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笔记本电脑代工企业高层发现,自去年以来,从重庆通过铁路发货到深圳越来越便捷了。不仅班列开行的密度增加,运价上也得到不少优惠。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渝深铁海联运”国际大通道的竞争力大幅增强。昨日,市经信委、市人社局发布公示,根据《重庆市公务员奖励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拟对在“渝深”班列总货代竞争性谈判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重庆市物流协调办公室(简称“市物流办”)给予记集体二等功。
物流大通道曾面临难题
2010年5月,由重庆和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渝深铁海联运”国际大通道开始运行。随着渝深集装箱五定班列(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成功开行,重庆至深圳全程运行时间由原来的116小时缩短为约58个小时。但由于货源分散等原因,“渝深铁海联运”国际大通道曾面临价格过高、服务水平不高的局面。
去年2月,市长黄奇帆在会见惠普全球供应链副主席比尔·朗时明确提出,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渝深通道物流成本过高、服务效率不高的困局。
实施“全球性竞争谈判”模式
来自市经信委的消息称,为破解难题,市物流办成立了攻关团队,专题研究分析渝深通道存在的问题。
之后,市物流办先后完善了10种比选方案,并成功说服笔记本电脑品牌厂商同意市物流办采用“全球竞争性谈判”的创新方式来选择“渝深铁海联运”内陆总货代。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市物流办与全球8家世界顶级的物流公司逐一谈判。去年9月,谈判收官,国内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最终胜出,成为渝深集装箱班列的“总管家”。
“以前是品牌商自行解决物流问题,导致一些本来可以走铁路的货物向公路分流,无法产生规模效应。”重庆中远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军表示,采用总货代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在货源组织上,我市已与以惠普为代表的笔记本电脑品牌商等IT企业达成共识,统一组织货源进入渝深物流通道。此外,伴随实现规模效应,运价也大幅降低。
成本降低用时缩短
进行创新后,“渝深”国际大通道的竞争力大幅提升,不仅降低了运价,还引导高运价的公路运输向铁路运输转移,同时将议价的主导权由品牌厂商转移至市物流办,彻底改变了“渝深铁海联运”国际大通道价格过高和服务水平不高的局面,使其成为真正的公共运输平台,进一步坚定了品牌厂商在渝下单的信心和决心。
调查显示,从重庆出发到深圳的货物中,原先走公路与铁路的比例为50∶50,启动全球性竞争性谈判后,这一比例调整为了20∶80,为整体降低物流成本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班列开行也更为顺畅,单周最高开行频率由以前的3班达到7班,单日最高开行密度达到2班。常态开行改变了“重庆造”产品以往主要通过长江水运经上海再到欧洲、美洲时间长的历史,通过“渝深铁海联运”到欧洲只需28天左右,比通过长江到欧洲要节约20多天时间,满足了我市工业产品进出口的时效和成本需求。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