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长寿区:勇担重任 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新路

2013-04-15 09:32:26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陶永国

近年来,长寿区着力打造百亿级街镇工业走廊,并以之为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使街镇工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民营经济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有机结合,为长寿乃至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2007年,重庆获批成为我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农村、大城市的重庆,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备受各界关注。几年来,全市上下为走出一条适合各自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之路不懈努力,积极探索。

勇担重任谋发展

2001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长寿撤县设区。

站在新起点,长寿区委、区政府坚持建设重庆工业高地、现代农业基地、休闲旅游胜地和区域物流中心的发展战略,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如今,重庆(长寿)化工园区整合升格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力打造“最安全、最环保、最放心开发区”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在国家商务部对西部27个国家级开发区的综合评价中,长寿经开 区的生态环境等三项指标均排名西部第3名;现代农业园区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长寿湖风景区成功入围国家级AAAA景区。

2010年,长寿区为统筹城乡发展,以街镇工业为统筹城乡载体,重点对该区新市、葛兰、石堰、云台、海棠、双龙六大镇进行规划、建设、管理,高起点、高标准打造街镇工业走廊,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同步推进小城镇建设、农民新村建设,为长寿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新路,承担着长寿城乡统筹的重任。

长寿区委书记周勇介绍,街镇工业走廊是继长寿经开区之后打造的百亿级产业区,是区委、区政府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精心谋划、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平台和重要载体。

如今,长寿工业已形成以经开区挑大梁、街镇工业走廊担重任的发展格局。该区正加快建设重庆工业高地,将建设5000亿级重化工特色开发区融入新型工业化进程,切实发挥新型工业化的引擎作用,立足“一区(经开区)、一廊(街镇工业走廊)”,依托优势产业,加快建设产业链完善、规模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的产业集群,实现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推动长寿工业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

“党的十八大明确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街镇工业走廊在推动长寿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上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长寿区区长赵世庆介绍,坚持把城乡统筹贯穿于“三化”同步推进的全过程,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推进“三化”的核心目标。

当前,长寿正加紧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将打造500亿级街镇工业走廊作为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大转型升级力度,以标准厂房和楼宇工业建设、商业地产开发为重点,着力提升工业区聚集效应和沿线小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使街镇工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民营经济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有机结合,为街镇工业走廊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统筹城乡奔小康

“在家门口就业真好,既能挣钱还能照顾一家老小。”豪迈家具厂员工黄小波说,他家住新市镇堰耳沱村,曾在广州、东莞、义乌等沿海城市打过工。去年春节,回乡的他经过新市镇何石井村时,“中国家居(木业)基地”、“中国套装门之都”等一幅幅巨型广告牌吸引了他的眼球。

据了解,以渝宜高速公路为轴心的街镇工业走廊是长寿统筹城乡的重要阵地。其中,新市工业组团以家居产业、楼宇工业为主;葛兰工业组团以健康科技产业为主;石堰工业组团以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云台、海棠工业组团以发展金属材料、新型建材为主;双龙工业组团依靠资源优势以发展盐卤开采业、岩盐加工业为主。

2009年6月,市政府批复了“重庆长寿健康科技产业基地”落户葛兰镇,成为迄今为止全市唯一的一个健康科技产业专业性园区;12月10日,重庆渝州老窖生态酿酒园项目入驻长寿健康产业基地。

2011年2月24日,重庆市橱柜协会的家博士、粤橱·家由莱、渝派等23家会员企业集体签约入驻长寿街镇工业走廊,致力打造西南最大家居产业基地;6月29日,中国家居(木业)产业基地在长寿街镇工业走廊新市工业组团授牌,其正式签约套装门、家居、橱柜生产项目100余个,共引资近80亿元,可实现产值近100亿元,解决就业2.4万人。

“201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长寿区副区长、街镇工业走廊管委会主任付恺介绍,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区”任务和打造百亿级街镇工业走廊的总体目标要求,他们坚持把自身发展与市第四次党代会“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思想相结合,努力克服发展中的诸多不利因素,全力推进自身转型发展,巩固了街镇工业走廊发展持续向好局面。

据介绍,长寿街镇工业走廊甘当建设产城结合的新型城镇化助推器,推进区域统筹,促进产城融合,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提升统筹城乡发展能力;构筑民营经济创业和发展的摇篮,完善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撑体系;成为长寿经开区工业发展的有益补充,形成协同发展、替补发展、配套发展的产业格局,增强产业集聚功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寿街镇工业走廊坚持集约节约用地之路,发展楼宇工业,对新引进企业一律进入标准厂房,既节约了土地成本,又缓解了中小企业建设资金不足,厂房建设周期长等问题。仅2012年街镇工业走廊完成投资11.79亿元,新建成企业1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3.67亿元,巩固了街镇工业走廊发展持续良好局面。

2012年的快速发展,是长寿街镇工业走廊近年来担当城乡统筹发展重任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长寿街镇工业走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74亿元,完成3700余亩工业区域开发建设,建成标准厂房及办公楼6.29万平方米,建成路网8.7公里,改造道路15.6公里,新建步行街1.92公里,协议引资达109.2亿元,正式入驻企业113家,建成企业4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6.4亿元,入驻企业吸纳就业7019人,间接带动就业1.5万人,其中国家居(木业)产业基地、市级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已具雏形。

与此同时,长寿街镇工业走廊完成了对葛兰、云台、双龙、石堰、海棠等镇旧路改造,并启动了6镇城镇开发,拆迁农户2080余户,安置5840人。如今,长寿街镇工业走廊统筹城乡效应显现:与2009年相比,所涉及的新市、葛兰等6镇新增场镇人口1.2万人、个体工商户823家、微企237家。

产城融合建大城

2012年10月23日,长寿召开的全区“三化”工作会明确主要目标:到2016年,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打造宜业、宜居、宜寿、宜游的“双百”大城市,着力构建“一核四极、一轴两翼”的城镇空间新格局。即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新市、长寿湖、葛兰和云台为区域性核心城镇,以长(寿)垫(江)线(即街镇工业走廊)为城镇发展轴,以长寿湖为中心的东南翼城镇群,以洪湖为中心的西北翼城镇群。

“打造宜业、宜居、宜寿、宜游的‘双百’大城市,符合长寿区情,顺应长寿发展形势,顺应长寿人民的愿望,这个目标是科学合理的,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长寿区委副书记、街镇工业走廊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张华介绍,街镇工业走廊将挑起重担。

他说,建设宜业之城,就是强化中心城区产业和就业支撑,为市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宽松的就业和创业环境;坚持产城融合,坚持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并重并举,实现人口和要素集聚,繁荣城镇市场和经济,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融合发展。加快街镇工业走廊建设,正符合这样的目标定位。

如今,长寿街镇工业走廊正围绕发展家居、健康科技等特色产业,有序建设新市、葛兰等工业组团,优化园区用地结构,在保障产业发展设施的同时,积极推进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城镇提档升级。

此外,长寿街镇工业走廊还以复垦工作推动农民新村建设,由于经济实惠,农民新村在云台、新市、葛兰、石堰、海棠等街镇全面推广。如今,在云台镇建成的农民新村“朝阳新居”按照城内小区标准完善路网、绿化、照明建设,配有医务室、图书室、老年活动室、超市、篮球场等基础设施,水电气网闭路五通。因建设档次高、配套设施齐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街镇工业走廊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孙廷胜表示,长寿街镇工业走廊今年将完成投资12.5亿元,新建成企业15户,新增就业3000人,实现工业总产值26亿元,累计用工人数超过1万人;完成土地复垦1300亩。到2016年底,长寿街镇工业走廊将完成5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引进企业250家,招商引资200亿元;建成投产企业20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入驻企业吸纳就业3万人,间接带动就业5万人;建成楼宇工业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完成土地复垦4000亩,形成“工业、小城镇、农民新村”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让农民就地奔小康。

编辑:欧阳 责任编辑:田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