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出台 专家称将缓解跟涨不跟跌

2013-03-27 07:45:2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江国成 安蓓

城乡统筹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6日宣布,自27日零时起下调国内汽、柴油价格,同时公布了完善后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同原有定价机制相比,新机制有哪些重大改进之处?对维护石油供应安全,保障市场供应将发挥怎样的作用?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能源专家。

能否终结跟涨不跟跌

新机制实施后,能否终结所谓跟涨不跟跌的现象?

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主要内容,一是将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二是取消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三是适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品种。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目前,我国石油年进口量超过2亿吨。在国际油价每天频繁波动的情况下,如何更快反映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避免国内油价调整过度滞后造成跟涨不跟跌的误解,向生产者、消费者及时传递市场信号,保障市场供应,引导合理消费,成为这次改革的重要考量。

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认为,按照新的定价机制,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跟涨不跟跌的情况肯定会缓解,但也不排除如果国际油价在10个工作日内出现剧烈波动或突然涨跌的情况,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在周期内不会及时跟进,但这只是少数情况

能否防范投机

根据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两次调价的时间间隔最短在一个月左右。在国际油价变化不大时,有时调价间隔几个月。由于调价间隔较长,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往往滞后于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经营企业能够预测到价格调整的时间和幅度。

王震说,特别是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时,中间商和终端用户便大量采购囤积,造成市场需求旺盛的假象,推动价格上涨;调价措施出台后,社会经销商集中出货,造成短时间内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不升反降,与市场供求变化脱节。这种无风险套利行为,不仅给投机者带来不合理收益,而且人为制造短缺,加剧了市场波动。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表示,从2009年开始我国执行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后,国内国际油价挂钩更为紧密,但国内油价的确涨多降少,所以每次调价也有很多人都不太理解。现行定价机制的确不太适用于当前市场经济状态,新机制将在提高市场灵活性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由于投机造成的价格大起大落,使国内成品油的价格更能反映市场的变化。

离完全市场化还有多远

王震指出,新的定价机制使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更为贴近,但还不是完全市场化的价格。新的定价模式下,成品油价格涨跌取决于国际原油价格涨跌,从这个意义上说更贴近国际市场的变化。但我国成品油价格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最终方向应该是由成品油市场供需来决定市场价格水平。这次改革是我国成品油价格向完全市场化过渡的重要一步。

完善后的定价机制将引导市场参与者理性应对价格波动,为今后成品油价格完全市场化奠定基础。

王震建议,要仔细研究补贴机制,使补贴仅限于真正需要补贴的群体,比如一些公益性、本身非盈利状态运行的公用服务部门,以及农林渔等面对油价更为脆弱的部门。但要仔细研究补贴对象和补贴方式,使补贴能补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