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甘肃灵台县“尝”到苹果的“甜味”

2014-05-06 15:34:21  作者:SystemMaster

4月26日,灵台县独店镇马家塄村的种果大户马德满正在给自家果园里喷防冻药液,他身后的一棵棵果树挺拔健壮,枝条错落有致,粉红色的花隐在嫩绿的叶子后面,“绿肥红瘦”,煞是好看。

一提起果园,这位种果“老把式”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1994年当村里的大多数人选择在山台地栽苹果的时候,他在自家最好的塬地里栽了3.4亩果园。

为了学习果园管理技术,他先后去过陕西的礼泉、乾县等地学习。“1995年的时候,礼泉的1亩苹果能卖4000块钱。”他感慨地说到。在学习的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只要能务作好,苹果就是致富的产业。

就在2000年,灵台县苹果产业出现了波折,大多数人将之前所栽的果树挖掉了。他看着逐渐长大的自己精心“侍弄”过的“宝贝”,他没舍得挖。

经过8年的精心管理,他的果树到了盛果期,而当时全县果园面积只剩2600亩,物以稀为贵,当年的苹果价格涨到每斤1块钱,比小麦的价格还要高,他家的果园收入3万元。

随着苹果价格的连年攀升,他也“尝”到了苹果产业的“甜味”,市场价格好时一年能卖8万多元,以前的老房子也盖成了标准的四合院,屋里的家具也全是崭新的。

2007年,灵台县新一轮的苹果产业起步,他二话没说又栽了5亩,如今5亩新植园已经挂果。他平时积极请教县乡技术人员,只要有培训他都去参加,有事没事就去村农家书屋借阅与苹果树有关的书,学习果园管理技术。21年的苹果务作经验,他对苹果的生长习性特别熟悉,如今他已成为真正的行家里手。

“老马是果树管理的‘活字典’,平时果园管理有啥不懂的,直接问他就可以了。”挨着他家地畔的果农马拴兴说到。

“果树管理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关键人还要勤快呢,人误苹果一时,苹果误人一年。”他说出了多年的“务果经”。昨天晚上为了熏烟防霜,凌晨5点他才从果园回到家中,天一亮又到地里来了。

“虽然苹果受到了低温的影响,但县乡干部组织我们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我盼今年苹果大丰收,能卖个好价钱,让果农们‘尝’到苹果的‘甜味’。 ”他满怀希望地说。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