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涟江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花卉种植基地。 李庆红 摄
三都交梨葡萄产业园绿意盎然。 饶武军 摄
城乡统筹网讯:农业产业园区,成为黔南州农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推手,虽然建设刚刚起步,但已体现了它的“磁场”效应,很多企业主动上门联系,要求尽快入驻园区,争相成为园区的第一批建设者。仅一季度,黔南州就签下了35个项目,签约资金达16.1亿元,全州新增入驻园区企业8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2个。
去年,黔南州利用国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项目扶持,在三都交梨山地生态葡萄园区组建了植保专业合作社,对葡萄园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一体的绿色防控综合配套技术得到推广使用。通过统防统治项目的扶持,黔南州共有5个县(市)在规划园区内,对蔬菜、水果、茶叶等重点产业推广了绿色防控综合配套技术。州植保站站长刘春介绍,今年黔南将利用农业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等项目,在20个农业产业园区内将这种专业化统防统治方式进行“复制”和“粘贴”。
项目向园区倾斜,是黔南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一大举措。州农委、发改、水利、扶贫、林业等部门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将涉农项目资金优先安排进园区,集中火力高标准打造农业产业园区。目前,黔南州2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共完成投资6.8亿元,其中,整合部门资金达到了1.11亿元。
今年以来,黔南州出台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确保了农业工作首季“开门红”,也让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迈出了新步伐。
全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名单刚刚出笼,黔南州就作出了在全州示范建设2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决定,7个州级示范园区与13个省级园区同标准建设,目标是力争更多的州级园区跻身省级园区之列,更多的省级园区跻身30个省级重点园区,让农业产业园区成为黔南农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推手。
为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园区在产业聚集、体制创新、科技引领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作用,黔南鼓励和支持各地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强化政策推动和投资扶持,制订和出台加快园区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在土地流转、基地扶持、基础配套、龙头带动、品牌创建等方面给予扶持、补贴和奖励,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灵活的体制机制,吸纳商家企业入驻。
在实行州四大班子领导联系园区制度的同时,黔南还将涉农部门领导和技术干部派驻园区,在园区规划、项目申报、项目实施、招商引资、品牌创建、质量安全、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全程指导。州农委还硬性规定,全委40个科(所、大队、室)在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中,必须拿出一至二个创新措施。此举一出,让每个中层干部“坐不住”了,纷纷下到基层,将一个个实效性举措落实到点上。
黔南州蔬果办主任李琼芬作为惠水涟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编制的参与者和州农委派驻园区的“特派员”,她的任务是帮助修改完善园区规划和园区项目申报,并在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其专家的指导作用。目前,该园区已规划出1万亩供粤港澳蔬菜核心示范基地,由园区内3家合作社投资种植,广州海特果蔬有限公司负责技术和市场,种植合作社+销售公司的经营模式,将使蔬菜基地与终端市场实现无缝对接。
李琼芬介绍,近几年来,由于省州县项目资金的整合使用,涟江大坝的喷滴灌、大棚、冷库、市场等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为园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州蔬果办正为该园区申报相关项目,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在品牌建设、合作社等方面给予培育和扶持。
刚从广州飞回来的州农委主任柏林松兴奋地告诉记者,黔南利用广州市对口帮扶机遇,与广州方面达成协议,在同等价格条件下,广州各大酒店、机关食堂、农贸市场等将优先销售黔南农产品。
与此同时,全州各地在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中也纷纷使出“撒手锏”。罗甸县在推动园区规模化生产中,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有效解决园区劳动力使用矛盾,推动了规模化生产;独山县将农业园区与工业园区同部署、同考核、综合规划,全方位打造农业园区新看点;惠水县与贵州大学、贵州盛华职院建立县校合作关系,为园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注入科技活力;三都县将交梨山地特色生态葡萄产业园划分为标准化种养示范区、新成果新技术示范区、优良苗木繁育区、精品葡萄展示区、观光休闲体验区、加工物流区、综合服务区等多个功能区,让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远销等环节协调同步发展……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