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进新家,水、电、暖等费用全部由村里承担。我们家现在人均纯收入2万多元,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这是搬进大柳塔镇丁家渠新型社区的农民丁应清的新生活。
进城农民有事干留得住
去年,神木建设2000套公租房,重点满足进城工作的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建设800套经济适用房,安置进城农民。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中、省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在城区或重点镇建设移民安置住房,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进城农民有事干才能留得住。目前,全县2000家工业企业可提供就业岗位10万个左右,其中60%左右吸纳农民转型就业。同时,为提高进城农民从业素质,以“阳光工程”和“人人技能培训工程”为载体,去年累计培训农民1.6万人次,参加培训的农民85%以上实现就业。
与此同时,神木县实施城乡一体民生保障机制,让进城农民没有顾虑。近三年来,财政投入累计超过50亿元,加快实现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基本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让城乡居民同等享受各项政策,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留乡农民热情高能致富
神木县统筹办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原来在城内打工的农民有不少返回农村,抓住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规模种养殖业、加工业及服务业。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返乡创业人员就达8000多人。”
神木还鼓励支持企业家主动回村任职,先后有80多名企业家回村担任村支书或村主任。上任后,他们带领村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办涉农企业,激活农村经济,走出了一条先富带后富,共同奔富裕的新路子。同时,还有一些涉煤企业纷纷转型,大力创办农业企业。目前,已有63户涉煤企业创办农业企业68户,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效益。
为了进一步保障城乡统筹发展,神木县还实施了“五大工程”:一是实施龙头企业成长工程。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强的综合型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鼓励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二是实施园区示范工程。对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进行重点扶持,已建成各类示范园区23个,农牧业标准化基地112个。三是在县城周边立地条件较好区域建设集采摘、观赏、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近郊农业工程。四是“金桥”工程。县财政每年设立6000万元奖补资金,对涉农企业、种养殖大户进行奖励。五是实施生态屏障工程。县财政近两年投资5亿元,在县城、重点镇周边、风景名胜区、干线公路两侧、生态脆弱地区实施造林25万亩,构筑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