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掘金海外微企要挖"重庆优势" 以汽摩机电为榜样

2013-04-26 11:45:04  来源:重庆商报  作者:陈柯 郭欣欣

图形 徐侨唯 制

城乡统筹网讯:“不是接不到订单,而是接到订单我们做不下来。”昨日,在位于石桥铺不到3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千开科技总经理马方帅看着电脑上外贸市场回暖的消息,向记者倾吐着自己的无奈,他已经将自己接到的好几个海外订单转给了沿海的企业。

日前第113届广交会第一期结束,作为外贸市场的风向标,前方传来了市场回暖、订单出现明显回升的消息。不少重庆创业者也将自己的眼光投向国外市场,但是,在产品、成本、地缘都不存在明显优势的情况下,抢攻海外市场,并非易事。

个案:接到海外订单转让同行

2009年,马方帅大学毕业做了两年销售工作后,开起了自己的科技公司,生产销售专供机房使用的防静电地板,如今每年的销售额已做到200多万元。一直对海外市场有所期盼的马方帅,这两年来不断通过网络与海外采购商进行接洽,但是最终都无疾而终。

“甚至有些订单,我谈好后直接转给了江浙一带的同行,因为采购商要的价格,我的公司做不出来。”他对外商的报价是每平方米为32美元,而沿海厂家因有产业配套优势,产品每平方米仅22美元即可成交,同时货运成本更低。是对于海外市场,马方帅根本不是沿海企业的对手。

现状:微企出口占比不到10%

实际上,像马方帅这样,看着找上门的订单,拱手相让的小微企业不是少数。来自市外经贸委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共有1766家出口型企业,其中小微企业为1280家,数量占全市出口企业总数的80%,但是小微企业的总出口额还不到10%

市工商局微企处处长聂刚表示,由于生产成本高、竞争优势不足,经常会令重庆小微企业在海外机会出现的时候,将订单拱手让人。市中小企业局经济运行处副处长石少林介绍,今年开年以来,全市中小企业的海外订单明显回升,但是主要以汽摩配件、机电设备行业这类产品为主,其他行业,表现并不明显。

原因:成本高企缺乏竞争优势

究竟是什么绊住小微企业走向海外市场的脚步?近期,市外经贸委对市内部分出口企业进行了一次调研。在实地走访中发现,近年来,原材料、能源、物流、用工等生产成本争相上涨,处于产业链末端、以廉价赢得市场的小微企业,在外需市场紧缩、行业竞争加剧、运营成本上扬、融资问题突出等多重因素挤压下,很难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消化运行成本。“部分小微企业尤其是制造及加工类企业已处于微利或无利状态。”市外经贸委外贸处负责人表示。

在市工商局微企处处长聂刚看来,“企业自身的意识和素质亦有待加强”。他分析称,目前小微企业所处的行业大多为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产业,进入门槛较低。由于处在企业成长的初创期,缺乏人才、场地、技术和资金,生产装备差,技术含量低,低端及加工产品多,面对竞争者,往往无法占据先机。而且对于海外市场遇到的障碍,应对解决乏力,缺乏创新意识,致使企业内部管理落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出路

以汽摩、机电为榜样 善挖“重庆优势”

小微企业如何在“出海”路上占据优势?多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小微企业个头小,但“船小好掌舵”,在面对竞争对手时,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并且充分利用“重庆优势”,同样可以打开市场。

市贸促会会长陈渝认为,要积极引导小微企业重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实现对传统技术、传统工艺的改造与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快速传播,产品、技术及管理诀窍极容易模仿,难以成为核心竞争力,然而一旦树立品牌,不但有价值并且难以模仿。”他说,通过相关政策激励措施,引导和扶持小微企业树立品牌意识,走品牌路线来获取市场。

一家国内知名B2B电子商务网站高级客户经理程伯康告诉记者,他接触到重庆中小微企业大概有数百家,真正在海外市场做得比较好,并且具有较大优势的还是汽摩配件、机电设备行业。“一直以来,这两个行业在海外市场都很受欢迎,尤其今年以来,订单回升都非常迅速。”程伯康分析道,虽然沿海的制造业发达,在某些产品上具备产业链或者地缘优势,但是,重庆小微企业同样可以挖掘出重庆优势,如汽摩配件,尤其是三轮车,今年的出口订单相当好,有的企业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小微企业在开发海外市场的时候,同样可以有所偏重。渝新欧铁路开通,如果进军东欧市场,也可以凸显重庆制造的优势。

在人才储备方面,聂刚建议,在创业初期,不妨通过有资质的外贸公司作为“桥梁”,输出产品试水海外,在积攒一定的经验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建企业的外贸人才团队,以更了解海外市场诉求,贴近当地客户。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