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潘庆军:家庭农场里的生意经

2014-03-28 14:16:24  作者:SystemMaster
从单一养殖到高产养殖——

来到位于金华监狱三监区附近的潘庆军家庭农场,潘庆军正准备往鱼塘投喂饲料,只见他扛起一麻袋四、五十斤的鱼饲料起身就走,健步如飞,熟练地将饲料装进自动投喂机,按下按钮,轰轰作响的机器声马上引得鱼塘水面细波不断,那不是声音的震动所引起的,而是鱼儿们听到这熟悉的声响,争抢着探出头在水里等着“抢饭吃”呢。

从运输车司机到水产养殖大户,从单一珍珠养殖到水产高产养殖,直肠子的潘庆军与记者分享了他的生意经。

“门外汉”敲开水产养殖大门

潘庆军出生于1973年,罗埠镇东潘村人。1995年考出了汽车驾照后,20岁出头的潘庆军就开上了运输车。这是一个寂寞又辛苦的行业,每天都在车上度过,陪伴自己的只有汽车电台。运输车的方向盘很重,一天的方向盘打下来,潘庆军的手臂常常酸得抬不起来。这样日夜颠倒的辛苦日子过了3年,潘庆军就有了转行的念头。

当时国内的珍珠市场很火爆,每斤卖到了500~600元,只要水质好的水塘基本上都养上了珍珠,火热程度一时无两。潘庆军开始有意识地物色起合适的水塘,但要找一个育珠池谈何容易,不仅在水域选择上要常年有水源保证,无污染,还要进排水方便,水质较肥沃,水质透明度要在30~40厘米左右,对水温也有严格的要求。

2001年,在朋友的帮助下,潘庆军将所有积蓄全盘投入,承包了有60多亩面积的金华监狱十号水库,自此,这个“门外汉”敲响了水产养殖的大门。但到底是经验不足,刚开始创业的潘庆军还是吃了几次亏。有一回,他花了一万多元钱从兰溪买回了一批珍珠蚌,但没想到被人所欺,买回的竟是一批“瘟蚌”,已经细菌感染严重,下水没过几天就全部死光了,造成血本无归。但潘庆军不气馁,他认为,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教训,每一次失败的经验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从那时起,他都要收购已经种过一两年,有一定产量的珍珠蚌。私下里,他是最好学的学生,有心地结交一些珍珠养殖的同行朋友,多走动,多交流,不懂就问,同行们也喜欢这个直来直往、认真肯学的“新人”。

珍珠的行情时好时坏,最低的时候,60元一斤都无人上门,但凭借诚信经营,潘庆军的珍珠养殖生意一直十分平稳。之后,他又陆续承包了水库周边的近80亩土地,人工挖土建鱼塘,当上了“鱼倌”。

水产高产养殖的领头羊

2008年9月,本着“服务渔业养殖,带动村民致富”的原则,潘庆军在罗埠镇成立了金华市红流溪渔业专业合作社,任理事长,主要开展鱼病防治、珍珠鱼类养殖及渔业饲料经营等业务。由于减少了经销商的这一环节,每年至少可以为村民节省70万元的饲料成本。如今,合作社业务已经拓展到周边的汤溪、洋埠、兰溪等区域,带动了近百户村民从事渔业养殖并取得可观的收益,潘庆军成为服务渔业养殖,带动村民致富的领头人。

3年前,潘庆军从衢州龙游的同行处了解到,红鲤鱼养殖时间短,产量高,每公斤鱼的成本在8元左右,按每公斤12元左右的收购价计算,还有4元左右的利润,效益比“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要好得多。

于是,他瞄准省内的温州和丽水市场,针对当地人有吃红鲤鱼的习惯,每年大量养殖4个多月就可上市的红鲤鱼,亩产量达1000~1500公斤,亩利润在4000元以上,年纯收入超20万元。在他的带领下,一些养鱼户跟着他养起了红鲤鱼。

因为眼光独到,鱼产量好,很多养殖户都喜欢跟着潘庆军买饲料和鱼苗,很多饲料销售商主动找上门,希望自己的产品让潘庆军先试用,用得好再经他推荐给其他养鱼户。

养的都是一样的鱼,为何潘庆军的鱼塘产量特别高?这是很多养鱼户一直很困惑的问题,潘庆军则将高产归功于自己的“讲究”。他首先“讲究”的是鱼饲料,“一包好饲料要180元,很多养殖户都舍不得投,不敢投,怕鱼长不好,怕销量不好,畏首畏尾,当然养不好鱼了。”一年下来,潘庆军花在饲料上的钱就达60万元。其次,他还“讲究”鱼的病控,“养鱼就必须做好防病工作,一年四季都要定时杀虫、消毒。”为了做好防病工作,他还和同行买了一台显微镜,鱼有什么异常,碰到查不出来的情况,就在显微镜下找病菌。而他最“讲究”的要数调水,“鱼养得再多,水不好就是白搭。”养鱼先调水,水要消毒、育肥后,才放鱼苗。不定期洒一些调水液进水塘里,可以促进发展浮游植物供鱼吃,还可以增加水的氧气量,而碰到闷热的天气则一定要开增氧泵。

到潘庆军这里来抓鱼每次都能满载而归,但潘庆军有个要求,就必须自己亲自动手抓鱼,“抓鱼时要十分小心,不能弄伤鱼,别人抓我不放心。”每次抓完鱼,他还要对水体进行消毒。

经营好家庭农场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

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全市家庭农场达到366家,其中市本级83家,发展模式仍正在探索中。2014年1月17日,潘庆军参加了由市农业局组织举办的家庭农场现场会,会上,他和其他家庭农场场主们进行了交流,收获颇丰,也提出了自己的愿望:“养殖业是个需要专业知识的行业,希望能多组织培训活动,或者外出考察,让农场主们有机会‘充电’。”

“要搞好家庭农场,必须要有自己的商标和品牌,再者就要有一个无公害的示范性基地,最起码要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保证质量。”潘庆军理解的家庭农场,必须对产品品质有一定的严格要求。在他的农场里,桌子上常年放着一份兽药、鱼药禁用清单,一本生产记录手册,和一份鱼苗检测报告,“规范化、标准化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必经之路。”他还说,“在大型的批发市场,鱼贩来批鱼,不管你牌子,只管你的鱼是否又肥又便宜,而要进大型农超,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现在,他正在申请属于自己的商标。

农业是个无底洞,潘庆军将每年的利润又投入其中,他笑着说:“以前无债一身轻地来到这里创业,现在规模做大了,效益也高了,反而背上了不少债。”现在,潘庆军将140多亩的鱼塘分割成6个大大小小的鱼塘,还种植有30多亩苗木和100亩蔬菜。对于市场,潘庆军说:“以前,‘四大家鱼’称霸市场,如今,老百姓的生活改善了,饮食方面更追求健康,高端。”为了不“落伍”,他不断发掘培育新的鱼种,去年,他就从江西买回了一万多尾将军鱼的鱼苗,一尾就要2元多,目前正在培育观察中。

在2007年成立家庭农场之前,潘庆军曾办过一段时间的农家乐,鱼塘就是钓鱼场,妻子负责烧菜,他负责招呼客人,一个星期七天,夫妻俩都在农家乐忙里忙外,离不开身,甚至连一双儿女都没有时间顾及。但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两人年终一合计,发现也只有6~7万元的利润,权衡之下,只有关上了农家乐的大门,改走水产高产养殖之路,但办农家乐的梦想之火一直在潘庆军心中燃烧着,“农家乐我是一定要再办回去的,希望能找到一个合拍的合作伙伴一起投资,并与一些旅游公司建立长线合作,一起办一个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世外桃源’。”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