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试验区,从2010年起,按照“兴企并村,兴业富民”的原则,努力打破机制壁垒,由“掘黑”变“掘绿”,促进产业发展。该区继城镇规划、兴基础设施、创公共服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改革实践,走出一条具有振兴发展之路。
与时俱进给政策。2010年9月25日,依托新区城镇化改造基础,长治县委、县政府深入调研,经长治市委、市政府批准,长治县正式设立长治县城乡统筹振兴试验区,级别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并开始探索农村城乡统筹发展新路,管理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事务。振兴试验区,不断发展生态绿色的人文居住环境,不断健全完善民生幸福保障,实现了由农村向特色城镇的华丽转身。
为加快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的前进步伐,在长治县委、县政府积极推动下,振兴试验区又开始了以改革土地经营机制和户籍管理机制为内容的两项改革。
第一动作:实行土地经营机制新改革,实现农民集约生产方式大变革,以置换促流转、以流转建规模、以规模创效益。为了让农民手中的土地成为市场经济发展中流动的生产要素,赢得未来大增收,改变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传统生产模式,振兴试验区于2010年底注册成立了山西上党振兴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并成立了鑫源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以每亩每年1000元价格,从农民手中租赁土地,统一规划经营。而农民则加入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成为现代化农业产业工人。土地流转后,既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了生产要素,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就业率。如今,振兴试验区内,3675亩可耕土地已全部流转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支柱。流转土地,规模经营,长治县振兴试验区大胆先行先试,适应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新需求,集约经营,向现代化高科技农业领域勇敢迈进。
第二动作:改革户籍管理,及早掌握国家政策。
2011年,我国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指出:“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统一城乡户口登记管理制度,要将公共服务领域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与现行户口性质相剥离,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鼓励城镇化地区将流动人口纳入居住地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体系,切实保障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享有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同等的权益。”
从2011年起,长治县委县政府雷厉风行,在振兴试验区开展户籍、治安等服务,将当地户籍从原西火镇迁出,并增加了非农户籍指标。新区发出规定:凡在新区购房或在新区企业就业的外来人员,均可迁入振兴新区户籍,享受和当地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社会建设不断完善、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生态建设不断优化、文化建设不断提高,这些进步吸引了远方人的眼光。目前,振兴试验区人口正以每年1000人的速度快速增长,该区正在用实际行动探索城乡一体化的道路。
优化社区 打造太行新亮点
上党自古天下脊。“我不能帮助并改变整个世界,但我能帮助并改变世界一角,如果有更多的人可以帮助这个角落,那么整个世界就会感到非常温暖。”这段震撼人心的话是振兴试验区党委书记牛扎根说的心里话。振兴试验区党委情系群众,不断壮大试验区的事业,但在生活上,他们却永远和父老乡亲一样,住房面积和群众一样。他们带领群众致富,创造了社会和谐、生态美好的振兴试验区,让这山区变成了和谐新天地。
“选出一条龙,造福一方春”。探访振兴试验区令人振奋。一个贴心为民的领导班子,创出一方振兴热土,一位一心为民的优秀干部,带动一方群众走上全面小康发展新路。如何让这方热土更加兴旺起来,更快发展起来?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经济博通,言达于行。山西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如何先行先试用好政策、用活政策,创新机制为优化发展落实配套政策,创建振兴试验区,使其成为中西部崛起的新亮点,成为太行山区上党盆地全面小康建设的引领地?
记者调研了解到,长治县统筹城乡试验区虽已经过两年多的丰富实践,但还希望政府为支持率先发展多给予优惠政策,并尽快落实。
看到振兴试验区的变化,想到振兴试验区的未来前景,我们深信,长治县城乡统筹振兴试验区在牛扎根书记的带领下,振兴试验区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国泰民安兴“三农”,我们诚愿为加快建设未来富有吸引力的振兴试验区加快落实城镇新区工业信息化、市域城镇化、环境生态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市民化,加快落实应有的建设政策;热忱希望振兴试验区,在加快落实全国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中,将振兴试验区建成我国大学生振兴新农村、建设新城镇的理想创新宝地,为打造太行新明珠,创建繁荣的振兴试验区而努力。
编辑:刘早生 钟必攀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