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重庆市从今年起,实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包括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对口贯通“3+4”分段人才培养(以下简称“3+4”)、“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一体化培养(以下简称“五年制”)两个改革试点项目。
“五年制”和“3+4”,创新职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一体化培养改革试点遴选部分优质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的重点、特色优质专业进行试点。招收符合条件的初中毕业生,学生学习地点五年都在优质中职学校;对口中、高职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五年贯通、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培养;三年后参加转段考试,合格的进入下一阶段学习;修完学业并考核合格后,取得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相对之前开展的“三?二分段制”(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3年后,到高职院校学习2年),“五年制”的试点中职、高职都是优质院校,人才培养衔接将更为紧密。
“3+4”分段人才培养将引导和选拔部分学习成绩优良的初中毕业生,进入试点优质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学习3年后,经转段考试,转入对口的本科院校相应专业学习4年。7年学习期间,由试点院校统筹建立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系统培养本科层次专业理论扎实、技术精湛的应用型人才。
“五年制”和“3+4”人才培养计划,更有利于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五年制”和“3+4”改革夯实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一技之能,使学生成为理论扎实、技术精湛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稳步推进
作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之一,重庆市在全市范围分区域、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改革试点工作。确定了14所优质中职、7所高职、3所应用技术本科院校成为首批改革试点单位,遴选了学校骨干专业中,与我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需求对接紧密的一批专业作为试点专业。同时,在面向2015年应届初中毕业生开展的招生工作中,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确定了最低录取分数线。目前“3+4”和“五年制”共录取1700余人
在今年暑期,试点中职、高职、应用技术本科院校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对试点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践进行了统筹安排,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实习实训、能力标准、质量监测、教育评价等各方面进行衔接贯通;注重推进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并将鼓励试点院校积极开发衔接贯通的教材和教学资源,特别要重视数字教学资源和仿真实训教材的开发。各校人才培养方案经专家组评审,由市教委批复。
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保障改革顺利实施
为加强改革试点工作领导,保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市教委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有关处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从去年12月以来,已多次组织召开试点工作推进会、协调会,组织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定。下一步,市教委将定期召开试点工作推进会,及时研究处理试点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有关职能处室将主动与市发展、财政、人社、经信等部门协调,在项目及资金安排、在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在校企合作等方面为试点院校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市教委还成立了由应用技术本科、高职、中职各个层面的专家组成的试点工作专家组。专家组以中职、高职、应用本科衔接为核心,加强了改革试点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围绕改革试点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方案及标准、课程建设、质量评估、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为试点院校提供意见和建议。
同时,为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各试点院校也应当选拔学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与试点工作,联合组成试点教学团队。高职、本科院校应加强对承担试点任务的中职学校的教学指导及教师培训培养,建立教师互派和定期互访制度。要注重聘请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技能教学教师。加强师资、实训等方面的支持,及时共同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