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小麦要增产 播种前注意耕作整地

2012-09-27 10:32:32  作者:SystemMaster

夏耕作整地的目的是使麦田达到耕层深厚,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协调,土壤松紧适度,保水、保肥能力强,地面平整状况好,符合小麦播种要求,为全苗、壮苗及植株良好生长创造条件。

我国气候条件复杂,土壤种类繁多,种植制度多样,因此麦田播前耕作整地技术种类较多,各地可因地、因条件制宜选择适宜的耕作整地技术。总的原则是以耕翻(机耕)或少免耕(旋耕)为基础,耙、耱(耢)、压、起垄、开沟、作畦等作业相结合,正确掌握宜耕、宜耙等作业时机,减少耕作费用和能源消耗,做到合理耕作,保证作业质量。

耕翻

耕翻可掩埋有机肥料、粉碎的作物秸秆、杂草和病虫有机体,疏松耕层,松散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连续多年种麦前只旋耕不耕翻的麦田,在旋耕的15厘米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降水和灌溉水的下渗,应旋耕3年,耕翻1年,破除犁底层。

少免耕

以传统铧式犁耕翻,虽具有掩埋秸秆和有机肥料、控制杂草和减轻病虫害等优点,但每年用这种传统的耕作工序复杂,耗费能源较大,在干旱年份还会因土壤失墒较严重而影响小麦产量。由于深耕效果可以维持多年,可以不必年年深耕。为此,对于播种前的土壤耕作可以23年深耕一次,其他年份采用少免耕,包括旋耕,或浅耕等。

耙耢、镇压

耙耢可破碎土垡,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在机耕或旋耕后都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耙地。近年来,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旋耕面积较大,旋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耢以后再播种,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形成深播弱苗,严重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成穗数不足,降低产量;还会导致土壤表层失墒块而影响根系和麦苗生长。

镇压有压实土壤、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提高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根系及时喷发与伸长,下扎到深层土壤中,一般深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较稳定,即使上层土壤干旱,根系也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到水分,提高麦苗的抗旱能力,麦苗整齐健壮。因此,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小麦播种后应该及时镇压。

责编 早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