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藤下金琅珰 葡萄也搞“限量版”

2013-08-29 09:53:44  来源:海峡都市报  作者:Master

在“南国葡萄之乡”福安,科学种植和管理使得葡萄的口感绝佳,享誉国内市场,形成完整产业链,惠及19万农民增收。

农业技术和管理干部要深入农村一线,加强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指导服务。——省长苏树林

行走在宁德福安的乡野间,让人心旷神怡,眼睛先是被安静恬美的富春溪装满,水岸边就是漫山遍野的果树,风从竹林中穿过,发出悦耳的沙沙声。离村子近了,成片的葡萄藤跃入眼帘。

“你看这里又是一大片,熟了熟了……”循声望去,黑紫色的葡萄串串饱满,羞答答挂在藤下,非要你微微俯下身才能看得仔细,上面一层月光一样的薄粉,剪下一串,细细吹一吹,也顾不得洗,摘下一颗放到嘴里,甜香怡人。

种植面积超4.5万亩,亩产值最高1.7万元,农民收入实现翻番,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为福安葡萄带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还形成了种植、酿酒、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惠及19万农民增收,赢得“南国葡萄之乡”的美誉。

葡萄“计划生育”糖分提至21%

福安松罗村共有250户人家,家家户户都种植葡萄。2011年、2013年,种植户郑柯发栽种出的葡萄代表福安市获得了“全国优质葡萄金奖”,达到了全国顶尖水平。

郑柯发种植的“大棚闺秀”葡萄,属于巨峰葡萄品种。14年里,他坚持做笔记,详细记录播种、剪枝、施肥的日期和天气,以及每年的肥料成分、葡萄甜度测试数据等。经过不断摸索,郑柯发种出的葡萄糖分由银奖的18%提升到金奖的21%。

“之前大家都认为产量越高越好,最多时亩产有一万斤。”郑柯发说,由于土壤营养有限,亩产太高反而影响葡萄品质。后来专家指导要给葡萄搞“计划生育”,福安市政府开始规定每亩产量不能超过3000斤,加上科学的种植和管理,让营养更集中,多开的花也要摘掉,让花疏果少。

“科学栽种,虽然控制了产量,收入却大幅提升,原来每亩纯收入7000~8000元,到现在最高可卖17000元。”

在郑柯发种植日记中,有一页是他写给自己的新年寄语——“二零零八年,心想事成,大吉大利,身体健康。”也正是在这一年,福安全市葡萄大丰收,郑柯发村子里有68户人家在同一年盖起了新房。

打破“48小时瓶颈”新技术保留绝妙口感

什么样的葡萄才算好葡萄?这皮须得黑中透紫,黑气太重或紫气太重都不行,泛青更不可取。送进嘴里,第一反应是甜,这甜要彻底,不带一丝酸味和涩感,第二反应须是有弹性,果肉软硬合适,要达到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的妙处。

福安葡萄名声在外,靠的就是这绝妙的口感,要保持这种上乘品质,每个小环节都有大讲究。

在福安,放眼乡间,可以见到葡萄大多采用避雨栽培,也就是搭盖塑料棚,这不仅增加产量,而且喷药次数由20次锐减到5次,减少了农药残留。

“最近几年,基本上淘汰了化肥,开始施有机肥。”省农科院的专家说,有机肥富含各种微量元素,无污染,通过微生物发酵改善整个土壤的土质。

很多吃货都知道,葡萄摘下后48小时内风味最好,那么,娇嫩的葡萄如何与时间赛跑?

种植户说,科技下乡后,家家户户葡萄采收后就应用“快速预冷与缓释包装贮运技术”,巨峰葡萄在冷贮运15天、上货架4天后的好果率高达95%。由此,福安葡萄形成了北至山东、长三角,南至厦漳泉、珠三角的稳定市场。

宝地里种出了“金琅珰”,福安的葡萄产业还远没有止步。2006年,福安企业家萌发了把多产的葡萄加工酿酒的想法。说干就干,从缺乏优质酿酒原料和专用菌种开始,政府、研究员、企业三方联合,终于在2008年秋天成功酿造出福安特有的原生态刺葡萄酒,一面市就供不应求。2009年至今,福安再没出现葡萄滞销。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