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黔江:种养结合出效益 古稀老人巧念“致富经”

2014-01-17 09:46:22  来源:华龙网  作者:SystemMaster

地里种庄稼,庭院搞养殖,种养结合出效益,古稀老人讲述了他的“致富经”。近日,笔者在黔江区阿蓬江镇大坪村3组,见到了这位正在忙碌的古稀老人。老人名叫杨秀刚,今年71岁,儿子在外地打工,老伴在城里照看孙子,家里就剩下他和老父亲。他的家住在阿蓬江畔一个漂亮的农家大院,那里依山傍水,交通方便。杨秀刚因地制宜搞起了种养业。

地里种庄稼

一台微耕机,一台打谷机,一台抽水泵摆放在大院。

杨秀刚告诉笔者,他家4亩多土地,2亩多稻田,主要以种植玉米、红薯、水稻、蔬菜为主。田土全靠这些“铁伙计”,要不然就成了撂荒地,根本没有劳力来耕种。

“去年持续的干旱天气,所种的水稻、玉米仍然丰收。”杨秀刚笑呵呵地说,是抽水泵救了它们,玉米收了3000余斤,水稻收了2800余斤。

他家房屋旁边有一块绿油油的菜地,这段时间主要种植大头菜、白菜、青菜、香葱等“大众蔬菜”。每逢赶场天,杨秀刚就会挑上一些蔬菜到集市上去出售。

庭院搞养殖

笔者看到,一个个蜂箱整齐的摆放在房檐下,为冬日的农家大院增添了一道风景。

说起养蜜蜂,杨秀刚便是乐滋滋的,他介绍说,17岁的时候就帮生产队养蜂,一直到后来自己养蜂补贴家用,几十年一直没有间断过,所以对蜜蜂养殖和管理有一定的经验技术。

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去年收获了120余斤蜂蜜,按每斤80元计算,为家庭带来近万元的收入。

“蜜蜂是最勤劳的动物之一,每个蜂箱都会有蜂王带领蜜蜂采蜜,你对它好它就会给你很多回报。”杨秀刚笑着说,他除了养蜜蜂,另外还养有4头猪,一头杀来过年,熏腊肉,一头准备年前卖掉,其它两头猪还小就养着,种地离不开农家肥。

种养出效益

杨秀刚用辛勤汗水浇灌红红火火的幸福生活。种玉米、水稻、蔬菜、养蜜蜂、养猪,生态种养出了效益,他年增收入超过3万元。

“在农村要赚钱就要多种经营,种养结合,不但不浪费人力、财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杨秀刚说,种农作物和养猪谁也离不开谁,猪的粪便是上好的农家肥,能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农作物又能满足猪饲料的需求,这样一来,不仅能废物利用,避免了农家肥的浪费,还能省下购买饲料和化肥的钱。

在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中,种植业、养殖业各自独立。而杨秀刚老人一直以养促种、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良性发展道路,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