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集约化养鱼塘水质调控8法

2012-04-25 15:29:58  作者:SystemMaster
集约化养鱼塘,池水控制不好就会老化而变成老水,致使水中含氧量降低,氨氮等有害物质含量升高,轻则抑制鱼类的生长,使其食欲减退,身体消瘦,重则导致其得病,甚至死亡。因此,调控好水质也是保证鱼类健康生长获得高产的重要手段。要调节集约化养鱼塘的水质,建议从以下8个方面人手。
1、合理投喂。防止残饵污染池水
残饵是集约化养鱼塘主要污染源,它是造成池塘水质败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残饵的存在,不仅加速池水老化,而且给病原体的孳生提供适宜环境,更为疾病的传播提供了媒介。因此,在每次投喂时要根据水温、天气及鱼类的吃食情况计算准确,避免投喂过量;另外,对于鱼苗、鱼种集约化养殖池塘要在驯化初期搭
建饲料台投喂,避免饲料直接落到池底,并及时捞出残饵;驯化后也要坚持“四定”、“四看”投饵原则,以保持鱼类吃“八成饱”为准。
2、及时注水、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俗话说“水清鱼净,水污鱼病”。保持清新的水质对鱼类的健康生长非常重要。注水、换水是最直接有效的水质调节方法,适用于水源有保障、水量充足的鱼塘。一般根据鱼塘的富营养化程度,参照透明度指标采取必要的注水和换水措施。当池水的透明度低于20cm时,可以考虑抽出老水1/3~1/2,然后注入新水,一则带进丰富的氧气和营养盐类,再者冲淡池水中的有机物,恢复池水营养盐类的平衡。注水、换水时须注意三点,一是要用潜水泵抽出池塘的底层水;二是注水时要保证水源的质量,要用清洁无污染的地下水;三是换水时温差不得超过3℃。
3、合理使用增氧设备.保持池水溶氧丰富
水中含有丰富的溶氧能够使鱼类保证旺盛的食欲和良好的生长状态。集约化养鱼塘氧的消耗主要是有机物的分解消耗(俗称“水呼吸”)和水产动物的呼吸作用。池中大量有机物经细菌分解,消耗大量氧,往往造成池水缺氧,在缺氧条件下,厌氧细菌大量繁殖,对有机物进行发酵作用,产生较多的还原性中间产物,如氨、硫化氢、有机酸等,这些物质对鱼类的生长都能够产生直接不良影响。定期或适时开动增氧设备,增加水中氧气,能够有效地促使池水中有机成分及时地分解为无机物,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还可以氧化那些还原性中间产物,减少它们对池鱼的危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厌氧细菌的繁殖,对改良水质起着相当重要
的作用。一般集约化养鱼塘的增氧设备为叶轮式增氧机,可根据需要每天适时开机增氧2~3小时即可达到增氧目的。
4、定期搅动塘底或使用喷泥机
促使塘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对于集约化养鱼塘来说,在养殖期内的7月~8月份适时搅动塘底(一般每月搅动
一次)或在晴天10点左右使用喷泥机喷泥15~20min(每月喷泥1~2次),不仅可以促使池水上下混合,而且能加速底部有机物分解及重新释放出塘泥吸附的营养盐类,这一措施对促进池水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池水老化和改善池塘浮游生物的组成都有显著效果,但值得提醒的是两项措施均务必在晴天的上午进行,否则因池底氧债的提前偿还,而光合作用时间和强度不够,使池水缺氧,易造成池鱼提前浮头。
5、建造过滤池,净化水质
适用于特种鱼类小形集约化养殖塘,例如水源不充足的名贵观赏鱼水泥池,可以在池塘的一角建造一个长方形,占总面积5%一10%的过滤池。常见的滤料有粗砂、碎石和塑料蜂窝等,粗砂滤料过滤速度最慢,容易阻塞,大多数用碎石作为滤料,容易清洗污物,以塑料蜂窝为最佳,但成本较高。老水定期从进水口排入过滤池,经滤料层过滤后的清水从溢出口排入池塘,可以被重复利用,滤出的污水可以定期从排污口排出,作为种菜养花用地的肥水。通常进水口和排污口各设一个,而溢出口可根据需要多设几个。过滤池要比养殖池的位置略高一些为宜。
5、定期施药,调节水质
(1)施用铜铁合剂,杀灭有害藻类
集约化养鱼塘,经常会出现因微囊藻繁殖过度而造成“铜绿水”式的老水,对于这种老水采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均匀泼洒,使池水成0.7mg/L浓度,可起到明显的杀藻作用,然后抽出部分老水,务必注入20—30cm新水后,隔日每立方米施用尿素5g,重新培育水质,通过调节藻类的数量和组成来调控水质。
(2)定期施用生石灰,调节pH值
施用生石灰主要是调节池水的酸碱度,保持池水的pH值在7.5—8.5之间,同时可以作为钙肥促进浮游植物维持均衡状态。一般每月施用生石灰1~2次,化乳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使池水成30-40mg/L浓度为宜。
(3)施用吸附剂和底质改良剂
定期施用沸石粉,可以吸附水中的氨氮、亚硝态氮、硫化氢等有害成分,一般每2个月用一次,使池水成30mg/L;或每2个月施用“底净”一次使池水成40—50mg/L,不仅可以吸附池水中的悬浮物,更重要的是通过改良底质,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由于成本较高。所以施用时要考虑施用的必要性,避免造成浪费。
6、正确混养滤食性鱼类,达到生态净水效果
池塘中水质的好坏往往与滤食性鱼类混养比例和密度有关。在集约化养鱼塘,滤食性鱼类混养不当,容易形成“水华”。一般采取鲢、鳙以3:1的比例,根据池水的肥度适当调整放养密度,如水质较肥可以适当增加10%一15%的放养量。主要是通过滤食性鱼类来调节池水中浮游生物的组成。这样。既可以利用水体的生物循环,保持池水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又能够提高水体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另外放养的鱼类还可以作为判断池水是否缺氧的信号,若鲢鱼有轻微“浮头”征兆,说明池水需要增氧。
7、施用微生态制剂,降解有害成份
微生态制剂是一种能够调理微生态环境,保持微生态平衡,改善水环境,提高健康水平的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的制品。养殖生产上实际应用的微生态制剂包括活菌体、死菌体、菌体成份、代谢产物及具有活性的促生长物质等成分。微生态制剂能够能将厌氧菌分解出的有毒物质如氨氮、亚硝态氮等吸收利用,并可吸收二氧化碳及硫化氢等,促进有机物的循环,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被誉为“绿色”水质改良剂。一般在水温25℃以上施用效果较好。使用时要选择日照较强的天气,用全池均匀泼洒法每月施用“活性酵素”(一种固态活性硝化细菌、硫化细菌制剂)、EM益生菌或光合细菌等微生态制剂2~3次,每次分别使池水成0.8~1mg/L和10一15mg/L,施用后数日内水质即可好转。但施用微生态制剂时应注意两点,一是必须选择在水温在25℃以上,光照强度高的晴天施用;二是在施用杀菌、杀藻等化学制剂(如氯制剂、硫酸铜及硫酸亚铁等)后,不能马上施用微生态制剂,应等到施用的化学制剂药效消失后再施用,一般要在施用化学制剂
一周后再施用微生态制剂比较适宜。
8、移植漂浮植物,降低池水肥度
在池中适量移植水葫芦、紫背浮萍等漂浮植物可以有效地吸收池水中的多余养分,起到降低池水肥度,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也能为鱼类提供栖息隐蔽场所,还能作为草食性鱼类的饲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产量。一般移植浮水植物的面积应控制在不超过水面的1/3为宜,否则由于容易蔓延,有时候能够覆盖整个池面遮挡阳光,影响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