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生态绿珠"串成"致富之链" 临安打响"生态文明示范"牌

2015-09-28 10:59:02  来源:新华旅游  作者:SystemMaster

作为浙江省首个生态文明试点市、全国第三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近年来,以生态文明引导,临安市启动实施“环境提升年”活动,创新谋划开展“一廊十线”环境整治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着力把穿境而过、总长103公里的杭徽高速临安段,打造成一条风光秀美的“百里画廊”,并把10个高速出口对应的每一条道路都打造成风景优美、富有地域特色、独具文化内涵的精品线,通过“一廊十线”把沿线旅游景区、精品村、自然保护区等串珠成链,着力绘就一幅蓝天白云、清风碧水、层林叠翠的“千里画卷”。“一廊十线”建设就成了临安市上下“建设美丽临安,提升发展环境”的头等大事,成为建设“山川秀美、城靓村美、生活和美”的“三美”临安的重大载体。通过精品线整治,把生态文明示范项目、旅游景区、精品村、自然保护区等串珠成链,临安“生态”这块金字招牌更加闪亮,生态景观线成为农民致富线,优良生态环境成了普惠的民生福祉。

组合拳打造生态人文景观线

通过多年生态市建设,生态已成为临安最大特色、最响品牌、最强优势。但一些主要道路沿线仍存在农村乱搭乱建小建筑、裸露山体、杂物堆场等,成为绿水青山中的“败笔”。为此,临安市创新谋划打出“拆除违建、清理广告牌、整理杆线、庭院美化、污水治理、垃圾分类、绿化景观建设、环保专项执法”环境组合拳。环保部门开展“亮剑”环保专项执法行动,开启环境执法最严模式,及时有效打击沿线企业偷排漏排污染物行为。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扮美了杭徽高速临安段和十个出口沿线,太湖源精品线、科技大道精品线、天目山精品线、太阳公社精品线、大明山精品线和杭徽古道精品线等,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新名词。

为全力塑造“百里画廊”,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临安结合“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破立皆施,在各精品线合力推进整修围墙围栏、整治广告标牌、污水治理工程、农村垃圾分类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就累计投入资金5.14亿元,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1798个,受益农户达75756户,日均治理污水约2.273万吨。对高速沿线189个节点(区块)实施整治,重点拆除乱搭乱建、彩钢瓦、路牌广告等违法建筑,着力整治裸露山体、堆场、矿场等。还在高速沿线种植十多个类型上规格的大树,共计2000余株。为精心扮靓十条精品线,共对1070个区块(节点)实施整治,拆除违法建筑、畜禽养殖点1202处,整治各类广告2.25万平方米,清理堆积物1.92万吨,整治杆线119.5公里。在“拆”字当头的同时,临安按照“不露黄土、见缝插绿”的要求,利用空地和闲散地,实施绿化美化,打造园林式精品景观节点。共对115个村口实施美化改造,建设104个主题景观节点,新增文化景墙542处,累计修复路面40公里,种树6万多棵,新增绿化彩化43.1万平方米,还在68个村实施了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并全力开展秀美庭园创建。使“一廊十线”成为镶嵌在临安大地的一条条缤纷长廊、迎宾大道。

临安建设“一廊十线”,不是简单地栽花植树种草,而是将沿途的历史文脉和文化记忆,进行重拾、整理、再现,使之成为一道道“文化风情线”。临安的十条精品线上,每一个景观节点就是“一幅画,一部书”,各个节点都把自然、文化和产业共冶一炉,艺术再现了“三美”临安丰富的人文内涵。比如,太湖源精品线上的东坑村享有“中国有机茶第一村”的美誉,在村口建“茶园”,既是“导引牌”,又向路人递出了“金名片”;指南村秋色盛名在外,在村口建“红叶园”,则是特色景观和村庄品牌的完美融合。通往杭徽古道的精品线路,则是一篇最动人的引文,将沿途的古村落、古桥、古茶亭、古树等元素串珠成线,使古道精神历久弥新。而横贯於潜大地的“天目溪精品线”,则在於潜老县令楼俦留下的文化遗产《耕织图》上做文章。通过“畲乡儿女”、“耕织传家”等节点的塑造,诠释了苏东坡笔下的於潜女子勤劳、智慧的形象;太阳公社精品线,以红砖、黑瓦、泥墙、陶片为主基调,修饰农家院落,呈现了农耕经济恬淡、静美的田园气质。

组合拳创造美丽经济

生态好则经济兴。近日,临安市跻身“2015旅游业最美中国榜”榜单,成为“最美中国目的地城市”,这是临安获得“2014浙江旅游总评榜第一名”之后获得的又一个荣誉。临安这座钱王故里、历史古城,因生态而焕发出了更大的活力。经过多年生态文明实践,广大山区农民实现了从“砍树”到“看树”再到“赏树”的三级跳,从“卖山头”到“卖山货”再到“卖生态”,实现了从“卖炭翁”到“护林人”再到“小康户”的华丽转身。而“一廊十线”环境大整治则更为鲜明生动地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太湖源镇白沙村品尝到“精品线”建设效益的“头口水”。去年9月底,太湖源精品线建成后,白沙村村民对自家的农家乐也同步实施升级改造,尽管消费价格涨了近三成,但国庆期间,白沙村的游客量同比还是增加了30%,农家乐经营户的收入也增加了近三成。位于昌文线旁的湍口镇迎丰村,虽然毗邻温泉酒店,但以往游客过村而不入。“精品线”建成后,迎丰村办起了农家乐,做起淘宝生意,还计划建设绿道、农家乐一条街等。今年,尽管受不利天气影响,藻天线旁的天目山镇,农家乐的生意依然增加了30%。

这段时间,临安市旅游局产业科负责人胡燕芳有些忙,“昨天,刚陪同一个杭州客商去了横畈、天目山等地考察,今天又与一位湖州老板约好,过两天也要来临安考察搞民宿。”胡燕芳说,今年以来,到临安来考察搞民宿的客商很多,“不光有杭州、绍兴、上海等周边地区,也有从温州、金华、宁波来的。”胡燕芳介绍,依托“一廊十线”建设,去年,临安提出了大力振兴旅游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30个民宿“院落”,20个民宿“部落”(3-5户为部落),10个民宿村落(5户以上)。目前,临安的山行者、风和日丽、斐文野奢、米亚罗、翡冷翠等民宿“院落”已声名在外,600-1000元/晚的房价,仍一房难求。如今,在“一廊十线”沿途,在横岭村、临目村、河桥村、相见村等地,以横岭慢生活、“太阳公社”等为代表的众多民宿“部落”、“村落”相继破土动建,临安民宿经济,“钱景”可待。除了民宿经济强势崛起,临安乡村旅游的传统优势产业农家乐也争相求变。今年年初,一纸由临安旅游、公安、消防、环保等八个部门联合下发,旨在促进农家乐产业规范升级的文件下达至各镇街和农家乐经营户,未来几年里,更多的临安农家乐将陆续领照经营,农家乐经营将更加规范、卫生、安全、上档次。目前,临安已有83户农家乐持照经营。伴随着“一廊十线”的建设,临安20个景区景点也正“抱团”实施提标改造。未来两年间,临安要全力争创4A级景区10个,3A景区全覆盖。通过《临安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引领,“生态养生旅游”的景区建设精品化、乡村旅游优质化、市域旅游一体化“三大战役”陆续打响品牌,推进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受惠于“一廊十线”环境整治,2014年,临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78元,增长10.9%,增幅超城镇居民0.6%。今年,临安游客量有望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有望跃上100亿元大关。

组合拳改变农民观念

太湖源头的白沙村,被不少人称为浙江民宿第一村。诚然如此,这个拥有1100人的小村,办起了156个农家乐,有6000余张床位。75%的村民参与乡村旅游,人均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国际太湖文化论坛年会上致辞中曾说:“白沙村生态建设成果是习近平主席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阐释”。夏书记曾多次到白沙村检查指导工作,他对该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大家好不容易从‘砍山换米’的苦日子熬到现在生态致富,有责任把山水保护好。”村党总支书记夏玉云介绍,白沙村有170多户经营农家乐,全村97%的劳力参与乡村旅游。在太湖源精品线建好后,“我的电话是真正的热线电话”。他常笑着对大家这样说,“随着我村污水治理工程完成、垃圾分类处置以来,今年订房、咨询的电话特别多,基本上所有农家乐处于客满状态。由于看到环境整治带来的巨大效益,目前我村里老百姓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了” 。白沙村农民观念转变可谓是临安众多村民走生态发展致富之路的典型写照。村支书夏玉云指着溪水说,“现在村民环保意识可强了,连老人都知道,会腐烂的、不会腐烂的、可以回收的、有毒的垃圾,要分开放。你看,现在这溪水多清!”

自90年代初期起,该村率先在全市开展封山育林,禁止上山砍伐林木和上山烧木炭等所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使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和保护。大力鼓励村民开发茶叶、笋干、山核桃“三宝”特产等,开发利用非木质林产品资源;同时通过山林经营权的流转,村里引进资金,成功开发了全市首个以生态休闲旅游为特色的“太湖源生态旅游景区”,发展非木质产品,这仅仅是白沙村探索生态文明致富道路上迈出的一小步。随着农家乐的快速发展,对生活污水控制不严,无序排放严重,造成对溪水和环境的污染,游客量一度下滑。为此,白沙村再次开展了以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处置为主的“环境革命”。投资建成6套微动力生活污水统一纳管处理系统,日处理污水量达800吨,农家乐污水实现100%处理,排放水质均达一级A类标准。同时,村农家乐协会把管理监督农家乐经营户的污水处置作为一项主要职责。在村民公约中,写入“保护森林、严禁非法采伐买卖木材”、 “保护生态环境,爱护一草一木和飞禽走兽”等内容,在宣传教育中突出了对土地资源保护、水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进一步提高了村民保护环境意识。

伴随着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一廊十线”环境整治的推进,全市域景区化的打造,临安水更清、山更绿、景更美,2014年临安市综合环境排名位列全省第九。生态文明之花扮靓临安,在更多农民成为受益主体的同时,发挥生态文明示范辐射功能,吸引了不少省内外领导专家前来考察学习。“临安人已初步品尝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甜头。打好环境整治组合拳,建设山川秀美、城靓村美、生活和美的临安,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我们会坚定目标走下去。”临安市委书记张振丰说。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