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广西博白县500“养牛哥”创产值近4.5亿元

2014-05-12 13:50:24  来源:玉林日报  作者:SystemMaster

近两年,面对养猪事业“不得志”,而牛肉价格却一路“飘红”的市场现状,博白县的许多养殖户纷纷另谋出路,利用当地气候温和,草山草坡多的优势养起了肉牛。这些养牛户的“牛事业”做得怎么样?

听说在外经商的刘陆文回家承包荒山养牛,“牛事业”做得红红火火,笔者慕名来到刘陆文在龙潭镇白树村的肉牛养殖基地采访,只见山坡上绿树掩映,百亩翠绿的牧草随风摇曳,依山而建的牛舍错落有致,膘肥体壮的牛正悠然自得地吃着牧草。

刘陆文告诉笔者,去年初春,在外经商的他到山东、福建等地参观考察时,看到了当地发达的肉牛养殖业,便萌生了回乡养肉牛的想法。这年5月,他从山东学成养牛技术回乡后,果断结束了在外奔波的日子,把多年积攒的400多万元投入到了自己的“高山牧场”,创立了广西博白县宏文肉牛种牛养殖基地,承包了180多亩荒山、土地,种植优质牧草,从黑龙江引进了70多头适应能力强、抗病耐寒、生长速度快的西门塔尔种牛,开始了他的“牛事业”。经过近1年时间的辛勤经营,刘陆文的“高山牧场”已初具规模,肉牛养殖数量达100多头。凭着过硬的养殖技术和过人的胆识,刘陆文成就了自己的养牛梦,也给乡亲们带来了共同致富的机会。他介绍说,由于采用放养和集中养殖相结合的养殖模式,牛生长健康,平均每天增重2-2.5公斤,每头牛每天净增40多元钱,年收入可达120多万元。看到养牛有“钱途”,乡亲们纷纷前来参观学习,有的村民还迫不及待地送来种牛定金。

刘陆文带领村民养牛致富只是该县养牛致富的一个例子。去年以来,面对养猪产业收益的“多变”,博白县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和金融机构的融资优势,通过引进项目、资金和技术,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养殖结构,发展节粮型、环保型畜牧业,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养殖模式发展“牛产业”,同时指导养殖户科学利用牛粪种植各种名贵花果苗木和培育食用菌、建立沼气池,搞好绿色循环利用,打造集肉牛繁殖、育肥、屠宰、加工、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绿色“高山牧场”。

目前,博白县上规模的肉牛养殖场有20多家,从事养牛人员近500人,主要分布在三滩、龙潭、东平、英桥等20多个乡镇,养殖品种主要有本地水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等几大类,存栏牛数量达5万多头,产值近4.5亿元,年收入达100万元以上的“养牛哥”比比皆是。该县还成功创立了菱角镇三华农贸有限公司、旺茂镇牛牛养殖合作社、龙潭镇宏文肉牛种牛养殖基地等一批养牛示范基地。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