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网讯】2012年,海林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6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9亿元,县域综合实力跃升至全省第四名;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66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56元,分别增长14.1%和13%。目前,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奠定富民强市基石 海林不是粮食主产区,但农业特色突出。食用菌、蔬菜等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近年来,海林市不断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的扶持力度,食用菌产业也成为海林农民的 “第一富民增收产业”。 2012年,全市食用菌生产总量12.1亿袋(盘)。园区总数达到133个,建成亿袋乡镇6个、千万袋村总数达到27个、规模化专业村43个。今年,海林市食用菌业总量预计达到15亿袋。 截至目前,海林市共有各类农副山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农业龙头企业达4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2012年,海林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达21亿元。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共有知名品牌12个、著名品牌2个。 推进城镇体系化 大手笔建设美好家园 城乡统筹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拉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动力源。 为让进城农民安居,海林市统一制定农民进城买楼优惠政策,市财政对每户购房农民给予每平米300元的补贴,最高补贴额2.6万元,采取“先征后返”模式,对入户、证照、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吸引更多农民进城买房。 海林市为让进城农民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大力改变社会管理方式,积极推进社区发展,通过向上争取、自筹、招商引资等办法,投资5.4亿元建设社区。加快推进城中村和城郊村社区化进程,在具备基础的5个城中村进行社区化管理,对具备整体改造条件的村,建成设施和功能完善的新社区,逐步吸引周边村屯农民向中心社区集中,努力实现农民生活城镇化。 做好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力提升民众幸福指数 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百姓,这也是海林市委市政府多年坚持的执政理念和工作方针。 随着城乡统筹建设的不断深入, 海林市的农民文化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参与文化活动的农民也多了。海林市农村活跃着秧歌队、文化大院、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乡村文化广场、农村文化着实“火”了起来。 不仅如此,海林市还打破地域界限、行业壁垒,树立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化、便民化理念,地方和企业联手打造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设施,探索共建共享机制。对农民子女进城“入学难”、“择校难”问题,实行“自由择校,就近入学”原则,实现“零门槛”入学。 如今走在林海大地上,处处可见城乡统筹发展的大手笔。城乡形态协调优美,城乡风景赏心悦目,海林市的城乡统筹将更上新水平,广大农民也将从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幸福。 |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