学生为本,一石一精彩;实践为要,一事一创造”的课程理念,构建了以“四类四型”为内容的石文化特色课程体系。
“四类”指石文化特色课程包含环境课程、特色课程、实践课程、活动课程四大类别,表明的是课程开设的范围。“四型”指渗透课程、主题课程、体验课程、活动课程四种课程型态,表述的是课程的育人方式。“四类四型”两位一体,结合成“石文化特色课程”总体系。现在,我们已在石文化特色课程总体系下,每种类型都建设了丰富的课程,总共有二十多门。如:通过课程的实施,达到“发掘自我,创造精彩”的课程目标和学生、师资培养目标。

在课程开发、实施、推进过程中,我们探索实践、创新开发、坚持坚守,使每一类型的课程都成就了精品。
“特色主题课程”这一类别中,以“石之魂——石文化鉴赏课程”最为突出。该课程依托学校“奇石鉴赏馆”等资源,让学生认识石头这一物质,了解石头基本知识,对“石”文化进行挖掘与拓展延伸。编写校本教材,初一高一年级每周一堂“石文化鉴赏”课,由学校培训的专门教师执教,学习校本教材《石文化鉴赏》的内容。组织《石文化鉴赏》知识测试。参加“奇石鉴赏馆”的鉴赏会。让学生从物质认知、文学欣赏、情趣熏陶到特长爱好等多方面受到教育。这是我们的校本教材、奇石展览、学生活动、课题证书、奇石鉴赏会。
“实践体验课程”中,“石之品——小石头成长教育课程”深受学生喜爱。该课程主要目的是培育和践行石头精神。主要实施过程有三步:首先,认识“理念之石”:新生入学,在入学教育中接受“石文化”教育,了解大中石文化。其次,寻找“形象之石”: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户外山间认识家乡、认识自然,认识石头,带回寄寓自己的“形象之石”,并用文字或图画描绘毕业时的自己,以此树立成长目标。最后,培育“精神之石”:根据成长目标,为自己拟定三年成长计划,在六个学期中培养六大石品。每天记录心路历程,写下“今日石语”。日日坚持,日日反省,认识生活,认识自我。这是孩子们在寻找形象石、他们拟定的成长计划、主题活动、今日石语。
活动课程中,石之韵——秧歌舞大课间课程影响力最大。该课程结合我校地处农村的实际,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质朴生活,谦逊求学的品质。我们坚持不懈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教学动作。由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进行秧歌舞教学,保证全校师生能跳会跳。二是编排队形:全校学生统一入场、组队、造型。共同演绎气势恢宏的集体秧歌舞。造型每学期可以变换。三是课间活动:每天课间操时间跳秧歌舞,集体跑操,强身健体,舒缓压力。

此外,特色突出、成效明显的还有:石之津——精美诗文诵读课程;石之美——主题绘画课程;石之魄——军旅文化课程等等。

课程特色发展,评价必须同步创新。对教师的评价上,我们从“领导评价的一言堂”“成绩为主的单一化”式评价转变为教师、学生、家长都能参与的,针对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课程意识等不同方面的“多元化评价”。
例如对“秧歌舞大课间”课程的评价。平时严格按管理方案进行,每次活动专人记录、考核,体卫艺处、德育处定期分析。期末采用模拟上级检查、邀请家长、学生代表参与的方式,通过现场观看、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手段,从项目安排、组织过程、安全因素、场地器材安排、运动负荷安排、管理措施六个方面对大课间进行评价管理。
学生方面,进行“全景”评价。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涵盖联系日常生活的表现性评价,记录过程变化的成长性评价,结合学校活动的展示性评价,根据活动积分,进行增量评价。例如小石头成长教育课程的评价。根据激励性、多元化、互动性的原则,每班每月进行“金石”评选:选出“厚重之石”——礼仪标兵,“沉稳之石”——纪律标兵等等。

石文化之“象”

石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困惑和困扰,但带给我们观念上的冲击,思想上的提高,行为上的改变,足以使我们获得一系列的丰裕收获:教师专业能力、科研意识得到了迅速提升。学生人文底蕴、实践能力得到了长足进步。在“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中华魂读书演讲等国家级赛事中连年夺魁。跆拳道、足球比赛位居全区第一。学生学习方式、行为方式发生转变。优秀学生宋刚、杨少宏等孩子以石头精神砥砺品行,不仅成绩提高了,而且品学兼优,能力全面。学校特色发展,树立全新形象,在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媒体报道、同行观摩。屡获荣誉。2013年,合川区特色学校建设现场会在我校召开。
“大行致广,石以载道”,这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的路上,如何让石文化特色课程体系更加突显校本特征,如何进一步规范各类课程的标准,如何进一步创新特色课程评价,使大中石文化真正实现“课程特色化”,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不断探究、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特色办学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大中的石头在唱歌,希望我们微小但有力的声音,能够汇聚成最美妙的教育之歌!(重庆市合川大石中学 马龙才)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