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姚明提案成热点 体育课"人见人爱"?

2015-03-12 11:20:47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SystemMaster

今年,姚明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推广专项体育课的提案。他在提案中分析说,专项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促使学生在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技能的同时,可以至少掌握一种专项技能,了解专业术语、裁判知识,进而理解项目的文化内涵。
杭州一家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兴奋地告诉钱报记者:今年我们公司的方向就是走进学校,帮助学校开展专项体育课,学校有这个需求,但没有这样的师资力量。姚明的提案一定会推动我们这样的机构和学校的合作。
但在杭州的小学和中学体育老师看来,这个提案要落地,难度可不是一点点。
去年提案被总理表扬
今年姚明提案再成热点
姚明2014年建议将体育赛事由审批改为备案。他的意见促使国务院在去年10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取消赛事审批。李克强总理更是当面表扬姚明提了好建议。
今年两会,姚委员再成记者“围追堵截”的对象,而这次他带来的提案是:在学校开展专项体育课。
姚明的提案源于他对上海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的深入研究。他介绍说,传统的体育课模式是以班级为单位,一节课40分钟,每周上四节左右。而专项体育课每周两节,每节课80到90分钟,最重要的是打破行政班的划分,形成兴趣小组,学生可以跨班级、跨年级一起上课。
“现在在一些地方存在学生们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状,我希望通过专项体育课能够扭转这样的情况。这与我去年提出的赛事审批改革的建议也是有联系的,推广专项体育课是在为未来做打算。体育最终是需要体育人口的支撑,而最大的体育人口在学校。”姚明的这一提案,在网上得到无数赞,更被网友称为“两会好声音”。
六七个班才配一个体育老师
难以适应专项体育课
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课内容,网友幽默地说:“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害怕体育课了。”
提案再美,能落地才是真的好。
但即使是在已经开展试点的上海,教育部门的相关领导也坦言:“上海目前暂不具备全面推行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的条件。”原因也很显而易见,“除了师资不足,不少教师也面临专业不对口的难题。”
对姚明专项体育课的提案,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学校的一线老师。
杭州滨江区闻涛小学去年年初开始在学校推行体育俱乐部,学校设立了羽毛球、足球、篮球、武术等10个体育项目,针对一二年级的孩子,在3点20分放学后,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育俱乐部活动。“教练都是外聘的,学生每次课的费用为二三十元,我们对外聘教练有严格考核,学校会全程监督课程的质量。”闻涛小学的教导处副主任孙志星介绍道,“体育俱乐部的名额供不应求,我们学校一二年级有400多名学生,超过300名参加了体育俱乐部,有的项目不得不采用了选拔制。”
“如果纯粹靠本校老师的力量开展专项体育课,我认为不现实。按照国家标准六七个班才有一个体育老师,体育老师数量和专项能力都存在巨大缺口。”孙志星老师的个人建议是:体育课+专项社团,“这样会更接地气。”
在杭高,学生的体育课从2006年开始就被分为六个专项模块,分别为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和健美操,钱报记者觉得这离专项体育课的标准已经比较近。
“但如果完全按照学生的需求开设专项体育课,那也不现实。”杭高的体育老师刘志华说,正因为足球专项他才进了杭高,“专项体育课已经是趋势,我觉得学校场地什么的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难题还是教师缺口。”
体育培训机构摩拳擦掌
期待借此东风大干一场
正当杭州的很多体育老师在担心专项体育课的设想过于美好时,杭州的众多体育专业培训机构却表示很期待。
“缺乏体育老师,更缺乏有专项技能的体育老师!”一家培训机构的创始人和钱报记者沟通道,“我们的优势正可以弥补学校的缺口,姚明的提案应该会促使很多学校愿意打开大门和我们谈合作。”
杭州众享体育的负责人田野向钱报记者透露,他们已经和杭州的十二三所中小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他们派出教练在学校开设足球课程,“有一所学校,60、70%的一年级学生都报了名。”
杭州宏优体育的负责人之一周佳琦也透露:两年前,他们就和两所学校合作,在学校开展羽毛球和篮球课,非常受学生欢迎。
“在德国和葡萄牙,学生也是通过参加体育社团培养体育专项技能的。完全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开设专项体育课,这个所有人都知道,太难了。”田野说,碍于政策的关系,目前像他们这样的专业培训机构和很多学校的合作还不是很顺畅,“有的学校都不愿透露和外面机构的合作,如果有了明确的政策,一定会加快学校各种体育社团的发展,直接受益者就是学生。”

编辑:邹开平 胡燕磊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