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6月11日讯记者从四川有关部门获悉,在“两化”互动、城乡统筹的实践探索中,四川眉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以游为主、统筹城乡”等四种模式,全面推进“以游为主、统筹城乡”的眉山实践。“以游为主、统筹城乡”就是要求依托旅游景区、景点、景观,建设旅游产业园区,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农民安置区建成景区,鼓励引导当地群众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农民变三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
据悉,今年1―5月,眉山市“以游为主、统筹城乡”实现农民向三产经营者和从业者转变15715人,占全年目标任务3.5万人的44.9%。其中,黑龙滩镇以长岛天堂洲际酒店营业为契机,安置农户就业270余人,新发展创业农户近20户;柳江古镇通过丰富旅游业态加快引导农户创业就业,实现转变400余人,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培训4次1500余人次。
据了解,眉山市全面推进“以游为主、统筹城乡”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突出重点。眉山市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不少乡镇具备发展旅游的基本条件,进行分类指导,错位发展。眉山市依托城市,利用小镇的自然环境和价格优势,走城市旅游差异化路线,形成特色鲜明的卫星小镇;依托历史文化,文旅互动,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旅游产品,建设一批具有独特卖点的历史文化小镇;依托自然生态和周边高等级旅游资源,走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差异化路线,与周边景区良性互动,建设一批生态小镇、风情小镇;依托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小镇。从而创造创业、就业机会,就地吸纳引导农民实现转化。在项目建设、景区建设中,眉山市将拆迁安置、产业发展与景区建设结合,让当地农民既成为景区经营者,又可吸纳为从业者。
二是突出特色。眉山市突出乡村自然景观的优势,展示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等,增强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功能;突出乡村的传统文化优势,充分挖掘古村、古镇的文化内涵,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搞好乡村旅游特色商品开发,发展创意农业,将花卉、苗木、蔬菜产业等农产品与文化、旅游、艺术创意相结合,实现消费市场与旅游市场的有机统一,开拓创意农业市场,构筑多层次的全景农业产业链,形成集旅游文化、休闲观光和体验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形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三是突出产业链。眉山市充分发挥旅游的带动效应和乘数效应,坚持以旅游为龙头,商贸物流为两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抓好三产项目建设,在存量上提升,在增量上发展。深入分析吃、住、行、游、购、娱在农民转化中的作用,结合丰富的农副产品、特色食品、特色餐饮等,眉山市重点在商贸、餐饮娱乐、服务接待等方面,提高了转化的针对性、实效性。
记者另悉,日前,眉山市政府副市长汪树槐率领该市旅游局、市政府金融办、市三产办、乐山商业银行等单位负责人,到仁寿县黑龙滩镇和洪雅县柳江古镇调研“以游为主、统筹城乡”工作。
座谈会上,汪树槐副市长认真听取了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和柳江镇镇政府“以游为主、统筹城乡”工作的情况汇报。他指出,黑龙滩镇和柳江古镇是全市“以游为主、统筹城乡”2个示范点,要在探索转变方式、破解转变瓶颈、培育转变典型和总结转变经验等方面下功夫,确保转变“有场地、有资金、有项目、有保障”,真正实现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关于有“场地”问题,要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风貌,要通过统规自建、拆迁安置、租赁和大景区、大项目建设带动等方式解决。二是关于有“资金”问题,要构建“政府搭台、金融机构支持、农民积极参与”格局,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方式,不断丰富创业贷款金融产品,支持农民自主创业。三是关于有“项目”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分类分批次开展创(从)业人员实用技术培训,拓宽视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就业技能。四是关于有“保障”问题,要从社会保障、政策保障等多方面探索,使农户转得出、安得稳。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