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拆除猪舍种植西红花 “猪倌”转型为“花农”

2013-11-22 11:06:17  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佚名

在大桥镇由桥村,7名昔日“猪倌”响应政府违章猪舍拆除行动,主动拆除了2000多平方米猪舍,今年6月抱团成立益民西红花专业合作社,“猪倌”转型为“花农”,开始种植西红花(俗称藏红花),为拆除猪舍的养殖户们探寻一条转型致富的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新路径。如今,藏红花已长成并进入采摘旺期。昨天,记者来到合作社,亲眼见到了一株株犹如花蕊般的成品藏红花,也切实感受到养殖业转型升级给农民生活环境带来的变化。

满屋花香醉人

益民西红花专业合作社就设在一户普通的农家小院内。一进门,幽香扑鼻,淡紫色花朵犹如地毯一般铺满小院。这就是藏红花朵,经它装点,这座农家小院显得格外清新优雅,有谁能想到,这里原来养过猪,曾经猪粪臭味四溢!

一间150多平方米的猪棚改造成了花棚。一掀开门帘,淡淡的清香袭来。花架设施层层排满,不用土壤、不用治虫打药,形似水仙的一株株藏红花紧挨着布满了整个花架,一个个淡紫色的花骨朵正一个劲地往上长。

整个小院花香最浓的数客厅。从花棚采摘下的藏红花朵成堆地放在3个方桌上,20多名老太正坐着理花,满手的花粉,身上、地下都是花朵。她们剥开花朵,挑出花芯内的那一叶红芯,这就是常见的新鲜藏红花。

而在灶间,热气腾腾的灶头上,理好的新鲜藏红花正在烤干。一个特制的直径85厘米不锈钢锅盖上,均匀地平铺着新鲜藏红花。烤藏红花的活十分精细,一刻不能离人。看着火候,细细慢烤,随着水分的蒸发,时而铺开、时而堆拢,不时还要用镊子把影响品质的没摘净白丝的挑出来。5克烤成1克,成品的藏红花仍保持着一股清香。

甜蜜的种花人

今年62岁的黎金根一直张罗着藏红花生产。从合作社成立,到引种种下藏红花,他都用本子记录下每天的管理日记。“没种过,肯定要多学习,写下来可以更好地总结积累经验。”黎金根说,藏红花产自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怕热不怕冷”,种植主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就行,不用防虫防病,是纯天然养身极品。

从11月8日开始第一批藏红花朵采摘至今,黎金根忙得是不可开交。“第一批采到14日,第二批16日又开始采了,间隔期间还要烤干生产成品,22日开始第三批又要采花了。”虽然常常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但看到成批的藏红花成功采摘,他感到累一点也值得。

“7个原来养猪的,现在合伙种花。”黎金根拉开花棚帘,水泥地整洁干净,没有猪粪臭,只有花香。他剥开一株藏红花,数了一下,加上正在抽出的第三批花芯,这株藏红花总共有7朵花,按照前两批的采花量,他测算了下,今年合作社种的10亩藏红花平均亩产烤干藏红花将达0.75公斤,以医药公司目前的收购价每公斤4万元计算,藏红花1亩产值达3万元。

“销路也不用愁,德清那里会来收。”尽管今年的亩产还抵不过前期的投资,但成功采花已为今后藏红花种植之路打好了基础。“今年采好的藏红花朵还没利用起来,接下来还要买个烘干机,烘干的花朵也有人收的,我打听过,每公斤能卖1万元呢!”合作社门前小路不远处,10亩已经用有机质改良过的土壤耕垦得笔直,接下来将用于藏红花育种,一旦成功将大大减轻生产成本。

乐活的理花人

合作社的大厅里一片欢声笑语。一群老太手里挑着红艳艳的花芯,嘴里聊着天,热闹不已。“我们都是这个村的,都是邻居。”“以前都是养猪的,现在来打工,前一天采花、今天理花。”“坐着干活不累,适合我们这些五六十岁的人。”她们一边跟记者聊着,手头的活一点也没放缓。

“以前养猪,鞋子上老是粘牢猪粪,晚上孙子讲我的脚臭,这两天回去香喷喷,孙子抱牢我不肯放。”李阿姨的一句话,引来一阵笑声。“这个活香、不吃力,我这个平时不打工的人也来做了。”60多岁的徐文娟家里猪棚拆除后就一心一意打理家务,家门口上班、60元一工还包中饭,良好的工作环境、优厚的待遇让周边百姓也乐到这里打工。“接下来这里种子弄成功了,我们也来买点种点。”徐文娟说。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