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热钱”押注新型城镇化

2013-05-06 11:54:39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胡勇 严彬

城乡统筹网讯:日本超量化宽松政策实施以来,日本三菱商事、住友商事三井等公开表示,希望进军中国房地产市场,更有分析机构指出,今年将有更多日本游资进入中国。

4月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创新高,上千亿元境外游资进入中国大陆。近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境外游资已经来到我市踩点。

4月19,凌晓辉带着3名助手悄然抵达重庆,刚下飞机,就直奔渝西某县。

作为香港元大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凌晓辉手握超过10亿美元募集自海外的资金。此行渝西,他的目的很明确:找到一些成熟的新城镇开发项目,将手上的钱投进去获利。

从国家战略中发现商机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提出将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这个信息让凌晓辉发现了新的投资方向。“尽管有关城镇化投资的细则尚未出台,但肯定会是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他说,庞大的县级市、小县城,蕴藏着相当大的投资机会。

凌晓辉透露,目前紧盯中国新型城镇化项目的,有来自新加坡、日本等国的基金组织和投资机构,并已开始在各地寻找合作方。“这些机构都管理着几十亿美元规模的海外投资基金。其中一些,在我之前已到重庆踩点。”

凌晓辉所说的“海外投资基金”,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刘洪华称为“游资”、“热钱”。他说:“热钱是只为追求高回报而在市场上迅速流动的投机性资金。”

刘洪华认为,重庆很多区县具备了城镇化自发形成的基础,如果政策助推有力,这些地方必然会对海外游资形成巨大的吸引力。

银行还在等政策,他们已经和开发商“碰头”

“外资的资金总会走在银行前面。”刘洪华说,这是热钱的特点。

游资积极,国内金融机构又有何反应?2月19,银监会发文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完善小城镇建设金融服务功能,创新小城镇系列信贷产品。

再早一些,国家开发银行曾表示,今年一半以上的新增贷款将投向城镇化及配套建设。随后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明确表态:支持城镇化贷款。

然而,据记者了解,由于城镇化投资细则尚未出台,很多银行在城镇化投资贷款方面“非常谨慎”。我市多家商业银行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城镇化贷款投资仍在“等政策”。

“这给游资提供了机会。”重庆大学教授蒲勇健认为,县级房地产的开发主体更多的是当地开发商,由于资质和资金问题,有些公司较难从银行获得大额贷款。这样一来,开发商很自然地把目光转向其他融资渠道,其中当然少不了主动上门的“游资”。通过中介,凌晓辉就收到了好几家我市房地产公司的融资请求。

“此次来重庆,就是想找到合适的开发商进行合作。”凌晓辉说,合作方式可以有很多种选择,股权投资、债权融资,甚至合作开发,都可以谈。

下半年来渝游资或现小高潮

游资进来,会通过什么渠道?

对此,凌晓辉不愿直接作答,只称“公司资金都是从欧美和日本等国募集而来,香港只是跳板。”

海关总署和香港海关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201212月至20133,海关总署公布的内地对香港出口额为949亿美元,但同期香港海关统计的,从内地进口商品的金额仅为587亿美元。

“贸易数据的异常很可能源自汹涌而至的游资。”重庆大学教授蒲勇健说,利用“虚假贸易”报高出口产品单价,是热钱入境的惯常手法。

“另一种通行做法是通过‘投注差’,将热钱带进中国内地。”蒲勇健说,所谓“投注差”,即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之间的差额。

按照相关规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其注册资本至少应占投资总额的1/3,剩余的2/3额度,对境外游资来说就是个不错的来华通道。

据介绍,游资由此通道来华,通常会被收取1%-3%的手续费。蒲勇健认为,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这点手续费对外资基金来说并不算什么问题。升值产生的对冲,事实上已经降低了手续费。他预计,今年下半年,进入重庆的游资也许会出现一个小高潮。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教授肖建中认为,虽然游资大量流动,会推动资产价格走高,但在资金相对短缺时,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解决供应不足问题。“国际游资在合适的时候进场,会对相关市场起到提振作用。”

“当然,这需要合理的政策引导和制度约束。”肖建中说,如果地方经济有实实在在的增长点,游资有可能将短期投资策略改为长期投资策略。目前,一些游资看中新型城镇化项目,就是一个新现象。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