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网讯:近日,长顺县摆所镇城伍村绿壳蛋鸡养殖大户熊光飞照例起了个大早,进入产蛋旺季以来,他那两万多只蛋鸡日产鸡蛋3000枚,每天围着两个养殖基地团团转,捡蛋、选蛋、销售,每一个环节都让他忙得乐滋滋的。每枚鸡蛋批发价2元,今年以来,销售收入已达到60多万元。
熊光飞的两个养殖基地就在长顺县绿壳蛋鸡产业示范园区内。按照规划设计,园区将建成全省最大的绿壳蛋鸡养殖基地。园区内的养殖户们将享受到完备的基础设施便利,配套建设的农产品加工厂、分级包装车间和交易市场等设施,大大增添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
绿壳鸡蛋是长顺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下,经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的一种特色农产品,深深地烙上了“长顺绿色生态”的印记。而这样的“特色印记”,在我州规划建设的13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内,均得到了彰显和放大。
如今,长顺高原高钙苹果、罗甸早春蔬菜、罗甸火龙果、三都水晶葡萄、都匀毛尖茶、贵定大鲵、荔波樟江精品水果及休闲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已经成为黔南农业产业园区的标签和符号,因为产地气候、生态等特色优势的限制,在其它地方具有“不可复制性”。而这种“唯一性”,不仅彰显了黔南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特色,也让黔南农特产品在市场上抢占了先机和优势。
在三都交梨山地原生态葡萄产业园,满山遍野的葡萄藤蔓让荒山披上了绿毯,形成了“山有多高葡萄就有多高”的壮观景象;在以“百里毛尖长廊”为核心的都匀现代高效茶叶产业示范园区,绵延山峦的茶园里,采茶工和青山、白云、碧水、绿茶构成了一幅诗意的画面;在罗甸县国营林场火龙果示范基地,3000亩火龙果占据了各个山头,每一棵直立的水泥桩上,缠绕着粗壮的枝条,像排成列队的战士。
特色产业的规模化,为黔南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增添了发展底气。
州农委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到今年底,黔南将建成蔬菜基地260万亩,火龙果6万亩,葡萄12万亩,高钙苹果5万亩,茶叶90万亩,中药材40万亩,大鲵养殖50万尾,绿壳蛋鸡生态林下养殖2000万羽,形成具有黔南区域特征的特色主导产业。
在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中,我州按照“突出特色建园区”的思路,围绕畜、菜、茶、果、烟、药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了园区建设与特色产业的有机结合,在贵新、贵广等9条外联通道沿线,打造了千里交通干线特色生态优势产业带和千村万寨“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聚集区,特色产业的规模效应已显现出来。
在特色产业的培育中,黔南在品种、栽培、管理等环节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引进和运用新科技、新技术、新品种,实现了标准化生产,筑牢了黔南农特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防线。
在南方裸地和北方大棚青黄不接时,黔南巧用“天无三日晴”的“热、温、寒”立体气候,种植高原时令果蔬,巧打种植时间差,一大批贴上黔南标签的品牌农产品在通过产地认证、无公害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后,走上了北京、上海、“两广”、重庆等地市民的餐桌。这种“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促进了黔南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基地规模化、设施现代化、种养标准化、服务专业化和生产集约化。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