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莱西市“种养双骄” 论学历不管低高

2013-06-20 10:12:58  来源:城乡统筹网  作者:Master

高海清和他的兔子(图)

眼下,不少高校毕业生为了留在大城市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愁白了头”。而对于正在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不少人都将其看成是决定命运和前途的“一考”。大学毕业后真的只能留在大城市当白领?人生真的只有上大学是最好的出路?近日,记者来到莱西市的两处农村,看到了这样的两个人。

张庆涛:考不上大学当农场主

“我最怕别人问我哪个大学毕业的,其实我连高中都没毕业。”提起自己的学历,现年31岁的莱西市望城街道农民张庆涛显得很不好意思。

在勉强升入职业高中十天后,张庆涛便“逃学”回家了。到姐姐开的淋浴房帮忙,干了3年。

2002年,手机刚刚开始流行。张庆涛想找家手机店学修手机,却被老板发现有营销才能,派他去店里卖手机。“我当时是一万个不愿意,我是来学技术的,不是来卖东西的,虽然不乐意,老板这么说了,也只能去试试。”

当时,老板有12家手机连锁店,张庆涛所去的店铺在12家连锁店中位置和面积都是较差的,但是三个月后,他所在的连锁店却成为营业额最高的连锁店,他被提拔为店长,而且调到位置和面积最大的旗舰店当店长。4年中,张庆涛淘到了第一桶金,也学到了经商的经验。在发现电子产品利润越来越薄后,便把眼光放到贩卖蔬菜上。

以一毛一分钱的成本收进并贮藏进冷库的白菜,以5毛到8毛的价格卖出,200多吨白菜他净赚了60多万元。随后,他又先后贩过几次蔬菜,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发了一笔小财”。

贩菜都能赚钱,要是自己种,岂不是更赚钱?张庆涛决定要自己种菜卖。2007年,他以400元一亩的价格租了100亩地,准备大干一场。

请人种菜,一天最少也要给60块钱;雇佣农民种菜,农民不会像种自家菜那样有责任心。他的大棚在冬天先后被大风掀翻两次,每掀翻一次,损失都在20多万。几次折腾下来,自己种菜的成本居高不下,送到市场上,根本卖不出去。

2009年,张庆涛不但将先期已有的200多万的积蓄搭了进去,还欠了银行60多万。

张庆涛在家里躺了一个月,“后来想通了,问题有两个,一是自己对农业不了解,做农业必须有自己的品牌;二是没有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干好干坏都一样。”

他又想起了手机店的老板,便过去找他商量,并且想筹集一部分资金。没想到对方十分支持他的想法,而且还和他一起到全国各地考察。

近的有胶州大白菜,马家沟芹菜,远的有杭州萧山农庄,北京小毛驴农庄,到的地方多了,张庆涛自己也慢慢琢磨出一些门道来:要么搞休闲观光采摘的农庄,要么搞乡村别墅。显然后者与现代农业不搭边。那还是要发展前者。

但是要搞出自己的品牌,就要有自己的独特性,第一,这个品牌要有群众基础,即周围的群众都会种这种蔬菜;第二,要有品牌效应,有地域上的不可复制性。于是,他把农业园的位置定在了大沽河沿岸的董家山后村。这里土壤是红土,富含钾,而且有好的水源灌溉,可以种植韭菜。

就这样,他租了1600亩土地,做起了农场主。

一开始,他想到的是市场上的韭菜卖10块钱,咱们卖20块钱就行,毕竟有地域优势。但是很快,2010年6月份的一场“毒韭菜”事件,让他在食品安全上下起了功夫。

“这是一次机遇,毒韭菜折射出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心。我就按照有机食品的标准去种植,市场自然会欢迎。”他从青岛农业大学请来了专家,针对韭菜里的地蛆问题,他们用花椒饼、人工设置天网以及粘板等物理方法来赶跑产卵的果蝇,同时用豆饼做肥料。别人家的韭菜一年割三茬,但是他家每年就在春节临近的时候上市一茬,以保证韭菜的口感和营养。就这样,他的韭菜在2011年春节一上市,礼盒装的就卖到了68元一斤的高价,而普通装的韭菜在超市里也卖到了40元一斤。

2012年,他们的韭菜又在春节如期上市,这次礼盒装的卖到78元一斤。有了独特的品牌,张庆涛又想到了建立一个“生态园”,园区内全部实现生态化。在这里,蔬菜的养料来自他们自己养的黑猪的粪便和蔬菜的叶子产生的沼渣,园区内他雇佣的农户用的都是沼气。

而在管理农户方面,他也创新了一套自己的模式,即被流转土地的农户可以优先到他这里种植韭菜,原来农户种植一年韭菜可以纯收入七千元,而在他这里,农户按照他提供的方式进行种植,不但可以拿到最低七千元的收入,还能够根据收成再获得奖励,这样核算下来,一亩地农户可以收入15000元,积极性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高海清:大学毕业回乡养兔子

在莱西市开发区北马庄村西南边,有一处不起眼的小院子。但是北马庄村以及周围村子的居民都知道,“这里是老高的儿搞得养兔基地,人家有本事,去年一年就赚了30多万。”

村民口中的“老高的儿”,名叫高海清,今年28岁,2008年毕业于南昌理工大学。至于村民口中的“有本事”,也是从2011年才转了口风,因为2008年高海清上完大学回到村里养兔子时,他和家人都不敢出门,因为走在大街上就有人说,就是他家,儿子读了大学又回村里养兔子,没出息。

高海清大学学的是管理专业,毕业后,他在四方区一家小商贸公司上班,实习期一个月的工资为1200元。那个时候,家中仅靠母亲在工厂打工赚的1150元维持生活。

“一个月赚1200元,我自己在青岛吃饭租房都不够,更别提在这里买房子娶媳妇了。至于要改善父母的生活,更是遥不可及的梦。”在商贸公司干了3个月后,高海清辞职回家了。

高海清大学时跟着教授到江西宜春的一家企业里做咨询,那是一家专门养殖肉食兔并且加工出口的企业,一年出口加工兔子700万只,年利润上亿元。高海清还是第一次知道养兔子可以赚到这么多钱。而高海清的家乡,有不少零散养兔子的农户,每年都会有兔贩子上门收购。

2008年冬天,他回乡后,成了全村人指点的对象,得知他要养兔子,大家更是炸了锅。因为家里没有积蓄,高海清从表哥那里借了2000元钱,抓了12只母兔和30只小兔。由于不掌握喂养技术,给兔子吃了冰冻的大白菜,几天时间,母兔只剩下5只,小兔剩了9只。

那一年春节三十晚上,别人家都高高兴兴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他们一家人却早早关灯睡觉了。

“我泄气了,想重新出来找工作,哪怕到工厂里打工。但是我爸说,年轻人,经点事怕什么,只要能找出原因,就不怕不成功。”过年期间,他在网上查到了康大兔业发展公司在养殖兔子方面做得很成功,便打电话想过去学习。

康大一位负责招聘的王经理拒绝了他要求进厂学习的要求,但提出可以先到养殖基地当个饲养员,一边工作一边学技术。

在康大当了三个月的饲养员后,高海清学会了整套养殖肉食伊拉兔的技术。

高海清在学完技术后,贷了5万元的款,从康大买了种兔回家养殖。可是问题很快来了,自己养兔子,只能依靠兔贩子来收,价格不稳定。不少农户因为亏本厉害,门口都放着空空的兔笼子。高海清很快也遇到问题了,成本6块钱一斤的兔子,他卖给兔贩子只有4块5毛钱,一次就赔了上万元。

高海清想到了大学时候曾经看到的合作社模式。即改变单户养殖的弊端,形成规模化,然后找到可以信赖的市场依靠。一听到要建合作社,他的父母首先反对,“那不是又回到原来的集体公社了么?”说到这里,高海清笑着说,大学四年的学习,并不是教给他某种技能,而是开拓了他看事物的眼界。

当即,高海清便联系康大公司,想成立兔业合作社,从康大引种,按照康大的模式养殖,然后再以7元每斤的市场保护价回收给康大。这又是康大第一次遇到的问题,但是在高海清的多次登门下,康大同意了。

2009年4月,青岛凯顺养兔专业合作社成立了。那时候,合作社只有高海清以及周围的几户养殖户,但是养兔子能赚钱的消息却不胫而走。“以一户人养100只种兔为例,这个规模合适,一天只需要早晨和下午六点各喂一次料,不容易生瘟疫,不耽误干农活,一般一只种兔一年可以产40只商品兔,一只兔子可以长到7斤,以最低保护价计算,都可以净收入近3万块钱。”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打听着找到高海清,要求加入合作社。现在,在莱西市11个街道,都有合作社的示范户,目前合作社已经发展到108户成员。而高海清自己则养了1000多只种兔,每年收入30多万元。但是高海清有更远的打算,那就是等着规模更大之后,逐步建立深加工一条龙产业,那时候,利润会高得多。

至于创业成功之后的变化,高海清说最大的还是体现在父母的精神上。以前,两个老人不愿意出门,现在,他们不但愿意出门了,见了人说话腰杆也挺直了。至于高海清自己,则还上了欠债,还买了面包车和私家车,并且结了婚。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