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对虾大王陈文龙:中国渔民的华丽转身

2013-12-03 10:08:08  作者:SystemMaster

2009年陈文龙在撒网捕虾。

舟山定海区小沙镇毛峙村,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但这几年,来村里的陌生人络绎不绝。这些人操着各地口音,甚至有说外国话的洋人,他们一进村就打听一个叫陈文龙的人。

陈文龙今年59岁,毛峙村村民,黝黑、精瘦一如他大多数的乡亲们。不过,他却是舟山有名的水产养殖高手。

从1983年搞海田养殖承包起,这个曾经在汹涌波涛中讨生活的渔民,牢牢抓住改革带来的机遇,利用自己的聪明和勤奋,终于成为现在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大王。

1983年承包海田养虾

赚了三万七

18岁出海,出没风波9年多,1983年,陈文龙的船撞了个粉碎,他不想再出海了。

“就算船没撞坏,我也不想干了,”陈文龙说,每一次出海,老婆李惠丽都在家里提心吊胆,不能这样下去了。

恰好1983年,陈所在的毛峙渔业社,把村里的282亩盐场改成对虾养殖场让村民承包。陈文龙等16户渔民搞起了承包。

养殖能赚钱吗?祖祖辈辈捕鱼为生的村民,心里没有底。怎么养虾?陈文龙也没有经验。他只是将虾苗倒进池子,定时去喂些饲料,然后住在虾塘边,保证有啥风浪都能照顾到。

当年大丰收,虾塘平均亩产150多公斤,赚了37000元。要知道,1983年以前,玩命捕鱼一年,也就500元左右收入。

在万元户还很稀罕的年代,陈文龙发了,也给当初心怀疑虑的乡亲们一个答案。之后几年,村里搞养殖的人增加到60人。

2002年,拿出上百张存折

一口气承包了600亩土地

说起陈文龙,乡亲们最津津乐道的是2002年那场招标会。

当时小沙镇计划把11个村的600亩土地承包出去,由承包者改造成池塘搞养殖。公告贴出去,人们将目光转向了陈文龙,600亩地,只有陈文龙有这个胆魄有这个能力!

陈文龙没有让大家失望。几天后,他抱着上百张存折走出家门——农村的存折都是两万、三万的,这些存折加起来是600万元。

陈文龙搞养殖,妻子负责销售,20年的苦心经营,陈文龙的生活已过得十分滋润,光在定海的房子好几套。为什么要拿600万元去冒这个风险?

“有了这600亩地,我就能够搞浙江第一。”陈文龙说出了自己的野心。

“其实我也很怕,这么大的投资,万一失败了,小孩读书都没地方。”坐在我面前的陈文龙,说起这些来语气淡然。

搭大棚、烧锅炉

南美白对虾一年能收三茬

陈文龙很快亮出绝招——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反季节上市。

南美白对虾8月上市,一公斤只能卖20多元。但是,春节前后,从海南运过来的白对虾,每公斤可以卖到70元。陈文龙想到了大棚养虾——可以大棚种菜,为啥不能大棚养虾?

就凭这全省首创的大棚养虾,陈文龙2003年每亩对虾塘一年收获11万元,创下了全省虾塘亩效益最高纪录。

走进陈文龙的大棚养殖场,我的眼镜顿时起了一层白雾。

陈文龙说,南美白对虾得在30℃左右的环境下生长。为此,养殖场里特意烧起了锅炉。这样,南美白对虾一年可以收三茬,而别人的对虾一年收两茬已很不错。一年亩产最高可达到5吨。目前,养殖场年利润过千万。

钻研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技术

对虾生病了,就吃中草药

陈文龙目前在做一个“尾水循环利用”的项目。

“养殖用过的水排放出去后,通过层层沉淀、消毒和微生物分解处理,再返回养殖塘循环利用。”养殖场一名工人说,这样养虾既节水又能防止病害。

“防病害主要靠水质,养殖尾水,经过有益微生物制剂处理,水质大大提高。这样能增强虾的抵抗力,根本不用抗生素。”

陈文龙说,即使有虫害,他也准备了针对性的中草药给虾们吃。

采访陈文龙的过程中,他的儿子陈杰一直在边上默默地听着。这个刚从新西兰留学回来的“80后”,正在一点点学习父亲的经验。

【渔业股份合作制】

1985年,国家放开水产品价格和渔业经营体制,将渔业生产资料集体所有改为渔民私人所有,首次允许把船网工具折价下放给渔民。

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舟山市政府提出一种渔民合股经营、共同劳动、共享收益的经营模式,也就是允许几十户渔民合伙出资承包一条船,选出一个船老大来组织生产,这种模式被称为“渔业股份合作制”。

【传统渔业的转型】

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传统渔业遭遇越来越大的挑战。

1995年之后,工厂化养殖兴起,发展海水养殖,走耕海牧渔之路,被定为渔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

2001年,舟山在全国率先实施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程,不断减少作业渔船,大规模压缩国内捕捞强度,同时大力拓展远洋渔业和水产养殖。

【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

2010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定位舟山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