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乡村鱼趣?

2017-11-09 16:58:43  来源: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网  作者:张浩宗

记忆中,故乡的水田里只生活着四种鱼,一种有些椭圆,肚子鼓凸,我们叫它“鲫壳儿”,一种有些扁长,肚子扁平,个头也没有“鲫壳儿”壮实,我们叫它“草鱼”,这两种鱼都长不大,小的三寸左右,大的也就五寸许。还有一种鱼,只有三、四寸,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眼睛像油菜籽一样亮晶晶的,长几对胡须,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滑腻而很难捉住,我们叫它“鳅鱼”。还有一种就是“黄鳝”,比“鳅鱼”粗长,身体像蛇而无鳞,黄褐色,有黑色斑点,生活在水田泥洞里。
村民们每年只种一季稻谷,稻谷归仓后,不再套种其它农作物,一坝上下都是汪汪洋洋的冬水田,我们从学校归来,约上几个娃娃,带上木瓢、木桶和盆子,蹲守在田坎边,只要看见水草间有浑浊成一线的泥水蚯蚓一样扭动,我们就赤脚踩进田水里,小心翼翼地将双手猛然插下去,合围成一捧,一条“鲫壳儿”或“草鱼”就被逮住了。最难捉的是“鳅鱼”和“黄鳝”,好不容易被我们用手卡住,它们用力一扳动就滑出了我们的手心,钻进了田泥里。我们只好在它们活动的附近抓出田泥圈成小田,用脚奋力搅动泥水,直到搅成像面糊般浑浊不堪,估计鱼儿们连呼吸都困难了,这时候,只见一条条“鳅鱼”或“黄鳝”无奈地探出头来,全都张嘴于水面,艰难地吞咽和翕动。于是,我们用木瓢或盆子把它们一条条舀上来……我们想尽各种方法捉满一桶田鱼后,就提回家去,将它们放在一个大木桶里,让它们自由游动,随意吞吐,排出田泥,去了泥腥味,然后,一条条开膛剖肚,抠出内脏,洗净鱼身,抹上盐巴,再放在竹筛里风干或太阳晒干,三、四天后,母亲就开始煎制腌鱼了。
母亲不但煮茶办饭是行家,煎鱼也颇见功夫。母亲不急不躁,掌握好火候,将田鱼放在油锅里轻翻慢转,反复油煎。母亲每煎好一条田鱼就放进盆子里,不显丁点黑色,每一条都呈深黄色,完整无损,干爽洁净,我从来没有看见母亲煎糊过一条鱼儿,母亲的煎鱼手艺有口皆碑,令村里人羡慕不已。
煎制好田鱼后,母亲早备齐了生姜、大蒜、香料、酱油、食醋、味精等佐料,母亲将这些佐料用木勺搅拌均匀,抹遍鱼身,才将鱼儿放进事先准备好的坛子里。母亲在坛子里铺了一层切成块状的老辣椒垫底,铺满一层鱼后,又铺一层老辣椒,如此反复,直到将煎鱼铺完。 煎鱼装进坛子后,在坛脖的凹槽里倒上一些水,用塑料薄膜封住坛口,最后盖上坛盖,腌上十天半月后就可以食用了。母亲常说,坛口盖上后,坛盖是不能随便打开的,否则就会跑气,俗称“坛气”,跑了坛气,味道就不纯正了,如果腌鱼发霉,食用后还会中毒。
母亲制作的腌鱼味道香醇,酥脆,绵韧,酸中带辣,有嚼头,很久之后,还会口齿留香,余味无穷。腌鱼是父亲最好的下酒菜,但平常父亲是很难吃上一回的,只有家里来了贵客母亲才舍得拿出来。
每年四、五月前或稻谷收割后,是我们这些山里娃逮鱼捉鳝的最好时节,尤其是到了夜晚,田鱼最喜欢出来觅食。月儿从山尖上缓缓爬出,将乡村照得一片亮堂,我们拿了篓子、撮箕或鱼网,浴着遍地月光,满坝子巡游,田里晃动着的尽是捉鱼的人影,还有此起彼伏的招呼声、应答声、吼喊声,热闹了一村。
捉鱼比吃鱼有着更多的情趣,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每相遇儿时伙伴说起当年下田捉鱼的依稀往事,我的心儿总被挠得痒痒的,好想再回到乡下,痛痛快快地捉一回鱼,美美地吃上几餐母亲煎制的腌鱼呀。
作者单位:四川省万源市白沙工商所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