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怀山药连作种植技术

2012-04-27 15:50:52  作者:SystemMaster
山药不能重茬种植,已成为影响怀山药规范化种植,创造规模效益的限制因素,表现为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病虫害加重,有的几乎绝收,连种栽都难以回收,严重影响怀药生产面积和产量的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对发挥地方优势,实施名牌战略,进行产业化经营,最大限度地利用道地怀山药的优势创造更大的规模效益极为不利。从2003年起,我们通过“山药重茬种植技术研究”,总结出山药连作必须加强对蛴螬和线虫防治,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蛴螬
为害山药的害虫很多,但以蛴螬为害造成的损失最大,经济效益明显减少。前期咬断根茎,造成缺苗断苗,后期啃食山药根茎,形成孔洞,刮皮加工后泛红、煮不熟,药农称为”牛筋”,直接影响山药产量和品质,失去商品价值,重者,将地下根茎直接吃光,造成绝收。
据调查,为害山药的蛴螬优势种为毛黄褐金龟子和大黑腮金龟子的幼虫。每年一代,以成虫和幼虫在土壤中越冬。越冬成虫在翌年4月份出土,交尾、产卵;越冬的老熟幼虫在翌年4月份前化蛹、羽化为成虫,2龄以上幼虫在来年6月份前化蛹、羽化为成虫,2龄以下幼虫在来年以老熟幼虫或成虫越冬。据2005年调查,2龄以上的幼虫占总幼虫数82.4%,2006年观察,这部分幼虫在当年6月份前全部羽化为成虫,经过交尾、产卵、孵化、脱皮后,从8月开始为害到挖山药为止。在1年中,蛴螬为害有两个高峰,以秋季危害造成的损失最大。所以,防治蛴螬,应以山药生长发育的中后期(7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重点。
同时研究表明,重茬地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多,蛴螬数量明显增多,山药受蛴螬为害程度也逐年加重。据2003~2005年调查,重茬2~3年,亩山药地蛴螬数分别为2964头和8151头,是当年种植的3.3和9.17倍,山药被害率由15%增加到85%~100%。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在出山药时,发现蛴螬幼虫随即掐死,还可利用成虫交尾不动习性,傍晚进行人工捕捉。
(2)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用黑光灯和喷药的扬树枝把进行集中诱杀。
(3)土壤处理。亩用白僵菌、乳状菌等3~4kg,或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5%辛硫磷颗粒剂、5%的西维因粉,每亩2~3kg,在防治适期进行土壤处理,都能收到良好效果,并兼治金针虫和蝼蛄。
(4)叶面喷雾。在幼虫出土前(6月中旬)用90%的晶体敌百虫、50%辛硫磷、40%乐果等1000倍液,10%吡虫啉1500倍液等茎叶喷雾防治,注意地面也要均匀喷洒,隔7~10d喷1次,连续2~3次,效果良好。或用48%乐斯本乳油300~400ml,对水10桶喷湿地表或浇地时随水施入,防治效果更好。同时在成虫盛发期对山药田附近的沟渠、荒坡、冠木林带等蛴螬栖息场所用以上药剂进行喷雾,杀死成虫压低虫源基数,都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2 线虫病
除蛴螬为害山药造成的损失最大外,山药被线虫危害后,也会造成很大损失。地上部植株长势变弱,叶片发黄脱落,地下根茎腐烂畸形,表皮形成黑褐色瘤状突起,或褐色斑块,可伸长到根茎内5mm以上,有的具细龟文状,病组织检查后可发现有线虫,刮皮后呈现红色斑点,药农称为“水疔”。
引起山药线虫病的病源为根结线虫和短体线虫。远距离传播主要靠种栽携带,重茬地病源主要是在土壤病残体上寄生的线虫和带菌种栽上的线虫。
具2004~2005年研究,线虫为害程度受7月份以后土壤相对湿度影响较大。土壤含水量长期超过18%时,有利于线虫的大发生。2004年,我们在安排的分区浇水试验中,在山药开花现蕾期(7月初),浇大水的山药全部被线虫危害造成绝收,仅留地表10cm左右的病残体,浇小水的小区线虫病较少。2005年,同样在浇大水的小区种山药,由于控制了水分,当年山药生长很好,线虫为害不重,这说明7月份土壤含水量对线虫病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
防治方法:
(1)建立无病留种田,为大田生产繁殖无病种栽。
(2)浸种:将山药栽用48%乐斯本1000倍,或 10%吡虫啉10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浸种30min,基本上可消灭种栽带菌。
(3)土壤处理:整地时,每亩用98%必速灭颗粒剂8kg或48%乐斯本1kg+50%多菌灵3~4kg,拌细土30kg进行土壤处理。
(4)灌根:分两次进行,一般与浇水同时进行,第一次在麦收头(5月25日左右,甩条期),第二次立秋前10d(7月底8月初,增重期),每次每亩可用48%乐斯本或98%敌百虫2000~2500ml。
(5)农业防治:进入7月份以后,不要大水漫灌,以小水灌溉为主,遇阴雨连绵降水量大时要及时排水。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