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王龙进:为村里新建蔬菜大棚帮村民致富

2014-05-20 16:16:55  作者:SystemMaster

2012年5月,王龙进来到了岚山区虎山镇黄家峪村,他是日照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派的“第一书记”,与不少“第一书记”任职的村落相对偏远、交通不便不同,黄家峪位于222省道两侧,交通相对便利,熟悉村情后的王龙进,将增加村民收入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当年就盖起了18个蔬菜大棚,王龙进说:“不但要让村庄更漂亮,更要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人口多村情复杂 收入主要靠养殖和打工

据黄家峪村党支部书记韦友来介绍,目前村里共计546户,人口达到1657人,主要分布在222省道的两侧,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村庄占地面积都是比较大的,但一直以来村情也比较复杂,以前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三个:养殖、打工和农业生产,作为一个养殖大村,目前村里拥有养殖户200多户,由于距离日照钢厂较近,所以在此打工的村民也不少。

“村里的交通条件还算可以,一直以来如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成为摆在村委面前的一个难题。”韦友来介绍,虽然也曾有想法,但是因资金、政策方面的困难,最终都不了了之。2012年5月王龙进的到来,也给黄家峪带来一个发生变化的机遇,但是对王龙进来说,了解村情后,再考虑到自己开展基层工作的经验不足,也曾担心会辜负单位、村民的期望。到村后,王龙进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与村民探讨致富的途径,很快,建设蔬菜大棚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切入点。

首批建设18个大棚 村委成员带头承包

对工作有了些头绪的王龙进将自己的想法向经信委领导汇报,而他的想法也得到了单位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很快首批18个蔬菜大棚就开工建设,2013年为了满足村民对蔬菜大棚的需求,又开工建设了一批,目前全村已经拥有56个蔬菜大棚。并且在此之前,王龙进还组织了部分村民到寿光等地学习先进蔬菜大棚种植的经验,还专门聘请了技术人员,从施肥、施药、育苗等细节进行一条龙管理,全程进行跟踪,来弥补村民对蔬菜种植经验的不足。

即便如此,起初不少村民仍然有些担心。“主要还是害怕蔬菜大棚的前景、市场,害怕以后不会带来效益。”韦友来告诉记者,后来发动村两委成员带头。王龙进还联系到了日照钢厂,将部分蔬菜送到钢厂的食堂,解决了部分蔬菜的销路问题,而首批18个蔬菜大棚的收益也是相当可观,最少的每年也能收入3万元左右,村民的疑虑也渐渐被打消,今年为了满足村民对蔬菜大棚的需求,又开工建设了一批蔬菜大棚。

统一规划住房 将山上76户村民接下山

黄家峪的东山上有两个石子厂,已经存在很多年了,而在这两个石子厂旁边还生活着76户村民,他们距离本村非常远,每天要承受石子厂的噪音和灰尘污染不说,交通条件也非常差。“生活不便,所以他们也一直想着能够从山上搬下来,但是这又牵扯到盖房占用地的问题。”韦友来告诉记者,最后王书记将这件事与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联系到一块,将这些村民统一搬到村里,规划好住房,最终还倒出20多亩地,也为村里争取到了200多万的政策补助。

对农业发展来说,灌溉是不得不提的问题,在黄家峪村也有3个塘坝,但因为年久失修,抗旱的作用并不能完全被发挥出来,王龙进得知这一情况后邀请了水利专家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清淤和扩容,新增了库容量5万多立方米,并且村里土地灌溉问题也得到了进一步解决,村里每一块田地周围200米内就能找到抽水点,村民只需要承担每小时20元的费用即可,这一费用也比以前的灌溉成本大大降低。

2013年年底,黄家峪村又开展了土地整理项目,共投资200余万元,进行水利建设等项目,今后村民进行农田灌溉等更加方便。“其实我只是在中间起到协调的作用,很多政策与资金的支持都是单位领导努力的结果。”王龙进告诉记者,自从自己到黄家峪以来,单位领导先后十几次到村里现场办公。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