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随“蜂”起舞四十载,养蜂汉成“蜜”掌门

2013-05-30 09:53:18  作者:SystemMaster

吴治益向记者展示精品成熟蜜,店内的每件产品都是他的宝贝。

【城乡统筹网讯】在烟台,提起蜂产品,恐怕很多市民马上会想到天一蜂业的“得益”系列蜂产品。吴治益是天一蜂业的当家人,有着四十多年的“蜂龄”。可是也许大家不会想到,天一的品牌之路却是从被人举报卖假蜂蜜开始的,这也让吴治益尝到了质量好的甜头 。蜂蜜必须是酿造三天及以上的成熟蜜,蜂王浆在挖出八小时以内就必须进行冷冻处理,蜜蜂生病禁止使用抗生素……早在1995年被人举报卖假蜂蜜时,吴治益就提出了“假一赔十”的口号,而且这口号一喊就是十八年。吴治益随“蜂”起舞,用对质量的承诺酿造“甜蜜”事业。

钟情烟台

一百多斤蜂蜜,一会儿就被买光了

记者在亚细亚大酒店西侧的小路上找到了天一蜂业的一家直营专卖店,没想到这个全国知名的蜂产品企业,其直营专卖店没有豪华的装修,只有一个简单的门头。“大家是来买好蜂蜜的,我这门头大家都知道,就这个样,装修的钱不如让利给喜欢”天一“和”得益“的人。”当记者询问店面看起来有点简陋,为何不装修一下时,作为天一蜂业的掌门人,吴治益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养蜂人都是天南海北,跟着蜜蜂走,这样就不用在家受人歧视了。”吴治益是浙江人,老家有养蜂的传统。1969年,因为家庭成分不好,16岁的吴治益就开始离家养蜂。“在烟台火车站,一百多斤蜂蜜一会儿就卖完了。烟台人很朴实,好交往,烟台的气候也好,最关键的是老百姓爱喝蜂蜜。”1979年,他第一次来到烟台,那时的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养蜂人,但烟台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91年,干了二十多年养蜂人的吴治益转型卖蜂蜜,淳朴的民风让他钟情于烟台。

小有名气

被举报卖假蜂蜜,经化验因祸得福

“当时老百姓一看有结晶就说是假货。”吴治益在文化宫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卖蜂蜜,但根本没人要。他清楚地记得 ,1994年赔了1.48万元。

1995年,他从蜂场拿了七桶最好的蜂蜜。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 ,顾客没等来 ,却等来了举报。“如果蜂蜜是假的,店我自己砸了,卖出去的假一赔十。”当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工作人员根据举报来到吴治益的小店时,吴治益第一次喊出了“假一赔十”的口号。现在,“假一赔十”已经成为天一蜂业和得益系列蜂产品最响亮的广告词。

“别人家都是取一份样品化验,我们家当时还取了两份。”更让吴治益没有想到的是,当时一起被检查的多家蜂蜜店卖的都是假货,只有他家的样品通过了化验。很快,媒体公布了这一消息,吴治益因祸得福,名声大振。

“你这是在采访他吗?他家蜂蜜挺好,我在他这儿买了十几年了。”“我可是这儿的老顾客了,天一的蜂蜜不掺假。”采访过程中,不断有顾客进门,而且其中很多都是老人,拿着各种瓶子来买散装蜂蜜。得知记者在采访时,好几位顾客都自愿竖起大拇指,夸赞起吴治益的蜂蜜。

不愿扩大

货源有限,做大了质量得不到保证

“好的蜂蜜和蜂王浆都是有限的,采集又受时间的严格控制,想做大很难 !”虽然天一蜂业名扬国内,但吴治益一直扎根烟台。当记者询问其为何不扩大经营的时候,吴治益说他没想把天一做大。

“比如说同样是槐花蜜,蜂农在一个地方最多待一周到十天,如果我来不及去,人家就会把蜜卖给别人。很多地方花期很接近,比如山东淄博和陕西延安的槐花几乎同时开,我去一趟延安就需要三天,可能会耽误收淄博的蜜。别人去收我还不放心,我现在只放心我自己和家人。”吴治益告诉记者,发展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控制货源 ,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货真价实的蜂蜜收上来 。

其实吴治益也曾想到过要扩大经营。2004年,蜂蜜大丰收,货源充足,吴治益觉得可以扩张。青岛、济南、东营……他在山东省内很多城市都开了店。“如果做得很大,质量就没办法完全保证,因为我不能保证每一个去收蜜的人都像我和我的家人一样认真严格。”第二年蜂蜜欠收,他毅然关掉了所有的外地店铺。2008年和2009年,蜂蜜又丰收了,吴治益又动了扩张的心思,一口气在济南和青岛开了七家店。运气不佳的是,2010年,蜂蜜再次减产,他又关掉了所有的外地店。“能把烟台市场做好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经过这两次扩张,吴治益决心将根扎在烟台,不再盲目扩大经营。

质量是生命

蜂蜜

只卖酿造三天及以上的成熟蜂蜜

2011年,全国蜂蜜行业标准讨论会暨蜂蜜市场形势分析会召开,参会代表全是蜂蜜行业知名企业老总和业内专家。“在座的同行,谁家出售成熟蜂蜜的请举手。”当主持人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只有吴治益和温州大红花蜂业总经理李生观两人举起了手。

“一个好的蜂箱第一天能产10斤蜜,第二天大约12斤,第三天最多13斤。酿造的时间越长,蜂蜜自然越好,但这也就意味着成本很高。”吴治益告诉记者,通常花蜜在蜂箱内由蜜蜂酿造三天及以上的称为成熟蜜。天一蜂业的标准是普通蜂蜜要求酿造时间为三到五天,优质蜂蜜则至少七天。

据报道,为了提高产量和收入,有的企业和蜂农一天或者两天就摇蜜,产量上去了,但质量下去了。这些不成熟的花蜜经过机器高温脱水,浓缩成黏稠状,营养价值大打折扣,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浓缩蜜”。“变质的蜂蜜泡泡会越来越大,好蜂蜜上面的泡泡一直那么小。”吴治益告诉记者,好的蜂蜜表面上经常会有一些很小的气泡,看起来像一层白沫。

蜂王浆

超八小时不冷冻,质量将大打折扣

“蜂王浆必须低温保存,根据我的经验,如果从蜂箱里取出来超过八小时不冷冻就变质了 ,营养大打折扣。”吴治益给记者看的每一瓶蜂王浆都是从冰柜里拿出来的。

“蜂场负责人姓名:王根位;产品名称:油菜花蜂乳;质量标准:符合出口欧盟标准;产地:合肥市肥西县高刘乡;检验员:吴治益。”这是记者在天一蜂业蜂王浆原料桶上看到的标签。为了保证蜂王浆和蜂蜜的质量,天一蜂业的每瓶产品都会详细记录来自哪位蜂农,质检人员是谁。

“不加水的纯蜂王浆很难从瓶子里倒干净,一斤装的一般都会有一到二两留在瓶壁上,而掺水的能倒得很干净。”吴治益告诉记者,蜂王浆的质检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看是否掺水,二是看是否为过滤浆。掺水大家好理解,过滤就是把蜂王浆中的癸烯酸过滤出来。“他们把过滤出来的癸烯酸加到出口的产品中,然后把剩下的蜂王浆卖掉。”吴治益说。

蜜蜂

签约蜂场近百个,禁止使用抗生素

与人一样,蜜蜂也是会生病的。如果得了蜂螨,一箱蜜蜂很快就会死光。“中药是片状的,可以挂在蜂箱里;抗生素是粉末状的,只能撒在蜜蜂身上。我们绝不会给蜜蜂用抗生素。”吴治益告诉记者,蜜蜂生螨虫后,需要用药物的味道熏死螨虫。如果用中药的话,成本高,效果比较慢,需要治疗半个月。如果用抗生素,一到两天就能将螨虫彻底杀死,花钱还很少。不过,如果将抗生素撒到蜜蜂身上,就会间接地污染蜂蜜和蜂王浆等。

“我们老家有养蜂的传统,老家的人都痛恨卖假蜂蜜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合作社的主要成员都是我老家的人,我了解他们。”为了保证蜂蜜的品质,天一蜂业成立了合作社 。现在,公司签约的蜂场有80多个,蜂群 1.2万余群 ,是目前山东省内最大的一家蜜蜂养殖联合企业。合作社的“底线”之一就是禁止使用抗生素。

2003年、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得益”牌蜂蜜、蜂皇浆、花粉、蜂胶在烟台同行业中,作为纯天然、不加工、不浓缩、不掺假的蜂产品代表,入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名优产品展览馆。参展当年,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在全省同行业中首家获准使用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志。

经营之道

自创十六字方针,过滤杂质保纯正

“我文化不高,但我喜欢看书。我还自创了个十六字方针。”说起经营之道,吴治益道出了他的十六字方针:人假我真,人真我精,人精我特,人特我转。吴治益认为,现在他正处于人真我精的阶段,等到别人开始做精致的时候,他就会做出特色蜂产品。等到大家都开始做特色蜂产品时,就是吴治益转行的时候了。

“很多蜂蜜企业都在宣传他们有多么先进的大型设备,可是每一桶蜂蜜的口感和味道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把好几桶蜂蜜一起放进机器加工,蜂蜜的味道就会不纯正。”对于如何精致的问题,吴治益说现在“得益”牌精品蜂蜜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手工过滤的方法。“收购来的蜂蜜中有点蜂蜡之类的是正常的,现在没有几家会用这种方法过滤加工蜂蜜了 。”吴治益告诉记者,他会在大铁桶的口上绑上纱布,然后利用纱布过滤掉蜂蜜中的杂质,以此来保证蜂蜜的纯正。

幕后故事

买来碘酒做实验发明白糖检测法

蜂蜜掺假,一种最大的可能就是添加白糖。可能很多读者都曾在网络上搜索过鉴别真假蜂蜜的办法,其中介绍最多、应用最广泛的就是白糖检测法。也许你想不到,这个方法是吴治益首先在国内公布并推广的。

“一定得是刚开封的新碘酒,如果碘酒开封时间太长,里面一些物质挥发了,就起不到实验效果了。”吴治益告诉记者,鉴别方法是挖一两勺蜂蜜,加点碘酒进去,如果蜂蜜变成蓝黑色,那就是加糖了,如果没变色,就是没有加糖。至于他如何发明的这个方法,还得从28年前说起。当时吴治益还是一名普通的蜂农,一名日本人想收购他的蜂蜜。日本人派来的工作人员拿着一个神秘的小瓶子,将里面的液体滴到蜂蜜里 ,以此鉴别蜂蜜真伪。1998年,国内蜂蜜加白糖造假的情况很猖獗。在质监局一位工作人员的提醒下,吴治益想起了当年的神秘小瓶子里装的可能就是碘酒,便赶紧买来碘酒做实验。全部白糖水、一半白糖水,百分之十白糖水和百分之五白糖水……吴治益将四种颜色变化记在心中,并向社会公布和大力推广了这一方法。

当初检测方法公布时,他经历了电话威胁、碰车、拆门头房、无中生有的产品曝光等,但最终得到了政府和市民的肯定和支持,这也成为他创业路上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