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网讯:近年来,国家级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工作中,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并定期研究部署工作,切实解决制约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难点、热点。
2012年,开发区投入资金980多万元,建成污水收集管网
据了解,2011年年底经开区被省环保厅确定为首批“四川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点单位”,在抓此项工作中,先后编制完成《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并通过省环保厅、科技厅、商务厅专家评审。今年4月27日修改完善的规划已由德阳市政府常务会批准实施。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已成为开发区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一项特别重要任务。
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2013年要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工业总产值560亿,完成招商引资160亿的目标首要任务,经开区管委会清醒地认识到,必须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他们提高入园区的“门槛”标准,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经开区规划环评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要求的项目强力推进;对国家严格限制的“两高”项目,和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环评要求的项目坚决不引进,确保准入门槛不降低、环保标准不放松。
坚持预防与治理结合,解决环境突出问题。
运用绿色招商、环保审批、总量控制、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宣传等方式强化源头预防工作。
防止“两高一资”项目落户经开区。调动企业治污积极性,落实一批重点治理工程;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加大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治理力度;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加强污染治理确保区域环境安全。全面落实信访责任制,提高环境信访工作水平,切实化解环境矛盾纠纷,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和社会稳定大局。
坚持节能与减排结合,促进结构调整升级。
按照环保总量前置审批和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加强跟踪监管,杜绝已被淘项目以技术改造、投资拉动等名义恢复生产。近年来,一批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落户区内,提升和优化经开区产业结构,为生态环境保护奠定扎实基础。
继续实施化工、食品等重点污染行业废水深度治理工程,对重点污染企业强制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完善市区两级联动、部门间联动机制和减排督查机制,坚持重点项目调度制度,加强总量减排形势分析,稳步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有偿使用试点工作。
以环境治理拉动环保产业发展,以绿色消费带动绿色生产,努力培育环保科技示范企业,推动环保产业成为经开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健全完善环保机制,形成新的管理体系。
经开区建立健全环保目标考核制度和环境保护问责制,把工作落到实处。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筑牢有效防范环境污染产生和资源环境损耗的重要防线。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综合管理、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管理体系。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