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韭菜卖到七八十元一斤高价

2013-04-13 22:19:11  来源:中国食品商务网   作者:欧阳

2013年1月份,很多媒体报道:山东省青岛市有个张庆涛的人把韭菜卖到了七八十元一斤的高价。

记者专门来到卖出高价韭菜的产地进行调查,发现这里的韭菜确实卖到了78元一斤。

山东省莱西市董家山后村村民董仁:这不是(78元一斤的韭菜),这是大田(种植的韭菜),核心区的韭菜78元一斤,确实供不应求。

山东省莱西市董家山后韭菜专业市场经理董吉波:韭菜要是能卖出这么高的价格,真是属于天方夜谈。结果最后还是事实证明,这里的韭菜就是卖出这个价来。

记者:他怎么卖出这么高的价格你们知道吗?

山东省莱西市董家山后韭菜专业市场经理董吉波:人家这属于商业秘密,咱不知道。

韭菜如何卖出这么高的价格,村民们也是猜测纷纷,其中的奥妙并不清楚。记者更加好奇,多方打听后,找到了张庆涛。

他就是张庆涛。他告诉记者,就是这样的韭菜被他卖出了78元一斤的高价。

张庆涛:韭菜颈,特别的粗壮,有你的小手指一半以上粗,比家里用的筷子都粗。你看这个叶片非常的宽厚,它汁特别多,你使劲捏一下,本来是叶子,结果叶子里面都有了那种肉肉的感觉。

韭菜能卖出78元一斤,除了韭菜看上去的这些优点外,还有另外的原因。张庆涛告诉记者今年78元一斤的韭菜共卖出了15万斤,占总销售量的40%。不仅张庆涛的韭菜卖出了高价,在他的带动下,周围十多个村,近5000多亩韭菜的销售价格都比原来提高了,村民对他都很佩服。

山东省莱西市董家山后村村民董秀恩:在我眼里是个高人,最起码他带动这一方的韭菜价格都提起来了,都卖出去了。

山东省莱西市董家山后韭菜专业市场经理董吉波:他就是(我们)心中的神,感觉挺神奇的。咱村的韭菜是全国最贵的韭菜。

山东省莱西市董家山后村村民董芝德:以前人均收入(一年)说5000元钱,现在在他的带动下已经快达到2万元(一斤)了。

从原先这里的韭菜最多只能卖到4元钱一斤,到如今卖出一斤78元的高价,张庆涛仅用了3年时间。

张庆涛是山东省莱西市人,2002年,20岁的他进入一家手机店打工。只用了七八个月时间,就被提升为店长,到2006年,他年薪达到了五十多万元。

2006年10月,张庆涛却突然辞职,要进入一个陌生的行业,转做蔬菜批发生意。别人觉得他是个外行,他却凭借一单铤而走险的生意,迅速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批发蔬菜商。

山东省莱西市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曹兴军:到07、08年在(东)庄头市场上成了小名人了。

朋友李明冬:他比较有头脑,确实做得比一些老干的还要好一些。

朋友董振兴:专业的都不一定赚着钱,这两年都是赔钱。这个人还是挺聪明的,脑子不简单。

他叫董振兴,是当地的蔬菜批发大户。2006年9月的一天,张庆涛解到,白菜价格已是连续两年走低,经销商们都不愿再收购。当地农户种植的白菜出现大量积压。

白菜种植户李柄昆:天越来越冷,不收货了不就冻在地里了。不管贵贱,一分钱也得卖了。

朋友董振兴:大部分(蔬菜批发商)一年赔了两年钱,都不想做了。

价格越低,越是没有人敢收购,烂在地里都没人要的白菜,张庆涛却花20多万元,收购了700多吨储存在冷库中,他的这种做法,让很多亲戚朋友都很担心。

朋友柳晓波:白菜这个价格就是一连好几年了,就是赚钱的机会很少。很多人都是因为存货,好几年的积蓄,一年就赔掉了。

叔叔张纯红:这个白菜就能储存到清明节,如果在这期间,卖不了的话,或者价格再不上升,白菜就全赔了。

而张庆涛却信心十足。

张庆涛:现在你跌破历史低点了,稍微一反弹,只要能正常的价格,咱们就能挣到钱。我的眼光肯定没错。

果然如张庆涛所认准的那样,四个月后,市场上的白菜价格疯涨,原先一毛钱一斤收购的白菜,竟然卖到了一块四,价格翻了十倍还被疯抢,这一笔生意,张庆涛就赚了70多万元。

张庆涛:就是战无不胜,自我感觉,我就是这个商界奇才。只要我认准的行业、认准的事肯定百分之百(挣钱),谁想挣钱就跟我干。

到2008年张庆涛靠着倒卖蔬菜赚了三百多万元。随后,他又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商机。

2008年1月的一天,一个北京客户找到张庆涛,提出要长期收购水果黄瓜。当时附近农户种植的黄瓜都是本地老品种,根本找不到货源。张庆涛认为利润可观,就自己包下百亩土地,试种一些蔬菜新品种,直接供应客商,很快尝到了甜头。

张庆涛:有自己的基地,有定向的客户,减少不必要这些环节,就可以建立一个直接的供货关系,这样利润会更加好。

2008年,在这家水果店的位置,张庆涛开设了他的第一个蔬菜专卖店,销售自己种植的蔬菜,生意很好,一天的营业额达到五千多元钱。

原蔬菜专卖店员工任晓波:相当于他们摆小摊那种几个月的收入。

原蔬菜专卖店员工梁淞:中午这个饭都是轮流吃。配货车一天也要去三四趟。

张庆涛认准了这是实现财富飞跃的绝佳机会,他投入之前做生意积蓄的300多万元,一年内,就在青岛各县市开了十四家蔬菜专卖店。

张庆涛:就是成功模式的一种复制,当时那个时候你想,一天的营业额一个店5000元,十个店(一天的营业额)就5万元,你很快就成了千万富翁了。

原蔬菜专卖店员工任晓波:凡是感觉老板这个抱负挺大的,觉得应该行,这个开法,在青岛市最起码数一数二的。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连张庆涛自己也没想到。

山东青岛的张庆涛20岁时经营手机生意赚得第一桶金。24岁,他转行到陌生的蔬菜批发行业,却很快摸对门路,成为当地这个行业的佼佼者。26岁,他打造了从蔬菜种植到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并在当地开了第一家蔬菜专卖店,生意很红火,一年之内,他又接连开了十四家专卖店,可是,开一家店时赚钱,十四家店同时经营却赔得倾家荡产。

农户赵连玉:根本不行,这不是说包着干就能干的,因为你太年轻了,没有经验。

朋友李明东:咱何必去冒风险,还要投不少钱,找人家没走过的道去走呢?

张庆涛:也认真反思了一下,别人不干,咱们干的理论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半年时间内,接连十四个专卖店全部开业,按说开得越多应该越赚钱才对,可张庆涛很快发现了让他心惊的事,专卖店的数量在迅速增加,可营业额却不升反降。

原蔬菜专卖店员工梁淞:觉得可能做得不如别人吧。可能说投资不够,做得品牌不够再好,质量还不到位。

张庆涛:和市场上的菜比起来,既没有价格上的优势,和高档市场一比又没有品牌优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没有价格、没有品牌优势,逐渐的销量就萎缩了。

开一家店张庆涛还能够把控,可14家店同时运营,让他焦头烂额。特别是物流,成了致命的一环。原先他简单认为如果卖的多就多配车,卖的少就少配车。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张庆涛:用一个车把这批货配送下去,但配送的时间过长,有时候上午都过了正常的销售旺季了。如果你用好几辆车同时配货的话,牵扯到费用就增加了。

祸不单行,2008年10月的一天凌晨,突然刮了一场大风,把蔬菜基地里的大棚薄膜刮得七零八落,快要采摘的蔬菜百分之七十被毁,损失40多万元。

而张庆涛却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周边村民家的大棚都没事,只有自己的大棚损失严重。张庆涛跟一些村民聊天,找到了原因。

山东省莱西市孙受镇西赵村赵连玉:雇的人,晚上刮风你刮,下雨你下,没去管了。一看刮风,我们自己的都是赶快去,去采取措施该压得压,把棚压好了,别叫风刮了。

张庆涛:员工只是给你打工,干一天活儿拿一天钱,人家就走了。哪有像人家农户自己一样,把什么事都当成自己的事在那做。

张庆涛意识到,自己是管理上出了问题,可他一时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无奈之下,只得咬着牙转手了蔬菜种植基地,将14家专卖店全都关了。

张庆涛:光觉得每个事都能挣钱,把这个事都占着了,结果每个事都没站稳,再同时出问题时,就引起了一个连锁反应,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全都倒下。

此时,张庆涛辛苦打拼赚来的300多万元全部赔光,别人觉得他很难翻身,可一个月后,张庆涛又忙活开了,这次还是选择了包地种菜,人们都说他不长记性。但就是这个选择,却成为了他财富的新起点。

山东青岛的张庆涛做手机和蔬菜批发生意都顺风顺水。2008年,他在当地开了十四家蔬菜专卖店,一年时间全部关闭,蔬菜种植基地也维持不下去。2009年,他又在青岛莱西董家山后村开始种植韭菜,声称能把韭菜卖到78元一斤,在村民的质疑声中,他还真就把当地原本最多卖到四元钱一斤的韭菜,卖出了78元一斤的高价。

这里是青岛市董家山后村,这儿的村民祖祖辈辈都种植韭菜,但并没有哪个村民靠种植韭菜发财。2009年,张庆涛来到了这里,他放出话来,要将原先一斤最多只能卖4元钱的韭菜卖到78元。

山东省莱西市董家山后村村民董常学:不可能卖那么贵,比猪肉都贵。当时就这么想,哪有这么贵的韭菜,咱家里那时候贵的韭菜,卖到三四元钱也就算贵得了。

山东省莱西市董家山后村村民董秀恩:根本卖不出去,哪有这么高的价格,没想到有这么高的价格。

可是,三年后,质疑变成了佩服,张庆涛真的找到了让韭菜身价倍增的办法,把韭菜卖出了78元一斤的高价。

山东省莱西市董家山后村村民丁桂臻:没想到能值这么个钱,从心里觉得挺好的,心情也好。

山东省莱西市董家山后韭菜专业市场经理董吉波:因为你就这么点韭菜,谁相信这几把韭菜,能卖这么高的价。老百姓就是说一年的收入,还不如他们割一个棚的韭菜。

原来2009年开店失败后,张庆涛找到了做手机生意时的老板张伟杰,张伟杰很看好农业发展的前景,同意先投资50万元参与合伙。张庆涛也逐渐琢磨到新思路。

张伟杰:我们就觉得这个事还是大有可为的。而且他的激情我也看着对这个有激情的,也能干好,而且也找到自己的缺点了。

张庆涛:拿出一个产品作为一个尖头兵,通过这一个尖端部队来把这个市场给打开,然后剩下的那些产品就可以顺理成章得借着你这个品牌就一块儿给带出去了。

2009年,张庆涛来到董家山后村租下了300亩土地,因为他发现在这里种植韭菜具有不可替代的天然优势,完全具备做品牌的潜在条件。

张庆涛:咱们这儿的土是红土,你看这个土打开以后,全部是这种红石板,它这个土含钾量特别高,对韭菜生长非常有利,长出来的韭菜特别好吃。

可是,如果这次再用原来按工资雇佣工人的方法,肯定还会失败。为了让农户更有积极性,他想到了一个新模式。虽然从农户手中租了土地,但还是由这些农户在自家土地上种韭菜,再根据品质定价收购。

山东省莱西市董家山后村村民董吉奎:管什么一分钱不用咱投资,我就给你种,我就种,还是我自己的地,咱当时抱着你不要,我都可以拿市场去卖。

山东省莱西市董家山后村村民董仁:说包销,又是给豆粕,逐渐慢慢的把社员的心沟通了。

可是,让村民不解的是,张庆涛竟然用传统的模式种植韭菜,用豆粕替代化肥。这样韭菜的品质确实提高了,但成本也高了,光成本都比市场上韭菜的卖价贵,大家都很怀疑销路,但张庆涛却认定这些韭菜一定能按高价全部卖出。

朋友李明冬:一直卖二三元钱一斤,就照这个投入方法,你就卖五六元(一斤),卖十元,你也挣不着钱。

山东省莱西市董家山后村村民董常学:村民:投这么大的本钱,韭菜再卖不出去。

张庆涛:我觉得成功品牌重要几个因素都有了,我觉得我们这个产品十倍于农产品的价格,没有问题。

张庆涛信心十足,而想不到的是,2010年3月份,韭菜行业却突然遭遇打击。青岛地区发生了“毒韭菜事件”,当时9位市民在吃了韭菜后食物中毒,被紧急送往医院。这个事件被青岛各大媒体报道后,掀起了轩然大波。市场上的韭菜纷纷下架和销毁,农户们的韭菜大量滞销。

青岛某市场商户:一律不让进韭菜,好的坏的都不要,有毒谁知道哪个有毒,哪个没毒,都不敢要。

张庆涛:人们是谈韭色变,真是在路边、地头上全是烂韭菜,整个这个行业萎缩。

突然发生这样的事,韭菜种植户们措手不及,都为韭菜的销路发愁。可是,就在种植户们都着急上火的时候,张庆涛却反而认为机会来了。

张庆涛:为什么要让我的韭菜,跟着有农药残留的韭菜倒霉呢?我正好苦于没有办法,能把我种植的韭菜和别的韭菜区别开来一种方法。现在正好给我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

张庆涛主动邀请当地质检部门对他种植的韭菜进行检测,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他把检测报告提供给青岛市的媒体,还邀请他们实地参观,打消疑虑。在媒体的报道中,他的韭菜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张庆涛:都在注视着(毒韭菜事件),恰恰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出现我们这样一份耐得起检验的韭菜,大大缩短了市场的认知度。你如果在这个毒韭菜事件过去以后,你再做相应的宣传,我觉得没有那么多人来聚焦你,也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这次危机却成了张庆涛打响品牌的契机,之后,经销商们纷纷找上了门。其中就有这个叫张伟的人,他是青岛市中高端超市蔬菜供应商之一,代理着多个知名蔬菜品牌。张伟找到张庆涛参观基地后,要求代理他的韭菜,而张庆涛却拒绝了。

青岛市蔬菜代理商张伟:想跟他立马进行销售,他们就是说暂时先不合作。我觉得第一出价这么高,第二我们有这些好的销售渠道,他们为什么不卖,当时很纳闷。

张庆涛:有的经销商不理解,没有韭菜你做什么宣传,你现在不上市,你让我们来干什么。

采访时,张庆涛带着记者来到他卖价78元一斤的韭菜地里。一般的农户的韭菜一年至少要割二到三茬。每年三、四月份,是农户们收割第二茬韭菜上市的时间,而张庆涛拒绝销售,为得就是让本可以上市韭菜继续生长,到了十月份天气变冷之后,这些韭菜就会慢慢的枯萎掉。

张庆涛:它一点都不会浪费,它从这个韭菜顶部开始回流,回流回去,它整个这个营养又回流到根里了,枯萎了以后,就把这个枯萎的叶子把它割了,然后这个韭菜就开始发芽,到年前长出头一茬最新鲜的韭菜。

一年只割一次,这样韭菜长得特别粗壮。张庆涛现场给记者介绍了分辨头茬韭菜的办法。

张庆涛:一茬,头一刀的韭菜,你要首先看它这个叶子的顶端,它这个叶子的顶端是一个尖形的,它没有一种被刀割过一般的感觉,二刀韭菜,长起来以后,是一个扁平的,而且它被割过以后,它肯定会有一个枯萎的刀痕。

不仅如此,在包装时,还精挑细选,只留下35到45厘米长度的韭菜。

张庆涛:韭菜太短了的话,因为生长周期比较短,生长时间不够,韭菜味儿就没有那么浓郁,如果你长得超过了45到48(厘米)以后,这个韭菜叶子就会变老,吃起来没有那种清脆的感觉了。

这样选出来的韭菜以78元一斤的价格进行销售,张庆涛决定把销售上市的时间定在春节前夕,满足北方过年时包韭菜饺子的传统。

张庆涛:俗话说六月韭菜扔路边,到了年底韭菜是越来越稀罕、特别是过年包饺子,借着节前这个市场,肯定一推就能推火。

到了2010年年底,张庆涛把高价韭菜打进了青岛、济南等地的中高端超市进行销售。到2012年,78元一斤韭菜的销售就达到了15万斤,其它规格的25万斤韭菜也卖到了18元一斤。

编辑:zhongbp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