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建桥工业园:10年改变一座城

2013-06-18 14:28:17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刘资

城乡统筹网讯:对一个工业园区而言,建桥的形象无疑是“颠覆性”的:这里没有机器轰鸣,却处处花香鸟语;这里不见连片厂房,却真正“寸土寸金”;这里既承载着现代工业的脉动,也辉映着现代都市的激情……

今年,大渡口区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成为我市唯一纳入此项规划的区县,作为该区在“后重钢时代”的产业重构支点,建桥工业园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重塑老工业基地新形象、丰富发展新内涵的“黄金年代”。

以区域转型为支撑,再造重钢经济

上个月落幕的第16届渝洽会上,中美国际电力集团公司与大渡口区政府正式签约,落户建桥工业园区,建设集团公司总部。

此次牵手,意味着中美国际电力这一集电力设备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将从建桥出发,走向世界,并在2018年创造出200亿元的产值。

“建桥园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越的区位优势,是吸引我们入驻的主要原因。”中美国际总经理蒋光明毫不讳言自己对于建桥的青睐——10年前,这个横跨建胜镇和八桥镇的园区取了一个与“剑桥”同音的吉利名字,而今,它因为自身的努力与积淀,也的确引来了国际目光的频频瞩目。

2003年6月18,建桥工业园破土动工。彼时,没有人知道重钢会在几年后环保搬迁,也少有人会意识到,这个新兴工业园区将亲历“后重钢时代”的重重挑战,并最终成为大渡口转型的重要支撑。

而事实,再次印证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0年发展,建桥园区共引进企业194家,成为中国十大最佳投资工业园区之一。

如今,在这片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形成了以长征重工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国际复合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上海梅林、嘉威啤酒、华伦弘力为代表的食品医药产业,以天安数码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以龙文、万吨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五大特色产业。园区工业产值成功突破158亿元,相当于再造了一个重钢经济。

以前提大渡口言必称重钢,现在提大渡口则言必称建桥。

重庆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表示,从区域经济的带动功能上看,今天的建桥园区就好比当年的重钢,是今后大渡口的重要增长极和发动机,甚至可以说是重庆主城西南片区的经济引擎。

以生态环境为基础,打造磁场效应

事实上,在梳理10年成绩时,建桥人最感振奋的并不是一连串显眼的经济数据,而是16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这其中,全国第一个“园林式工业园区”,无疑最让他们自豪和欣慰。

一个工业园区,不一定是尘土飞扬、机器轰鸣,它可以是满目苍翠、蛙鸣鸟语……建桥,就是用这样的“特立独行”,在10年时间里,定义了一个全新的工业园区,也改变了大渡口这个传统工业区的城市印记。

也许,正是因为有过重工业带来的切肤之痛,大渡口在发展建桥园区时,才更加注重于对绿色、生态和环保的执着。

正如建桥人自己所说:“我们不能让建桥园区成为第二个双山,成为下一个重钢,不要10年、20年后又来一次产业转移,发展工业同样要对人民负责。”

因此,早在成立之初,建桥便提出了“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环境就是生产力”。这里的鞍子山,因为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风景区。山上树林稠密,灌木丛生,候鸟翩飞,而这片小森林,正是当年园区在建设之初从推土机下救出来的,为此,园区付出了8000万元的代价。

在建桥,这样的环保故事,不胜枚举。如今的建桥园区已建成公共绿地160万平方米,每隔500就有一个绿色森林组团映入眼帘,园区绿地率高达40%以上,处处彰显出“森林围厂,厂在林中,林在厂间”的生态园区意境。

“有多好的环境,就有多好的项目”——事实证明,不遗余力的环境建设确实成为了建桥工业园的招商法宝。建桥人的理想真正转变成了现实。

加拿大多伦多市市长在考察建桥工业园区时,曾对这里的环境表示“无比惊奇”。而上市公司香港亿和控股的重庆数码模车身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技伟则盛赞,“在建桥同样能感受到国际工业的氛围。”

重庆三峰卡万塔公司更是因为建桥的生态环境落户到这里。“作为世界知名的垃圾发电公司,我们对环境的要求可以说相当苛刻”,该公司负责人称,建桥的生态理念及环境打造,让美国总公司不惜放弃原有计划,最终选择了这里。

一个个重磅级企业的纷至沓来,折射出建桥生态的磁场效应。据了解,目前入驻园区的企业中,共有世界50011家,中国50011家,上市公司25家。

“正是对生态建园这种理念的坚持,使建桥园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时候成为了一片热土。”大渡口区委书记盛娅农说。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重构产业体系

坚持绿色环保生态发展之路,大渡口人找到了转型升级的“金钥匙”。而落户建桥的企业,更是以技术创新和改造为前提,扛起了大渡口重新构建产业体系,打造“新兴产业之区”的大旗。

20129月底,建桥工业园区的勤牛机械公司传出好消息,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工程机械产品———QN210多功能矿用潜孔钻机成功下线。

“这款产品的技术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甚至可与国外同类产品媲美。”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产品已获取国家发明专利,目前正在申报重庆市名牌产品。

以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勤牛机械公司的科技研发,正是建桥注重通过创新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缩影。

国际复合申报的“玻璃纤维池窑全氧燃烧节能改造项目”用纯氧助燃代替空气助燃,在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同时减小了废气处理负荷;宝丰线缆自主研发的电缆,不仅重量只有普通电缆的1/5,还能比普通电缆节能20%;长征重工通过改造锻造燃气加热炉、热处理炉和采用节能环保的蓄热式加热燃烧技术,来减少燃气消耗及有害气体排放……

“科研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大渡口区区长方佳军表示,园区择商选资,既注重品牌更注重后发效益,进而表现出强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据介绍,截至目前,园区已拥有12个企业总部,拥有三峰卡万塔、煤研院等3个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国际复合、长鹏内饰等7个市级研发中心以及40多个企业研发中心。建桥也因此被评为“重庆创新基地”。

随着这些“创新平台”的汇聚,其释放的能量也促使建桥园区向研发和流通环节附加值高的“微笑曲线”漂亮转身。以国际复合材料公司为例,其自主研发的超细玻璃纤维关键技术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享有了全球30%的市场份额。

创新也使建桥成为了全市集约高效发展产业集群的典范。数据显示,在建桥园区,近50亿元/平方公里的投入、100亿元/平方公里的产出全市领先,1.64亿元的企业户均注册资本全市前茅,建设中的100幢、150万平方米的集中连片楼宇工业面积全市最大,真正实现了“寸土引寸金,寸土产斗金”。

以产城融合为核心,实现自我升级

10年是一个节点。建桥工业园后发先至,从默默无闻的“小老弟”,成长为全市工业园区的“排头兵”。

10年也是一个起点。就在2013年开年不久,建桥八大项目集中开工,掀开了园区提档升级、二次创业的崭新篇章——

这一次,“产城融合”成为了建桥工业园自我升级与蜕变的核心理念。

“一座城市的繁荣,必须以产业发展作为支撑;一个地区产业的升级,也必须要以城市的发展作为最终考量的尺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产业与城市实质上是共同发展,共同前进的,也必然是互相交融、密不可分的。”易小光在谈及城市与产业之间的关系时曾做出这样的解读。

10年建桥,显然已具备这种融合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大渡口区委常委、副区长罗林泉介绍,目前,建桥工业园区已建成ABC3个区域,A区约为5平方公里,基本是总部经济区;B区为约2平方公里,主要是新材料和高端的制造业集中的区域;C区约13.5平方公里,主要是楼宇工业或者是电子商务。“ABC三区的功能划分让建桥有了成为主城唯一一个城市中心工业园区的可能性。”而这正是园区产城融合的深度实践。

“建桥园区要‘二次创业’,主旨是强化园区产业功能,完善城市布局,将园区发展融入城市发展,城市发展无缝对接。”罗林泉说,要让园区从单一的工业园区向“产城融合、三资融合、功能融合”的千亿级城市综合产业园区转型。

这意味着建桥工业园将在未来的产业定位上,大力发展以总部经济、服务经济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园区从第二产业向2.5产业转型。按照“一园三区”的总体规划,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

A区围绕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业和电子信息、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打造重庆主城的总部基地和创新园区。B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推进新材料产业和生产型制造业发展,打造先进装备制造基地。C区依托楼宇工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安防设备、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进而带动大型居住集聚区的形成。在拓展区重点建设滨江高端居住区、游艇、水上休闲娱乐等新兴高端服务业,最终将其建成生态多维的宜居新城。

按照这一思路,到2015年,建桥园区现代制造业体系和现代都市产业体系将基本建立,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初具规模,园区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将达到50%,纯产业用地产出强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00亿元,年实现税收13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率达到35%以上。

“六大平台”优化服务环境

好环境和好服务,是推动建桥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动力。

怎样充分挖掘建桥工业园区的优势,使之成为大渡口产业重构的核心?大渡口区委、区政府提出“六大平台”的服务体系,以便“更强有力地给予落户企业以支持,强化政策服务和优化政务服务的水平”。

据介绍,这“六大平台”包括政策平台:国家和市委市政府给了大渡口区特殊的政策,市级相关部门也给了大渡口特殊的支持;

第二个是政务平台:要求企业审批流程尽量缩减,时间尽量压缩,相关金融投资的平台都向前移,更贴近企业;

第三个是专业配套平台:将重点打造金融平台、服务标准化平台、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第四个是科技平台:大渡口区政府在重庆天安数码城购置了1500多平方米的办公区域,专门用于对入园企业进行科技服务和支持;

第五个是信息平台:以准确、开放、丰富、动态的信息主要对园区企业进行服务,信息一经后台发布,园区企业全部可以浏览;

第六个是人才平台:区政府专门出台了对引进人才奖励办法。

“三大转型”推进二次创业

建桥工业园区的二次创业,将实现“三大转型”。首先是园区产业由单一的工业向融合型产业转型,园区由工业类开发区向复合型科技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打造产业高地和城市高地,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业、生产性服务业五大产业基地。以产业融合来推动空间形态的转变,从而刺激土地价值提升,探索园区城市实践的新路径。

其次是园区功能由单一的建设管理平台向开放型、功能型平台转变。打造金融高地、效益高地,创新“园区+公司”开发经营理念,走“盘活资产、自我积累、自我开发、滚动发展”的经营新路。

三是园区体制由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向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模式转型。打造管理高地、人才高地。在巩固政府主导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运作园区,推动园区上市融资。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