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广西博白县:从一份名单里挖来的帮手

2013-05-24 09:41:31  来源:城乡统筹网  作者:Master

这是刘治海的辣椒种植基地,记者赶到时,发现有很多人也来这里找刘治海,他们告诉记者,找到刘治海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在未来一个月大赚一笔。

经销商:如果把这些地摘完,据我估计这个数不成问题,两三百万元应该不成问题。

刘楚田:他就可以说是鼻祖,在湖南市场上是独一无二的。

邓星美:就是说哪里都还没有,就你有,那东西物以稀为贵。

经销商:不找他不行,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才是收几角钱一斤,这边的辣椒两元七角一斤。

这些人都是从距离这里一千多公里外的湖南,连夜赶来的辣椒经销商,可对他们来说,这个时候要找到刘治海并不容易,就连平常经常联系的朋友,也因为刘治海的电话忙得占线,很难找着他。

邓星美:人家货源拉回去,人家他多一个竞争对手,人家肯定不会告诉你,人家肯定会瞒着你,不会跟你说,对不对。我们也是通过各种渠道然后来找到这里来,商场如战场。

刘治海:尽量摘快点,要不人家今天不够车了啊,就是同他那样摘才合格。

这位催着农户摘辣椒的人就是刘治海。

记者:今天这里很热闹啊。

刘治海:是啊,你看,今天我们下足了人手,三百多个人摘。一个人一天都有两百多斤,我们今天就可以摘七万多斤,下面还有两个基地在摘。

让刘治海心急的是3个基地,2500亩的辣椒,要靠这700多人,从早上7点多忙到晚上,恐怕都赶不及,很多经销商都排着队等货呢。

刘治海:很缺货,到处打电话来要货。你不够车给人家,你给得了这个人,给不了那个人

记者:一天能接多少个电话?

刘治海:一天几十个上百个。

2500亩地,1500多万斤的辣椒,一个月销售收入就是四千多万元,刘治海手里的辣椒是经销商的抢手货。但就在两年前,当地的辣椒根本不被村民放在眼里,和甘蔗套种只是为了换些肥料钱。而卖不上价的辣椒变得炙手可热都是因为刘治海。短短两年时间,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个村庄就是刘治海的老家。2002年11月的一天,刘治海的家里吵成一团。大家的矛头都指向了刘治海。

谢明:你要是再敢种,那这辣椒长起来,长起一条,我就踩死一条,我看你还敢种吗?

谢志文:你看一下你家里,你爸一直那么多年种植辣椒,但是你想一下,他那么多年过来,真正能改善了生活了吗?那改变的不大。

刘超:没有人赚过钱,我都不同意,我实话这么多年(做辣椒生意),都没有见过农户有一个人赚过很大的钱。

24岁的刘治海开了一家酿酒铺子,一年就能赚十多万元。可是刘治海却突然要关掉酒铺,跑到邻镇花一万多元,承包30亩地,种辣椒。这让做了十多年辣椒生意的父亲十分恼火。因为,辣椒在当地并不被人瞧得上眼。

刘彗莲:我们的收入主要是以这个甘蔗为主的。辣椒能收多少就收多少,有时候辣椒的钱就拿来买肥料施这个甘蔗了。

刘治鹏:我们村里面全部都是种甘蔗辣椒,我们种辣椒赚不了多少钱。

博白县早就有辣椒和甘蔗套种的传统,可是卖辣椒的钱只是用来贴补种甘蔗的肥料,没人把辣椒当作主要的经济收入。刘治海为什么要放弃赚钱的酒铺生意,去种辣椒呢?

原来,2002年4月的一天,做辣椒生意的父亲在家里招待几位湖南来的客户,一位客商的牢骚话引起了刘治海的兴趣。

刘治海:老抱怨不够货,拉回家不够卖,我就问他是什么情况。他当时等于说整的一句话,概括就是青黄不接辣椒,南一点的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那边主产蔬菜、辣椒基地没有了,我们这边就刚刚开始可以上来,上边北一点柳州市、湖南省,江西省那边又没有出来。

每年四月,当地辣椒上市的时候,正是南边广东、海南,北边江西、湖南辣椒上市的空档期,可是因为当地村民并不花费精力管理,种出的辣椒品质不高,种植规模又不大,所以一直卖不上价。

刘治海:我看到这种状态以后,我就觉得我是不是能把主要精力就放在辣椒上,种出最好的辣椒来,当时一想这是一个机会。

刘治海觉得打时间差种辣椒很有优势,比做酒铺生意挣钱,于是转行种辣椒。

2003年的3月,辣椒到了成熟的季节,种植户们都赶紧联系经销商来收货。可是刘治海却并不急着卖辣椒,反而四处转悠,看别人卖辣椒。这位叫刘楚田的经销商引起了刘治海的关注。

刘治海:原来每天一车是一万斤左右的,发他们的溆浦县,然后有一次他们发两车,一车是一万斤,一车是两万斤的,我觉得奇怪,怎么会一天从一车变成两车,当时我琢磨怎么会有变化呢?

刘治海十分好奇,想上前询问,他发货到哪里,可是刘楚田却不愿意回答。

刘治海:他说了一句就是发溆浦县,然后其他也不想再说下去了。吞吞吐吐,也不怎么爱搭理人的的那种。

刘楚田:没有必要跟他说,因为有时候这个东西是个商机问题,很多事情你自己心里知道就可以了。

刘治海跟着刘楚田转了几天,也没问出什么。一天,刘治海看到货车司机正在一旁闲着,决定向司机套套近乎。而司机的回答,让刘治海既意外又兴奋。

刘治海:听到司机说发长沙,眼前一亮,特别兴奋。我们这里,当时都没有人发长沙,等于说都是发他们溆浦、怀化、凤凰,吉首,都是怀化那边那一边的县城,能发到长沙就想这个人肯定有实力。

刘治海觉得单凭自己很难做大,他要找一位有实力的经销商合作。为了验证刘楚田是否真的有这个实力,刘治海悄悄跟踪货车,来到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这一看,刘治海心里踏实了。

刘治海:第一磅下去了,然后接着那十几人就开始你一磅我一磅,两个钟头就全部把那车货卖完了。

而这个时候,刘楚田正为货源发愁。

刘楚田:没有人大规模的种,一人家十多斤,多的一百多斤,要收两万斤的话要收几百户人家,像个猴子一样的,这里跳那里跳。

回家后,刘治海邀请刘楚田到自己的辣椒基地,提出合作,刘楚田看刘治海的辣椒质量不错,两人一拍即合。

2003年,刘治海又投资20多万元,将辣椒种植规模扩大到100亩,还将地里的辣椒全换成当地没有的新品种。

刘治海:我们这里是辛香二号,它的辣度又特别好。好辣,你试一下。

记者:我湖南的,我不怕辣。我帮你检查一下。看到底辣的怎么样?我吃还行,就是还可以。还是有一点辣的。有的辣椒像吃水果、黄瓜一样。这个有辣味。

当地以前种的是这种线椒,每年四月,市场上供应量大,很难卖上好价钱。而刘治海根据湖南、江西、贵州等地能吃辣的特点,改种市场上量少,辣度高的辛香2号,专门供应这些地区。换品种后,辣椒价格从5角一斤提高到3元一斤,2004年销售额达到150多万元。

刘治海从一句牢骚话里发现商机,到2010年,刘治海种植面积达到200亩,日子也很滋润,一年只要五个月忙活辣椒,其它的时候闲着就卖瓷砖。刘治海决定成立合作社,带着村民一起种辣椒赚钱。可谁知,村民并不感兴趣,刘治海想到了一招。

2011年3月,刘治海在一次收购辣椒的时候,特意邀了几位不愿意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来辣椒基地玩。

陈洲:差不多十万块钱一车辣椒。装几车辣椒就有几十万。怎么心不动,谁不想赚钱,谁不想做生意。

秦玉华:这东西轰轰烈烈,一天上工都几百号人在这里,看人家数票子,心都痒痒,一下子我就大了胆了,我就上了几百亩。

陈泰:就是一堆(钱)放在那里,也就是二三十捆这样吧,看他数着那个钱,我们就心动了。

刘治海卖辣椒能挣钱的消息一下传开,一下来了二十多个村民,主动找到刘治海要加入合作社。辣椒种植面积一下扩大了10倍,达到2500亩。可是到了2012年2月,辣椒快要收获的时候,刘治海当初的喜悦却荡然无存。

谢明:晚上就看电视看到12点钟,然后我说你怎么还不睡觉,那他就说我睡不着。到12点钟的时候,把电视关掉的时候,还是睡不着,他还是抽烟,一根连着一根抽。

刘治海:当时不仅烦我,还烦很多朋友。有时到半夜三更12点多了,睡觉没有?出来喝喝茶,聊聊,看看有什么好的点子、办法,说一下。

刘治海:出乎我的意料了,就说我原来(以为)可能也就是一千多亩,谁知道他们上到两千多亩。你如果一千亩可以销整个长沙,如果你上到了2500亩,你还可以销一个地方,那肯定不行的,你还要找别的市场。

2500亩地,1500多万斤的辣椒,要是找不到长沙之外的市场,不能赶在四月中旬前卖完,就将遭遇湖南、江西辣椒上市的冲击,价格也会一落千丈。就在这时候,刘治海突发奇招,将1500多万斤的辣椒,在一个月内销售出去。

2012年2月,眼看着辣椒就要成熟,合作社员都指望刘治海联系经销商来收辣椒。可刘治海却让大家看不懂,他三天两头往当地的一家薄膜厂跑,社员们很不满。

黄夏霖:你找市场你要到市场里面去找,你干吗找那个薄膜厂里面去。薄膜厂里面是卖薄膜的。跟你销辣椒能挂上钩吗?当时我就质疑。

陈泰:我们大家都是在议论纷纷,是不是去搞第二副业,丢下我们跑了。

他就是那家薄膜厂的老板张兵,刘治海再三登门找他,其实就是为了得到一份薄膜厂的客户名单。

张兵:都是我手头上那种种植大户,都是那种比较上规模的客户。

刘治海拿到名单,根据他们购买薄膜量的大小,挑出了两位辣椒种植大户。

刘治海:你要100吨,他要20吨,他要30吨,那肯定是你的(种植面积)最大了,种的大就意味着他的销售方面更加广。

同是辣椒种植户,都要卖辣椒,刘治海找他们帮忙卖辣椒,这靠谱吗?大伙更加质疑。

张兵:名单我肯定会非常愿意给他的,就是说呢下边的怎么样,我就不敢,就心中没有底,因为这个毕竟有一定的利害关系在这里面的。

谢明:你把人家的客户拉过来的,那人家不用卖辣椒了。

秦玉华:人家不可能把客户的信息留给你,抢人家饭碗了。

2012年3月,刘治海到广东湛江市去找这两位辣椒种植大户。广东省湛江市是我国冬季蔬菜的供应地之一,仅徐闻县种植辣椒就达10几万亩。刘治海的到来,正如大家所担心的那样,让两位种植户显得十分谨慎。

欧堪坤:开始他来的时候,问我们一些关于销路的问题,那些东西,我们就也不好意思跟他们说,怕他们去那边地方收了,就不在我们这里收购,就会影响我们卖的价钱。

刘治海并不介意两位辣椒种植大户的戒备,反而坦诚地谈起了自己基地的情况,特别强调两地辣椒上市的时间并不一样,甚至主动介绍起自己的经销商,资源共享。刘治海的举动打消了两位辣椒种植户的疑虑。

欧堪坤:后来大家就看到,上市时间没有冲突,看到这个人也可以当朋友,大家都很熟了,大家后来就没有什么顾忌了。

韩胜友:大家是朋友了,就能带那客户上去,把他那个产品打开市场。

两位种植大户把刘治海带到自己的档口,热情地给他介绍经销商。刘治海把在家里早准备好的名片,分发出去。而这名片也大有学问。

刘治海:给名片这样背面给他,本产品三月一号开始大量上市。

记者:强调时间。

刘治海:强调时间,因为这个时间段,他这里没有了,到我那里去,就这么简单了。

刘治海一句牢骚话里,发现商机;又依靠一份竞争对手的名单,打了漂亮的一战,一个月内,将1500万斤的辣椒销售一空,销售收入达到4000万元。而2012年从长沙市场考察回来的刘治海又放出话来,2013年,过了四月的黄金销售期,他要把以前烂在地里没人要的辣椒卖出高价。

秦玉华:有点在吹牛吧,一个月以后,都是柳州、江西那边的市场,人家大面积上市,客户还有没有来这边,还是一回事。

经销商:湖南这边基本上五月份六月份就开始出货,他这个辣椒也是走湖南,因为他这个路途太远了,天气太热了,他就不敢再运上去了。

陈泰:辣椒掉得满地都是,像那种闹饥荒的感觉,看的都是心疼的感觉。

辣椒烂在地里都没人要,刘治海还想卖高价。大家都觉得刘治海在吹牛。而2012年的11月,刘治海又做了一件让大家都不理解的事。

陈泰:说傻,没有必要盖这个薄膜,想我们这边不是很冷,是吧,钱多了没地方放。

秦玉华:没有这个必要,毕竟气温都是比较均衡的在这里,所以说盖大棚还有不盖大棚,效果不是相差很大。

陈洲:要一两千元钱一亩地,我们200多亩地要几十万元钱投下来,盖不盖,一样长辣椒。

广西博白县地处亚热带向热带过渡地区,全年最低温度也在10度左右,在这里蔬菜过冬根本就不需要建大棚。可是刘治海把地扩种到800亩地,全盖上了大棚,为了盖大棚,刘治海费尽心思。

记者:不会坏吗?

刘治海:不会坏,这个很耐用,因为它的硬度特别好。不说其他,就说这个绳子,就单单这个绳子也找了有20天的时间,我们跑了广西玉林市、陆川县、广东省,跑了几个地方。

一亩地大棚的花费要两千多元,相当于投资增加了一倍,到四千多元。大家都觉得不划算,可是,刘治海却说四月份之后,能把辣椒从五角卖到三元一斤的秘密,就藏在这大棚里。

刘治海:发现这个商机以后,如果它能市场上认可,等于说我又是一个卖点。

刘楚田:他对辣椒的后期销售,他还留了一手。他至于留了一手什么,那以后就知道。

刘治海花大价钱投资建棚到底留了什么后招,这又和他在长沙马王堆市场发现的商机有什么关系呢?

2013年4月8日,记者跟随刘治海来到了长沙马王堆市场。刘治海告诉记者辣椒卖价高的秘密就在这红椒上。

记者:你这货从哪里来的?

文建疆:越南来的。

记者:什么时候红辣椒是最缺货的时候?

文建疆:还隔一个月的时间,大约是五月一号,最缺货的时候。我们本国基本没有了,基本都靠越南供应。

郭中芳:反正半个月以后,就应该是贵到最高峰吧,去年上半年卖到九元一斤。

记者:那个时候青椒大概多少钱?

郭中芳:那个辣椒国内有,不会贵。

2012年5月,刘治海考察湖南市场的时候发现,这个时段,各地青椒纷纷上市,压低了青椒的价格。而南边海南、广州的红椒销售快要结束,北边江西,湖南的辣椒还没有成熟变红。红椒市场上出现空档。

刘治海:红椒卖得很贵,青椒一般都是一元五六角、一元七八角,好的最多也就是两块,最好的,当时就是这个品种来讲。但是那个红椒的话它就到了四块多五块,它等于说是翻倍。

刘治海决定等四月中旬,青椒的黄金销售期一过,就将卖不上价的青椒留着不摘,长成红椒,等到五月上市。而留好红椒的一大关键就是建大棚。

刘治海:再过一段时间,我们这里是高温、高湿雨季,等于说如果你不防雨的话,它就是一下雨的话,本身把这种辣椒一烧,就从这个地方全都烂了。

记者:全都烂了。

刘治海:它不淋到雨的话,第一,它不会坏,不会烂,我们的红椒随便什么时候红都没事。

2013年是刘治海尝试留红椒的第一年。记者采访时,刘治海要留红椒的消息在经销商中不胫而走,很多经销商已经开始提前向刘治海订货。

刘楚田:只要他卖给我我就要,因为红辣椒它在中间又出现一个缺货期,你卖青的我卖红的,我卖一斤顶你两三斤,这就是他留的一手。

经销商:那个价钱绝对要好过青辣椒,因为那时候没有红辣椒了。你这又有红辣椒出来了,那肯定又是填补这个空缺的。

邓星美:你这个辣椒出来的早,你肯定红辣椒也产在别人前面了。人家来订货的人,还是会像青椒一样受欢迎的。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