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如何科学的进行兔的健康高效养殖

2012-04-24 17:09:46  作者:SystemMaster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谷子林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家兔养殖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日新月异的产业。该产业如何发展?倡导什么样的养殖方式?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科学和谐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是养兔业的指导思想,健康高效养殖是养兔业的发展方向。

一、什么叫家兔健康高效养殖

健康养殖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海水养殖界提出,以后陆续向淡水养殖、生猪养殖和家禽养殖渗透并完善。其概念和定义不同的人对此理解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释。徐启家(2000)认为:对于可进行养殖的生物种,在较长的养殖时间内,不患病害的产业化。按上述内容要求,健康养殖的概念应该具有整体性(指整个海淡水养殖行业)、宏观性和生态性的内涵。石文雷(2000)认为:健康养殖是指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运用生态学营养学原理来指导养殖生产,也就是说要为养殖对象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提供充足的全营养饲料,使其在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发生,使生产的食用产品无污染、个体健康、肉质鲜嫩、营养丰富与天然鲜品相当。

张国红是最早将健康养殖引入畜牧养殖业并完善和拓展这一概念的学者。他认为健康养殖就是指以保护动物健康、保护人类健康、生产安全营养的畜产品为目的,最终以无公害畜牧业的生产为结果:无公害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畜产品。无公害畜牧业是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运用生理学、生态学、免疫学、营养学原理来指导养殖生产的一系列系统的原理、技术和方法。

在我国,动物的健康养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的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国人希望获得健康食品;其次,符合畜牧生产者的愿望。与动物疫病作斗争,使畜牧生产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他们希望有一种安全生产的模式、稳定的市场需求和较高的经济回报。而健康养殖是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生产模式;第三,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健康养殖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是良性的,其生产模式应该是可持续的,其对于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体现了现代畜牧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即三大效益并重。

家兔是畜牧生产的工具,为人类提供优质的肉、皮、毛和其他产品。要使人们吃到放心肉,要使养殖者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必须实现养殖过程的健康,养殖结果的高效。也就始于说,健康养殖是前提,绿色高效是目的。没有健康的养殖,长远效益是无法实现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健康和高效二者是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

二、为什么要实行健康高效养殖

在当今人类畜牧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中,存在诸多不健康养殖现象和无健康保证的动物性食品的存在。比如: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频发,抗生素、化学药物和激素的滥用、违禁物质的添加等,不仅严重影响了动物的健康,而且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高密度养殖和恶劣的饲养环境的应激,大大降低了动物的自身免疫力。为了控制疾病的发生而大量药物的使用,使动物生产陷入了环境恶劣—疾病频发—药物滥用—药物残留—环境污染的恶性循环的怪圈!动物排泄物和分解物在大自然中的释放,对大气、土壤和水源的污染,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下不可估量的后患!

为了消费者的健康,为了环境的改善,也为了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当今人类,也为了子孙后代,必须实行健康养殖。

三、高效养殖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健康养殖的基础上实现高效,达此目的,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优良品种。根据每个地区饲料、社会、经济和市场情况,选择适宜的优良家兔品种;

全价饲料。饲料是营养的载体,饲养成本的60%~70%为饲料费。因此,抓好了饲料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饲料实现高效,必须具备几个条件:较高的利用率、较低的成本、较好的饲养效果。

高效繁殖。以一只母兔年提供商品兔的数量作为评价繁殖率的依据。目前我国平均提供量20只左右,不足发达国家的40%。实现高效养殖,必须采取频密繁殖技术。而该技术的实施,涉及到众多的养殖配套技术。

高效周转。生长速度是体现一个品种生产性能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体现一个兔场生产水平好坏的衡量指标,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我国肉兔的平均出栏时间为90~100天,而发达国家一般为70~75天。提高生长速度,加速周转,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

疾病控制。使兔子不发病,关键在于预防。而预防疾病,不仅仅是疫苗注射、药物预防和卫生消毒。种源控制、饲料控制、环境控制和微生态控制是新的防疫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