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高海拔地区秀珍菇反季节无公害栽培技术

2012-04-27 10:16:00  作者:SystemMaster
秀珍菇形态秀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极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市场销量及栽培量逐年上升,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食用菌。高山台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生态资源的优势,十分有利秀珍菇的夏季无公害栽培,现将这一技术介绍如下。

1、秀珍菇的生物学特性
1.1营养。秀珍菇属木腐菌,对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都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生产中常用的原料主要有棉籽壳、阔叶树木屑及玉米芯、甘蔗渣等作物秸杆。辅料主要有麦麸、米糠、石膏、石灰等。配料时要控制好培养料的C/N,为提高菇品质量创造适合的营养条件。
1.2温度。秀珍菇属于中温型菌类,其菌丝生长的温度为3—28℃,最适发菌温度为25℃;子实体的生长温度为5℃—27℃,最适温度为15℃一20℃;出菇温度为15℃一25℃,最适温度为18℃—22℃,出菇时还需要8℃一lO℃温差刺激才能出菇。
1.3湿度。培养料的含水量视具体原料而定。生产上常用的棉籽壳与木屑的混合料应掌握在60%—65%。发菌阶段对空气湿度没有太大的要求;出菇阶段的空气温度要提高到90%—95%左右;子实体生长阶段的空气湿度为90%左右,但湿度过高又会影响菌盖与菌柄的正常分化。
1.4氧气。秀珍菇属于好气性菌类,菌丝生长阶段及子实体生长阶段都要求足够的氧气供给,供氧不足会造成发菌不良和畸形菇的发生。但无论在哪个生长阶段,秀珍菇都具有一定的耐二氧化碳能力,出菇时还可将控 N--氧化碳的浓度作为提高菇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1.5PH值。秀珍菇最适宜的PH值为7.2—7.5。生产上常用2%一3%的生石灰调节培养料的PH值,不仅能促进菌丝生长,而且还能抑制夏季高温期间霉菌的生长。
1.6光照。秀珍菇发菌不需要光照,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能正常生长。但在出菇时要给予必要的光照刺激才能实现正常出菇。光照还对菇的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光照度越大,菇的颜色越深;光照度越小,菇的颜色越浅;同时光照度越小,空气湿度越大,菇脚越长。

2、反季节无公害栽培技术
2.1栽培季节
根据市场需求,最好安排是在6—8月出菇上市。同时结合荷地镇的气候特点和无公害栽培的要求,在季节安排上“宜早不宜迟”。规模化种植可安排4月初开始制作菌包,发菌在5月底结束,6月初就能开始出菇。这样既能保证菌包成活率,提高菌丝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为无公害化的出菇管理打下基础;又能使第一潮菇集中在较为适宜的温度时段出菇,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这一时期上市的秀珍菇售价高,可大大提高了菇农的经济效益。

2.2场地选择
栽培场地应选择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燃料供应及时、电力有保证的村庄。栽培场的周围要求空气流通,环境质量好(主要是空气质量和水源质量),不得建在酿造厂、屠宰场、医院及垃圾场的附近。根据实地考察荷地镇的多数地方都能满足上述要求。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