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长寿骄骥农机专业合作社 开拓服务新领域

2013-03-06 11:42:20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管理员

合作社机手在向农民宣传普及农机作业知识。

陈会周是长寿骄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机手,每年农闲时他都要外出打工,到了农忙时节再回到合作社,忙完后再次外出打工。

然而今年,陈会周不打算走了,因为合作社开拓了新的服务领域,他可以在家门口实现打工和农机作业两不误。

用足政策,179台大小农机只花了20多万

64岁的程惠泽是长寿一名小学退休教师。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看多了农民种田的辛劳,一直梦想家乡能早日实现农业机械化。退休前,他曾花4年时间研制了一台微耕机,但因抛损率太大失败了。

2007年,程惠泽变研发农机为使用推广,以一台微型农耕机起家,在长寿云台镇成立了骄骥农机合作社。我就是看准了国家推广农机的一系列优惠补贴政策。这台微耕机原价5400元一台,我只花了3000多元。程惠泽说。当年底,合作社有了20多名成员,买了8台微耕机。

当时,长寿云台片区还没有农机服务,农民不是太接受。程惠泽就到处宣传,自己补贴工资,让机手为农民耕种,每亩地只收40元油钱。这样亏本推广了一年,当地农民终于接受了这一新鲜事物。

此后,程惠泽又利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添置了很多农机,还鼓励农民自己购买农机入股:一台收割机原价13万,补贴下来只需5万元;一台插秧机一万多元,我们只需出950元。

现在,骄骥合作社拥有成员183人,各种农机179台,包括收割机、插秧机、农用拖拉机和大型悬耕机等。这些农机原价总计200多万元,而合作社实际出钱仅20多万元。

增加服务模式,作业面积达4万亩/

一开始,合作社的服务模式单一——将农机租给成员,合作社收取折旧费。各成员为农民耕种、收割,根据土地情况每亩收取80-180元费用。

可程惠泽发现,这样的服务模式,农机利用率不高。2008年,他说服村民将大面积水田打包交给合作社作业,费用较市场价略低。这样,当年作业面积增加了800亩。

次年,程惠泽又在葛兰镇冯庄村推广一体化模式——组建农作物专业合作社,由骄骥农机合作社负责全程机械化作业。

多种服务模式,促进了骄骥农机合作社作业面积逐年扩大,如今已达4万亩/年,几年来累计为机手带来工资收入320万元。合作社的服务范围,也从云台逐年扩大到渡舟、葛兰、石堰等乡镇和临近的垫江、梁平等地。2010年,骄骥农机合作社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

我们每年大约有3个月的忙碌时间,可就是这几个月,我就能挣一万多元钱。陈会周说。

盯着市场,广揽农机维修业务

程惠泽发现,平常农机坏了维修很麻烦,而2011年前的长寿,农机维修几乎是空白。合作社便先后面向该区成立了10个维修站,年均维修农机2000台次。

前不久,骄骥合作社又拓展了新的服务领域——与生产微耕机的重庆犇牛机械有限公司合作,揽下了该公司的售后维护业务。

合作最大的好处在于,我们维修站的业务市场拓展了,不仅仅针对市场上现有的农机,每台从犇牛公司出厂的农机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程惠泽说。

而最让成员们高兴的是,双方约定,农闲时,骄骥合作社成员还可以到犇牛公司打工。今后再也不用外出打工,到了农忙又急着回来了。成员陈兴全告诉记者。

现在长寿农村,只要有条件的地方,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程惠泽说,自己幼时对农业机械化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