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对于食用菌生产来说,虫害仍是一大威胁,甚至较之夏季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进入深秋季节,温差的拉大,使得原本在菇棚外栖息的害虫纷纷进棚,更是加剧了防治的工作量及难度。菇蚊、菇蝇、跳虫等,看似很微小,却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给生产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蝼蛄、蜗牛等害虫,体型较大,危害性更大。在生产中,很多菇农不注意预防,一旦发生虫害,便喷施大量药剂以求速效杀灭,结果自然难尽如人意。要对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必须坚持“防则下工夫,杀则需彻底”的原则。
一、预防措施
1、物理预防
原料要经强光暴晒,避免携带虫卵或活虫。原料中如果有活虫或虫卵,不要直接用于栽培,要经发酵处理后再用。严格检查菌种,防止出现带虫接种现象。菇棚通风口及进出口等封装防虫网,防治成虫飞入。在通风口及进出口撒石灰形成隔离带,以防爬虫类害虫进入。
2、药物预防
⑴拌料时即加入辛硫磷或毒辛等药剂,用量一般为每吨干料100毫升左右,生料栽培的随拌料加入即可,发酵料栽培的以最后一次翻堆前加入为宜,经高温和闷堆,杀虫效果非常理想。
⑵棚外一定距离内,在清理废料后,可喷施高效杀虫剂如敌百虫、敌敌畏等杀灭害虫,以切断害虫进入棚内的路径。
⑶棚外及通风口、进出口,喷施氯氰菊酯等高效低残的药剂,以防爬虫类害虫进入。
⑷棚内一般喷施氯氰菊酯等药剂杀灭菇蚊菇蝇类害虫,喷施阿维菌素杀灭螨虫。对菇蚊菇蝇类害虫,有条件的可喷施高效驱虫灵进行驱避,该药剂利用菇蚊菇蝇类成虫不喜欢的气味对其进行驱避,成虫不敢入棚,更无法接近料堆产卵。该药剂施用方法:一般秋季可每2天喷一次,以200倍液为宜,对环境较差、虫口密度大的地区,可提高浓度至100倍液,或缩短用药间隔时间,每天喷一次。
二、药物杀灭
⑴菌种中有活虫或虫卵时,可将菌种装入大塑料袋 (宽幅双层棚膜,一头扎口即成)中,按照每立方米空间4片的用量投入磷化铝,6小时左右即可解袋使用。
⑵发菌期间,不慎发生虫害,可在地面洒水后,将菌袋集中 (注意温度,以防烧菌)排放,并覆盖薄膜,膜下投放磷化铝,用量同上。但要注意投放均匀、薄膜覆盖严密,6小时左右撤去薄膜后,即可正常管理。
⑶出菇期间发现害虫,如果是预防不严进入的“漏网之虫”,对成虫可适量喷施菊酯类药剂,菇蚊类成虫极不耐药,按蔬菜用量的最低浓度喷施即可;如果发现幼虫,则可按照上述磷化铝的用量进行杀灭。但应根据温度条件,将菇采收后用药,对于幼蕾可带菇用药,一般初发虫害,4~6小时即可全部杀灭。
责编 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