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致富不走寻常路 桂林养猪启示录

2013-06-28 10:23:26  来源:城乡统筹网  作者:Master

有这么两个人,都选择了把养猪当成他们的事业。从最初的孤注一掷,举步维艰,到如今不断有新的惊喜出现。养猪带给他们的有忧愁,但更多的是喜悦。都是在养猪,他们却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故事。创业的道路上,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能不断探寻失败的原因,坚守下去,或许才能看到希望,不断向前。听听他们创业的故事,是否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在猪圈里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今年有699万大学毕业生,被称作“史上最难就业年”。即将到6月下旬了,是不是每一个临近毕业的学子都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呢?不论如何,不妨来读读两个养猪人的故事。

7年前,中专毕业的石艳强也曾纠结过、迷茫过,到底做什么?他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外出打工,最终选择了跟别人不一样的一条路——养猪。他住在猪场,不怕辛苦,一心一意把猪场逐步做大。而3年前的徐杰也跟石艳强一样开始了他的野猪养殖。他们都勇于实践,敢吃螃蟹,敢做别人没有做或者不敢做的事,不畏惧别人议论。这样,才慢慢做出了自己的成绩。

他们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即便是养猪,里面也学问大得很。”不要瞧不起,眼高手低,好高骛远。青年人要眼睛朝下,选择自己热爱、熟悉的职业,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也会取得成功。7年来,石艳强住在猪场里,居然感觉不到猪臭,他给猪喂食、打针、清洁卫生;而徐杰也曾因为野猪频频死亡而困惑不解,在不断摸索中解剖过猪,最终解决了养殖中的难题。两个人都在养猪,似乎在做着相同的事,但却有不同的故事。他们的规划、视野和实际行动最终决定着各自将来的发展。

如今,作为灵川县传统种养大村的九屋村,养猪的人越来越少,而石艳强逆向而行却获得了成功;同样地,徐杰在桂林的野猪养殖市场还相对空缺的时候开始了他的事业,前景可观。石艳强和徐杰养猪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今天,传统的行业如何重新审视,如何变革才能获得新生,也是给创业者的一个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石艳强和徐杰养猪的故事给我们启示: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扎根现实,一步一个脚印,就能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石艳强:凭着“睡猪圈”的精神创出一番事业

人物简介——

对27岁的石艳强来说,他不觉得猪脏,他爱猪。也因为养猪,一家人的生活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因为养猪,他娶到了梦想中的大学生媳妇;因为养猪,他的生活由此而变得多姿多彩。

最近,在灵川县青狮潭镇九屋村委九屋村采访时,村支书石双喜对记者说:“我们村里有个青年不得了,靠养猪居然娶回来一个大学生媳妇。人家那个媳妇再怎么说也是公家人啊,有工作的啊!你们一定要去看看。”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养猪是又臭又脏、又累又辛苦的活儿,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不愿意去做。石艳强养猪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他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职业并干得有声有色。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跟着村支书来到了青狮潭镇莲塘村石艳强的养殖场。

逆流而上,养猪走上致富路

穿过一片一眼望不到头的绿油油的脆皮金橘树园,就来到了石艳强的猪场。听支书介绍说要采访他时,中等个儿的石艳强一高兴,眼睛眯了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邀请记者先去猪舍看看他的那些宝贝。

石艳强给记者换了去猪舍专用的工作服,在猪舍的入口处倒了些消毒液让记者踩一踩才能进去。进去一看,几十头白白胖胖的大猪小猪趴在圈里呼呼地喘着气,听见人进来,冲着人嗷嗷地一通乱叫。

2003年,初中毕业的石艳强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当时哥哥读大学,家里的经济情况并不好。当时的九屋村是灵川县有名的养殖村,3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有十来头猪,母亲让他学兽医,以后可以回到村里给猪看病。

3年后,从兽医学校毕业的石艳强没做成兽医。那时候正赶上村里闹猪瘟,猪死了好多,村里的小猪100元一只被贱卖,一时间人心惶惶的。毕业后的石艳强反复思考自己到底干什么好呢?从小父亲杀猪的时候跟着扯尾巴、母亲喂猪时他就一直跟着、特别喜欢跟小猪玩、吃烤猪筋的他毅然决定养猪。他对母亲说:“既然有猪瘟流行,那么现在市场上就很少人买猪肉,等猪瘟一过,买的人就多了。市场有个周期,有高就有低。过段时间就恢复正常了,我还是想养猪。”

于是,他买了几十头猪开始饲养。为了了解猪的习性,石艳强就在猪圈跟前搭了一间屋子住了下来。“那时候也死了好些。我就睡在猪圈跟前,猪咳嗽了,我能听得见;猪拉肚子了,我能闻得到;在猪圈转,发现猪无精打采地不好好吃食,恹恹地,一般大多是感冒了。经过几年的摸索和预防,现在我的猪基本是不会咳嗽的。”石艳强说。

这几年,由于各种疫情不断,即便是九屋村,搞养殖的人家也越来越少,散户几乎没了,而石艳强的猪却养得越来越多。事实证明,他从前的想法是正确的。2010年,他在青狮潭镇旁的莲塘村租了9亩地,除了建猪舍外还种了7亩橘树。因为将猪的排泄物制成有机肥,施放进橘园,去年他的橘子每斤比村子其他人卖的价格高出一两毛钱。

尽管猪场盈利不错,但石艳强没有满足,他经过不断摸索,发现市场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中的。即便是养相同的猪,只要时机不同,产生的效益就不一样,通过调整季节可以取得更好的效益。以前全年以养肉猪为主,随时出栏随时卖。现在他上半年通过人工授精,加大产仔进行出售;而下半年扩大肉猪养殖,以应对春节期间人们过年及做腊肉等方面的旺盛需求。

科学种养,猪倌娶回大学生媳妇

石艳强的同学石荣荣的爷爷石年弟是青狮潭镇上有名的兽医,村里的猪生病了往往都请他去诊治。石年弟常常指点石艳强怎样给猪打针猪不疼又不出血,打在哪个部位药物吸收得更充分一些、效果更明显些。这使石艳强明白了“即便是养猪,里面的学问也大得很”。

石艳强发现,村里的人喜欢来猪舍逛,可他也明白,猪舍是不能随便来参观的,特别是对于养猪的人来说:不能相互串门,因为一般情况下各种病菌主要是由脚带入的。他把这一知识告诉了村里人。这几年,九屋村大规模相互传染的疫情因此而少了许多。

过去,给猪打防疫针是石艳强最头疼的事。他和母亲两个人一个人抓住猪,一个人打针,一整天都打不完,而且两个人都累坏了。石艳强发现,如果猪饿了的话,趁给猪喂食的时候来打针就容易得多了。如今,百余头猪他用不了一上午一个人就搞定了。

“我自己没有读过大学,但觉得知识很重要,一直想找一个大学生老婆。”石艳强说。这样的好事还真让他给碰上了。

2009年,石艳强遇到了和他一起在桂林学车的小敏。大学毕业的重庆姑娘小敏从家乡来桂林工作,很快跟石艳强热恋了起来。小敏发现,石艳强每天早上6点多就起床打扫猪舍,给猪喂食,一忙就是大半天,中午还给一家人煮饭。石艳强的努力赢得了小敏的爱情。如今他们已经成为幸福的“准爸爸妈妈”。

记者问:“你不觉得养猪很辛苦很累么?你没有想过去做其他工作?”

“啥事总要有人去做,如果怕累怕辛苦,做任何事情都做不成功。养猪也一样,养好了,也会取得很好的效益。”石艳强说。

石艳强没有像村里的很多青年那样外出打工,而是采取科学养猪让自己的家庭和个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让村里人为之注目。就像他的母亲王正兰感慨:“我养了一辈子猪都抵不过我的崽。”

徐杰:一个“下海人”和他的野猪养殖三“步”曲

人物简介——

1996年,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股下海潮的冲击下,不少人放弃“铁饭碗”下海经商,临桂县两江镇高塘村的徐杰就是其中之一,他放弃了桂林市某事业单位职位“下海”。13年后,他曾经营的音像制品商店由盛转衰,日渐式微。2009年,他开始进行野猪养殖。他不用饲料,坚持用粮食喂养,要生产出桂林的有机猪肉。如今3年过去了,他是否完成了生命中的再次华丽转身?记者进行了探访。

见到徐杰的时候,他正拿着一个小本子在统计着猪的数量,成群的野猪哼哼乱叫着,奔跑在过道上向它们的主人闹着要吃。他穿着长筒水鞋,短袖上衣用皮带扎在西裤里,鼻梁上的一副金丝边眼镜让他显得斯文了不少。如果不是看到他和300多头大大小小彪悍壮实的野猪在一起,很难将他跟养猪联系起来。

最近天气热了,徐杰销售野猪肉的店面也因此歇了业。然而,他并不灰心,“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了,现在已经看到了曙光。”徐杰说。

一则新闻打破安逸生活

2009年的一天,一则养殖野猪致富的电视新闻打破徐杰的安逸生活,为正在多方寻找创业路子的他打开了一扇门。经过多种资料的查找,徐杰了解到我国东北的野猪品种是目前国内最好的。当年9月,他瞒着妻子,悄悄地从家里拿出10多万元积蓄,买回砖瓦,和家族兄弟在自家的荒地上盖起了猪舍,并从东北买回1头种猪和30多头本猪,开始了他的养猪事业。他每天早出晚归,等到妻子发现时,养猪场已初具雏形。

“猪买回来后,头天看起来还是好好的,可第二天就倒下了。”开始的时候,徐杰请了很多当地的兽医来诊治,但兽医对于病的诊治却说法各有不同,让他极为困惑。时间长了,经过向别人反复请教,阅读各方面的书籍,解剖尸体,发现猪的大部分病都出现在肺部,这时候徐杰才发现,猪场的猪普遍呼吸困难。野猪来自于东北,而桂林的气候湿热。如何让猪适应桂林的气候,同时对猪场相应地进行改建以创造良好的环境让猪茁壮成长呢?找到问题的根源后,徐杰豁然开朗。他同时也发现,这些野猪来自长白山,怕热但不怕冷,冰天雪地里反而最为精神。除了怕热外,其他方面的病反而不得,特别是本地猪容易生的一些病。

也就是在这个摸索的过程中,他相对全面地掌握了对来自东北长白山的野猪驯化和饲养方面的核心技术。而拥有了这些技术,不受别人控制,才可能最终拥有自己的品牌并做大做强,这是徐杰成功走出创业的第一步。

让东北野猪在桂林安了家

按照徐杰一开始的构想,在目前传统的肉猪养殖市场已经趋向饱和的情况下,如何开拓出新的潜在市场是当下养殖中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他经过调查后认为:“应该走高级绿色食品之路。”因此在饲养上,徐杰主要以米糠、豆粕、玉米和野生植物等天然饲料为主,坚决不用任何成品饲料和添加剂,以保证猪肉鲜香浓郁的原始味道。可同时这也就意味着一般人饲养的猪4个月左右就可以出栏,而徐杰的猪得养一年多。

如今,每天天一亮徐杰就开始围着这300多头猪忙碌。徐杰记得去年七八月,每天拌给野猪吃的料就要上千斤,每个月在猪场的花销就达到3万多。这3年来,几乎把他多年的积蓄全部折腾进去了。按照徐杰的打算,前三四年以逐渐壮大猪场的规模为主,以后再开拓市场,形成从生产到销售的一条产业链。去年冬天,徐杰开始在临桂县城自销野猪肉,尽管销售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但徐杰看到了希望。“桂林现在还没有人做这方面的事,市场有很大空缺,说明蕴含着很大的需求。”“至于肉的品质跟一般的肉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尝过了的人是最有发言权的。”徐杰说。走高档绿色食品之路是徐杰走出异于常人的第二步。

现在在高塘村,对于徐杰的野猪养殖,村民观望的多,真正加盟参与的还没有。徐杰很清楚:“没产生效益前,很难让别人跟着你走,特别是对养野猪而言,投入资金太多,产生效益周期太长。但当大家都没走的时候,你先行一步了,这就是机遇。要敢吃螃蟹,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按照他的下一步设想,等到今年后半年天气转凉,火锅对菜蔬的要求增多后,便不断开拓自己的销售网络和渠道,建立销售链。然后成立一个野猪养殖合作社,和周边的农户一起养殖野猪,形成年产野猪万头以上的大产业,让自己的野猪成为本地独有的特色农产品。他还计划在家乡建造一个农家乐山庄,让各地客人来这里休闲观光,品尝这些美味、营养、保健、生态的野猪肉。他相信在农村只要找准项目,瞄准市场,同样会闯出一条致富路。

3年多的时间里,从最初的30多头小猪到如今已经初具规模的300多头大猪小猪,猪舍也从原来的十来间到如今的100多间,猪场的每一步往前都融入了徐杰的辛劳和汗水。在徐杰看来,很多东西都是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野猪野性十足,大猪在一起很容易相互攻击,并欺负小野猪,所以小野猪必须关栏养殖,猪舍设计要小些,外场地要大些,给野猪保留足够的活动空间。在徐杰的养殖中,有一头种猪3年多时间了不产崽,“你不知道它在想什么?卖了吧?养了这么长时间;不卖吧?不能老养着。但它今年刚产了。所以我就想啊,要跟猪交朋友,要让它为你服务,你就要了解它,懂它。”徐杰说。

3年时间里,徐杰的体重从150斤下降到目前的120斤,但“衣带渐宽终不悔”,身材颀长而身形瘦削的他一直坚守着、探索着。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