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规模化养猪场的防疫程序

2012-04-25 11:57:39  作者:SystemMaster
规模化养猪场由于养猪数量较多,饲养密度较大;并常因猪场的生产需要,而引进部分种猪,导致一些接触性传染病的发生机率明显增加,给养猪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兽医防疫程序,防止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直接关系到规模化养猪场的兴衰与成败。生产实践证明,规模化养猪场,要想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必须做好以下兽医防疫工作。

1.隔离病原??

规模化养猪场必须严格执行隔离制度,防止各种病原菌的传入。生产区大门应有专职人员,负责进出人员和车辆的消毒工作。外来及本场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必须严格消毒,更换工作服和鞋后方可进入猪舍。 场外车辆、用具一律不准进入生产区。交易种猪、商品 猪必须在场外进行。饲料应由本场专车专线(净道)运入;粪污等由密闭地下管道或专用车辆经污道运出场外。

引种是传染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确保猪场安全,防止疫病传人,必须由非疫区引进种猪,经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检疫,隔离观察1个月,经检查确认为健康无病,并作全身喷雾消毒后方可入舍混群饲养,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实行自繁自养制度。

2.严格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杀灭外界环境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预防性消毒、临时性消毒和常规消毒等。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机械性清扫和化学性消毒。机械性清扫能大大减少猪舍内的污物及病原微生物,提高化学消 毒剂的消毒效果。化学性消毒是规模猪场最常用的一 种消毒方式,常用的消毒药物有烧碱、生石灰、过氧乙 酸、百毒杀、含氯消毒药和新洁尔灭等。

据生产实践,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一般规模猪场每年可进行2—3次大的预防性消毒,每月进行2— 3次带猪消毒。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方式的猪群,应在全出后进行一次彻底的场地清扫和消毒。产房在产 仔前、后均需进行一次严格消毒。如果猪场发生疫病 时,则应加强临时性消毒,对病猪分泌物、污染场舍应 及时进行消毒。在传染病扑灭后和疫区解除封锁前必须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

3.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规模猪场发生各种传染病的主要 措施之一。对规模猪场必须进行口蹄疫、猪瘟等重要传染病的疫苗免疫接种;对种猪场必须进行伪狂犬病、 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等繁殖障碍性疫病的预防免疫接种;对仔猪黄白痢、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胃肠炎、气喘 病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应根据各地疫病流行情况, 有选择地进行免疫接种。

关于规模猪场预防接种的免疫程序,目前尚无统一规定。各地区、各猪场应根据本地、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各自实际的免疫程序。

猪瘟弱毒苗:仔猪20日龄首免;50—60日龄二免;繁殖母猪(空怀期)每年进行2次加强免疫。

猪口蹄疫灭活苗:仔猪30—40日龄首免;60—70 日龄二免;种猪每年进行2次加强免疫。

猪伪狂犬病弱毒苗:母猪配种前1个月免疫1次;成年公猪每年免疫1次。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苗:母猪配种前1—2周首免;20天后二免。

猪乙型脑炎弱毒苗:后备母猪、妊娠母猪、种公猪每年4—5月免疫接种1次。

细小病毒灭活苗:初产母猪配种前2—4周免疫接种1次。

4.疫病监测

规模猪场的兽医人员应经常对猪群进行检查,观察猪群的运动、休息、采食、饮水和粪便等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对非正常死亡的猪体要及时进行病理剖检,根据剖检结果作出初步诊断,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对未能确诊的病猪,应采集病料,进一步进行实验室诊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5.科学饲养

规模猪场的兽医防疫工作应采取以下综合措施: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抓好猪场的小气候环境控制,减少各种应激因素,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对品种、品系稳定的猪场,应尽可能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饲料营养要全面、合理,满足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产性能的营养需要;提倡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