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布局奶牛场?
奶牛场(小区)一般包括3个~5个功能区,即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和病畜管理区。具体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
(1)生活区。应建在牛场(小区)上风口和地势较高的地段,并与生产区保持100米以上距离。
(2)管理区。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建筑物。管理区要和生产区严格分开,保证50米以上距离。
(3)生产区。应设在场区的较下风位置,人口处设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奶牛舍要合理布局,能满足奶牛分阶段、分群饲养的要求,泌乳牛舍应建在靠近挤奶厅的地方,各牛舍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布局整齐,便于防疫和防火。干草库、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应设在生产区边沿下风地势较高处。
(4)粪尿污水处理、病畜管理区。设在生产区外围下风地势较低处,与生产区保持300米以上的间距,有单独通道,以便于隔离病牛、消毒和处理污物。尸坑或焚尸炉距牛舍300米以上。
建设适宜的奶牛舍应遵循什么原则?
修建牛舍的目的是为了给奶牛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保证牛的健康和生产的正常运行。为此,设计牛舍应掌握以下原则:①创造适宜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照,以及控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氨、硫化氢,为家畜创造适宜的环境。②符合生产工艺要求,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畜牧兽医技术措施的实施。③严格卫生防疫,防止疫病传播。通过修建规范牛舍,为家畜创造良好环境,防止和减少疫病发生。要根据防疫要求合理进行场地规划和建筑物布局,确定畜舍的朝向和间距,设置消毒设施,合理安置污物处理设施等。④要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
奶牛场卫生防疫要点是什么?
(1)防疫总则。奶牛场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奶牛场日常防疫的目的是防止疾病的传入或发生,控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
(2)防疫措施。奶牛场应按国家规定实施强制免疫,接受防疫部门定期检测。奶牛场应建立出入登记制度,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谢绝外来人员参观。职工进入生产区,要穿戴工作服,经过消毒间、洗手消毒后方可入场。奶牛场员工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查出患传染性疾病的应及时在场外治疗,痊愈后方可上岗。新招员工必须经健康检查,确认无结核病与其他传染病。奶牛场员工不得互串车间,各车间生产工具不得互用。奶牛场不得饲养其他畜禽,禁止将其他畜禽及其产品带入场区。
定点堆放牛粪,定期喷洒杀虫剂,防止蚊蝇滋生。死亡牛只应无害化处理,做好与尸体接触的物品的清洁及消毒。淘汰及出售牛只应经检疫并取得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出场。运牛车辆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后进入指定区域。当奶牛发生疑似传染病或附近牧场出现烈性传染病时,应立即采取隔离封锁和其他应急措施。
奶牛场消毒要点是什么?
(1)消毒剂。消毒剂应选择对人、奶牛和环境比较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和不伤害牛只体表及在牛体内不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
(2)消毒方法。喷雾消毒、浸液消毒、紫外线消毒、喷洒消毒、热水消毒。
(3)消毒制度。建立消毒制度,对养殖场(小区)的环境、牛舍、用具、外购牛、来往人员、生产前(挤奶、助产、配种、注射治疗及任何对奶牛进行接触操作)等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