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唐山市开平统筹城乡发展探路纪实

2013-03-07 15:58:23  来源:唐山文明办  作者:宋亮 朱雅君
阔步迈向城乡一体化

——开平区探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纪实

编者按: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新民居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近两年来,开平区以一连串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动作,书写了打造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崭新篇章,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报今日刊发此文,对该区的做法和成效进行报道,以飨读者。

15个省、市级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已累计完成投资近20亿元,完工、在建面积达110万平方米, 3720户农民搬进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农村新社区;

1至10月,谋划千万元以上项目151项,计划总投资607亿元,已完成投资43.3亿元,59个项目被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了一批现代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更多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奠定了基础;

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全面推进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农民与市民一样享受公共服务;

……

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城乡等值、城镇化拉动城乡等值、产业化推动城乡等值、市场化促动城乡等值,以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五个一体化为重点,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开平区以一连串的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动作,书写打造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崭新篇章。

科学规划为统筹发展指明方向

规划是龙头、是基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项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

按照“土地集中经营、项目集中落户、农民集中居住”的原则,将全区241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系统,统筹谋划,合理布局,引导农村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中心镇、中心村集中,农业用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开平逐步构建了中心区、中心镇、中心村、自然村之间相互衔接的城乡一体发展框架体系。

依托开平城市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将唐津高速公路以西的86个村作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规划建设了唐山东部现代商住区、开平新城区和郑庄子商住区;以唐山现代装备制造工业区为产业支撑,以东湖生态园为纽带,率先融入城市中心;将唐津高速公路以东的46个村作为城乡等值化发展的重点区域,建设中心镇、中心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此基础上,本着规划先行的原则,编制完善了开越中心镇、栗园中心镇、郑庄子中心镇等村镇的总体规划,启动了重点村的发展规划,对农村发展布局进行了调整,规划了12个中心片区,对80个村进行整合,为城乡统筹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民居建设加快城镇化步伐

去年12月,由开平镇前屈庄村民作词作曲的《前屈庄赞歌》入选中国优秀村歌。朴实的歌词唱出了前屈庄人的幸福生活。走进前屈庄,一排排漂亮的楼房映入眼帘,休闲娱乐广场、文体活动中心、幼儿园、漂亮的小学、便民超市、垃圾转运车……各种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词作者陈丽娟说:“家家住楼房,做饭用天然气,活动有广场,锻炼有健身器,生病有合作医疗,老有养老金,虽然还叫前屈庄,和城市比没啥两样!”前屈庄是开平实施农村新民居建设的一个缩影。

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坚持把新民居建设与推进城乡一体化、与产业发展、与增加集体积累相结合,探索了集中联建、滚动发展、村企共建、城中村改造等多种模式,大力实施了农村新民居建设。按照“整体开发、集中联建”思路,将税东、税北与康各庄、王盼庄等8个村集中建设,将西八里、耿家营等村作为一个项目,整体开发,既为唐山现代装备制造工业园区提供了发展空间,也解决了新民居建设用地。对经济基础较好的村采取集体经济推动模式,通过滚动发展建设新村,消灭旧村,如东越河村利用集体闲置土地建设新村,一期工程投资1.06亿元并已完工,工程收益用来滚动开发二期工程。积极引导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投资新农村建设,通过村企共建实现村庄整体新建、企业拓展空间的合作双赢,如贾庵子村采取民营企业先垫资,投资2.8亿元建设占地189亩的贾庵子新村已经落成。积极引导城中村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实施平改,实现城建、村庄和农民多方共赢,如投资5亿元、占地1300亩的屈庄中心村第一期工程已建成高档住宅16万平方米。投资3亿元的税西、税中新村第一期工程主体工程已完工,建成高标准住宅楼房15万平方米。

新民居建设,让无数农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发展现代产业让农民走出土地

要想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首先要解决农村“人往哪里去”的难题。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和镇、村空间布局规划,把发展工业聚集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引导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开平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大妙招。开平区在南部规划建设了总面积20平方公里、总投资680亿元的唐山现代装备制造工业区,目前建成区面积达5.3平方公里,有36家企业落户,其中28家建成投产,安排农村就业岗位5000多个。在住友集团建机挖掘机、重机减速机项目一期完工投产的基础上,二期扩建工程正在建设,丰石汽车配件、日皮胶原蛋白、拓普生物、中名太阳能等一批项目相继完工投产;东京制纲钢索、MINA污水处理设备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在北部规划建设了占地9平方公里、总投资155亿元,以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为重点的北湖生态产业园区,2平方公里起步区全面启动,已有40余家企业进驻,将安排近万人就业。唐山现代装备制造工业区、北湖生态产业园区正在逐步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基地。

在加大两大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市中心环线两侧生产性物流业的发展步伐,以汽车贸易、钢铁加工配送和生活消费品配送为主的三产经济隆起带基本形成。奔驰、奥迪、英菲尼迪、雷克萨斯4S店等一批汽车品牌店建成开业,中运(国际)金属物流园、宏忠钢铁物流园等一批项目正在建设,宝马、保时捷、路虎汽车品牌店等项目即将开工。

着力改善民生普惠城乡居民

为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开平区不断加快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积极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上水平。

2010年完成投资7285万元,实施了5所学校迁建和改造工程,新建校舍28760平方米,消除危旧校舍10613平方米。对原镇属33所农村小学调整为12所区直属小学。

与此同时,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农村文化体育事业,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身体健康和精神文化的需求。

改善和保障民生,关键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为此,这区把转移村富余劳力、提高农民医疗、养老保障和低保水平作为实事工程来抓。2010年,全区向非农领域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500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835.55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进一步完善了困难群体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五保供养等项制度,保障了弱势群体的生活。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解除了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着眼于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去年,共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9个市区级文明生态村、7个科学发展示范村、6个典型村的村民中心改造和32个村的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基本完成,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造林绿化2.6万亩。全区投入共投资6000多万元实施了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理攻坚行动,彻底清除了村庄内外积存的生活垃圾、建筑残土和各类杂物,城乡环境特别是农村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变。同时,配备了保洁员、垃圾清运车、垃圾桶、垃圾斗、三轮车等人员设备,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垃圾处理机制,农村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

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各种保障设施的日益完善,让无数农民感到农村与城市生活没啥两样。

编辑 刘早生 责任编辑 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