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昔日“苹果哥”成了“苹果王”(图)

2013-05-07 09:49:27  来源:东南快报   作者:Master

一些人的幸或不幸,被我们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你所看到的的新闻。一天过去,新闻就成了旧闻,但却已改变了生活。

不知从何时开始,人越来越不敢轻易相信他人。所以当谣言流传的时候,我们成为确实消息的发布台;当不公正的事件发生,我们介入调查,为了让内心不那么失望;当发现不合理的存在,我们发出声音,为推动哪怕一点点的进步。

报纸上不断出现“正能量”字眼,有人捡到了很多钱,还给失主;有人从围观者中挺身而出,扶起老汉。维护本就该有的价值和道德观,是媒体的责任。

当然,新闻改变生活,还应是真实发生在身边的。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帮助。帮助不幸的人摆脱困境,实现梦想。小到一个人的工作,大到一群人的前途。无数“他”的生活和梦想,因为我们的记录,发生了改变。

即日起,本报推出“新闻改变生活”系列报道,回顾过去发生的那些印象深刻的记录,回访其中的主角,看看他们的改变,或许能得到前行的力量。袁健

两年前,本报一篇名为《永泰山坡上大片本该长在北方的苹果熟了》的报道,让永泰大洋镇的农民汪孝光一夜成名,他通过5年不懈的努力,在永泰山区种出了大片苹果树,许多农技专家都感叹“实在罕见”。

两年后的今天,汪孝光再一次吸引了各方的目光,不仅因为他的果园逐年扩大,更重要的是,他培育了十多万株苹果盆栽,将原本种在地里的果树栽进了花盆,成了不折不扣的南方“苹果王”。

汪孝光的成功,让他承包的荒山成了旅游景点,也让附近不少村民找到了致富商机。借着“北果南种”的神秘色彩,短短两年内,苹果园附近已经先后冒出了多家“农家乐”和“度假屋”。

永泰“愚公”移苹果五年

前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永泰县大洋镇的溪乾村,刚走进汪孝光的家,目光就被他家客厅上一面墙所吸引,墙上挂着大大小小的照片,都是汪孝光和领导、专家在果园内的合影。

汪孝光曾经是一名失足青年,24岁刑满释放后,先后到江西、北京等地承包建筑工地干活。2006年,他在北京认识了一位专业种植苹果的朋友。

“他告诉我,有一种苹果或许可以在南方种植。”汪孝光说,他在大山里长大,开荒种树是强项。

2007年年初,汪孝光辞掉工作回到永泰老家,承包了187亩荒山,用了一年的时间,将荒山开垦成果园,第一批种下200棵苹果树,共十多个品种。

“2009年,第一次看到结出小果子,我眼泪都掉出来了。”汪孝光说,为了种苹果,他倾尽所有的积蓄,还四处借了不少钱。

遗憾的是,由于后期养护不当,落果严重,到了收获季节,满山的果树只剩下9个苹果,汪孝光也因此欠下了一屁股债。村里很多人都劝他放弃,她妻子苦劝无果,也气得回了娘家。

“就是这9个苹果给了我信心。”汪孝光说,他总结发现,有几个品种的果树挂果率较高,而且长势良好,他咬咬牙,一口气又引进了2000多棵树苗。

2010年,汪孝光在对比了上千棵果树后发现,有不少果树因为营养过剩,无法挂果,通过一番摸索后,他拿出了1000棵果树做赌注,大胆地对果树进行了树干环剥,再加上生物药剂。正是这次冒险的实验,让汪孝光的果园在2011年迎来了第一次大面积挂果。

本报报道“苹果哥”火了

汪孝光整整5年的钻研,让1000多株本该长在北方的果树,在南方的山坡上成功挂果。但这些苹果就像藏于深闺人未知的美女,如何让人相信这些苹果产于南方的山坡,成了摆在汪孝光面前最大的难题。

2011年7月7日,汪孝光拨打本报热线求助:“希望你们能帮忙报道一下,让更多人知道这种苹果,也解决苹果的销售问题。另外,希望你们帮我问一问,能不能申请农业补助,或者贷款也行。”当天本报记者就赶到永泰。

7月8日,本报对汪孝光和他的果园进行了报道,许多读者都被他的执著所感动,汪孝光和他的苹果也一夜成名。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首次采摘的600多公斤苹果,每斤卖到了20元左右,短短几天就被抢购一空。

“很多人找我合影,说我成名了。”汪孝光笑着说,还有游客对他说,来这里不仅仅是为了摘苹果,也是为了见一见他,因为看了报纸,被他的坚持所感动。

“你们报纸是我命中的‘贵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了一把。”说起第一次卖苹果赚的钱,汪孝光笑得很开心,他用那笔钱收购了几车农家肥,还添了一些农具。

汪孝光说,通过本报报道后,他和他的苹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不少专家和领导先后来到他的果园考察,当地政府还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并帮他拓宽了进山的道路。永泰县农业部门更是给予了汪孝光大力支持,不仅派农技专家在技术上进行指导,还免费赠送了不少树苗给汪孝光。

社会各界的鼓励和帮助,让汪孝光有了继续下去的信心。2012年,累累硕果压弯了果树枝条,产量与前一年相比更是增加了3倍以上,总产量超过6吨。

就在汪孝光担心,如何让丰产变成丰收时,本报再次进行了报道,大量的游客涌进了他的果园,最多的一天,吸引500多名游客前往他的果园参观采摘,短短一周时间内,满山的苹果就被抢购一空。

苹果的丰收,为汪孝光带来了超过15万元的进账。“前几年种苹果欠下的钱,现在基本可以还清了,”汪孝光说,他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信心倍增培育苹果盆栽

果园已成规模,他有了一个更大的目标:大量培育苹果苗,让北方的苹果在南方遍地开花。

2012年,带着梦想,他先后辗转河南、山东、新疆等地,参加了多个苹果展会,并虚心地向各地的苹果大王求教种植经验。

在一次苹果展会上,他看到数十盆造型美观奇特的苹果盆栽,而且每一盆的价格都万元以上。这些苹果盆栽为什么不卖到南方呢?一名参展商告诉他,这些苹果盆栽一运到南方,树上的果实很快就掉落了。

但汪孝光不信这个邪,他从新疆等地采购了十多万颗海棠种子,将这些种子在永泰育苗后,作为砧木嫁接苹果苗。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一些农技专家的指导下,他将部分苹果盆栽运到四个不同海拔的乡镇,测试不同海拔条件下,苹果盆栽的生长情况。

前日下午,记者在汪孝光的果园里,记者看到百余盆用于实验的苹果盆栽,在高度不过一米的树干上,居然挂着10多个龙眼大小的苹果,更神奇的是,在好几盆盆栽上,出现了花果同枝的奇特景象。接下来,通过对这些盆栽进行修剪、人工控制生长等措施,使树的形态发生改变,再将它移植到花盆里,就形成了新型的盆景艺术。

当谈到这些盆栽的市场前景时,汪孝光笑得合不拢嘴。他说,一名从事经济作物研究的专家告诉他,“苹果盆栽在南方,基本还是一片空白,这十多万株苹果苗如果都做成苹果盆栽,你就不是‘苹果哥’了,而是南方‘苹果王’”。

此外,汪孝光还告诉记者,这两年来,他的苹果园已经从当初的187亩,扩大到如今近400亩,在苹果园内,他还套种了山茶、枣树、甜柿等经济作物,为了让这些果树更好授粉,他还养了200多箱蜜蜂,“仅茶油和蜂蜜,一年就可以多收个七八万,只是这些钱都投进去种苹果了”。

汪孝光和他的苹果火了,不仅让他承包的荒山成了旅游景点,也让附近不少村民找到了致富商机。借着“北果南种”的神秘色彩,短短两年内,苹果园附近已经先后冒出了多家农家乐和度假屋。

苹果园附近一家农家乐的老板刘先生说,虽然苹果园的采摘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但从苹果开花开始,就陆续有游客前往果园观光。为此,他不仅在附近建起了“农家乐”,还承包了附近的水库,搞起了休闲垂钓。

汪孝光告诉记者,他也对果园进行了规划,除了开辟停车场外,他也准备在果园内开上一家农家乐,把果园打造成集采摘、观光、吃住休闲一体的农场。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