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嘉兴市总工会: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彰显作为

2013-01-15 10:19:04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吕国泉等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彰显作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基本要求落到实处,是工会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浙江省嘉兴市总工会以加强镇和街道(该市所有乡已经转为镇或街道建制)工会建设为着力点,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嘉兴特色的城乡工会统筹发展之路。

做法

主动作为 创新体制

突出实效 规范运作 整合资源

嘉兴市是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16个城市之一,是浙江省2008年4月确立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

(一)主动作为, 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为中心找准定位、谋划思路。嘉兴市统筹城乡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始自1999年的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启动于2004年的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确定于2008年的开展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一系列举措对各级党政和工会组织的组织设置、管理模式、活动方式、工作载体等创新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嘉兴市总工会敏锐地抓住融入统筹城乡建设大框架、延伸拓展工会工作的机遇。2010年初,嘉兴市总工会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群团组织服务“两新”工程建设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大格局,引导各县(市、区)总工会从抓好新社区工会组织建设入手,把工作重心向镇(街道)转移。

(二)创新体制,以镇(街道)总工会建设为关键建立健全工会组织体系。随着嘉兴乡镇的扩并,新市镇的企业和从业人员规模急剧扩大,许多镇、街道辖区内的基层工会组织数已相当于原来的县级工会,与新市镇建设要求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日益凸现。2009年底,全市各镇(街道)辖区内的注册企业总数为43547个,平均每个镇(街道)622个,从业人员平均约2万人。嘉兴市总工会抓住镇(街道)总工会建设这一关键,推进统筹城乡工会建设,实现了“农民进城,工会下乡”。一是推进镇(街道)总工会建设。2005年,嘉兴市总工会在浙江省率先提出城乡统筹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指导海宁市盐官镇成立了嘉兴市首家镇总工会。2009年起,以解决“有人做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为重点,加大镇(街道)总工会建设力度。截至2010年底,全市73个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总工会。二是推进新社区工会建设。目前,以“二健全三到位”(组织班子健全、组织基础健全、履行职责到位、服务职工到位、宣传教育到位)为标准,全市818个村和357个社区已建立工会组织1083个,组建率为92%。三是推进新居民入会窗口建设。自2007年9月嘉兴市新居民事务局成立开始,嘉兴市总工会就探索建立“窗口入会、动态管理、全程服务、合力推进”的新居民源头入会机制,到2011年底共建立新居民入会工作窗口88个,19万多名新居民在找到工作之前就加入了工会组织。四是推进基层工会建设。为落实全总提出的“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集中建会要求,突出抓好“四个重点”。到2011年底,全市基层工会组织11047个,覆盖单位41542个,工会会员156.5万人,建会率达到92%,职工入会率达到90.4%。

(三)突出实效,以维护职工权益、提高职工素质为重点发挥镇(街道)工会作用。把服务城乡统筹发展、服务职工群众作为工会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上代下与强化基层工会并重,扎实推进工会工作。一是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市总工会把工资集体协商作为维权的“第一防线”,充分发挥镇(街道)总工会在工资底线协商中的作用,做到“区域协商谈底线、行业协商谈标准、企业协商谈增长”。全市单建工会企业签订工资协议7819家,占单建工会数的87%。二是深化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全市2万多家企业开展创建活动,创建面达87.6%,各级工业园区创建率达100%,行政村创建率达20.2%,6个工业园区获得省级先进称号,1个获得全国先进称号。三是积极创新帮扶模式。以市职工维权帮扶中心为龙头,县(市、区)职工维权帮扶中心为支撑,镇(街道)职工维权帮扶站为骨干,向村(社区)、企业职工维权帮扶点延伸,建立四级网络帮扶体系。建立了73个镇(街道)职工维权帮扶站,1431个村(社区)和企业援助点。四是切实加强职工技能培训。以农村失土农民就业、外来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和实用人才培训为重点,采用企业下订单、机构列菜单、政府来买单的“三单式”培训模式,帮助新居民实现素质提升。五是精心培育企业文化职工文化。每年由镇(街道)总工会举办大型文体活动200场(次),送电影1000场,送戏下基层100多场,并建立县级职工书屋366个、省级196个、国家级16个,职工文化家园83家,形成了统筹城乡职工的文化建设体制。

(四)规范运作,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提升工作水平。一是坚持镇(街道)总工会组建标准的统一。为提高镇(街道)总工会组建质量,要求做到“四统一”:统一职权、统一机构、统一步骤、统一标准。二是推进工会组织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县(市、区)总工会每年制定重点工作和班子建设考核办法,与镇(街道)总工会签订责任状,开展评选表彰“六好”镇(街道)总工会等活动。

(五)整合资源,以党工共建为契机推动形成社会化工作格局。嘉兴市总工会积极争取党政和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嘉兴市委2012年5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的意见》,为工会工作把关定向。市委组织部与市总联合召开党建带工建会议,下发文件,做到党组织对工会组织建设“四带五联”(思想上带、组织上带、队伍上带、工作上带,组建联推、机制联建、活动联办、教育联抓、考核联动),将党建带工建工作成效列入党建工作责任目标。目前,全市73个镇(街道)总工会中工会主席由镇(街道)党委副书记兼任的51个,设专职主席的22个,有专职干部88人,1083村(社区)工会主席基本上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

嘉兴市总工会的经验做法,得到了党政及有关各方的肯定,先后被嘉兴市委授予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推进统筹城乡工会组织建设工作被评为全国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创新成果二等奖,有5个镇(街道)总工会被评为全国百家示范乡镇(街道)工会。2012年被全国总工会确定为全国实施“双亮”活动10个试点城市之一。

启示

必须紧扣中心 必须重心向下

必须借势借力 必须开拓创新

(一)必须紧扣中心,把乡镇(街道)工会建设放到统筹城乡发展大局中去认识和把握。目前,我国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加速调整时期,城镇化达51.3%。乡镇(街道)中的企业和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目前全国41755家乡镇(街道),职工达1亿多人,近全国职工总数1/2。各乡镇(街道)都建立了工会组织,区域内基层工会总数近80万家,覆盖企业100多万家,乡镇(街道)工会会员达到8412万人,占全国会员总数的1/3左右。在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一些利益矛盾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巩固乡镇(街道)一级政权,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二)必须重心向下,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工会的枢纽作用。乡镇(街道)工会作为我国工会组织体系中最接近基层的一级组织,在落实上级工会决策与指导基层工会工作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随着城乡统筹的深入推进,乡镇(街道)工会需要发挥直接面对企业和职工的优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嘉兴市工会之所以充满生机活力,正是因为他们把握了党政工作的重点、职工关注的热点、工会工作的难点,发挥镇(街道)工会在激活基层、代行基层工会部分职责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有效破解了基层工会组建难、工作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

(三)必须借势借力,形成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建设的强大合力。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积极争取和善于运用党政赋予的资源和手段,推动解决乡镇(街道)工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嘉兴市总工会的实践证明,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建设,党委的领导、政府的支持是根本保证。要把工会工作推动纳入统筹城乡的大格局、党政工作的大思路、党政领导的大视野,通过工会自身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党委的高度重视、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各方的协调配合。

(四)必须开拓创新,探索把握乡镇(街道)工会建设的特点与规律。乡镇(街道)工会服务对象以数量较大、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为主,组织定位呈现地方工会与基层工会双重属性,工作领域主要以中小企业、非公企业为主。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建设,缺少现成的经验,需要各地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嘉兴市总工会按照市委“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总体要求,在建会形式、服务手段、制度规范、活动载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效果。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只有有所突破和创造,才能适应形势的新要求和职工群众的新期待,保持工会工作持续发展的动力。

对策建议

提高认识 因地制宜

上下结合 多措并举 真抓实干

近年来,在各级工会共同努力下,乡镇(街道)工会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目前全国41755家乡镇(街道)中,已建立总工会9243家,乡镇(街道)工会委员会14687家,乡镇(街道)工会联合会13393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会组织体系。但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与工会工作基础不平衡、有关法律和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等原因,乡镇(街道)工会还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制约了工作的开展和作用发挥。为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建设,在学习借鉴嘉兴市总工会经验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工会的定位。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战略。加强乡镇(街道)工会建设,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服务国家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要高度重视乡镇(街道)工会建设,结合实际,合理确定乡镇(街道)工会的职责和地位,即在经济发达、企业和会员人数较多的地区建立的乡镇(街道)总工会是地方工会,是具有法人地位的一级工会领导机关,负责领导和管理所属地域的基层工会;在企业和会员较少的地区建立的乡镇(街道)工会属于基层工会。

(二)因地制宜,逐步完善乡镇(街道)工会组织体制。乡镇(街道)工会组织形式大体有工会联合会、工会委员会、总工会、工会工作委员会等4种,其中工会联合会是主体。各地可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产业相通、工作方便”的原则,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建设。经济发达、企业和职工人数较多的地区,可推进乡镇(街道)总工会建设,如在企业达到50家、职工人数达到2000人以上的乡镇(街道),按照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一级地方工会组织的标准建设乡镇(街道)总工会,充分发挥其对基层工会指导、协调和服务的作用。乡镇(街道)工会委员会可采取联合制、代表制的形式,广泛吸收党政有关方面负责人、基层工会主席,以更好地整合资源、发挥作用。

(三)上下结合,努力解决有人干事问题。县级以上工会要继续加大源头参与力度,争取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把乡镇(街道)工会干部推动纳入行政编制内,按同级党政副职的要求选好配强乡镇(街道)工会主席。继续规范聘任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加大投入,并争取财政支持,解决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工资待遇等问题。通过使用社工、社会公益性岗位、借助社会资源等多种渠道,确保乡镇(街道)工会有人干事。采取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网上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乡镇(街道)工会干部培训力度。

(四)多措并举,逐步解决乡镇(街道)工会经费问题。一是明确乡镇(街道)工会留成比例,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提出留成办法,探索将乡镇(街道)总工会作为一级经费分成层级。二是各省(区、市)总工会可制定相应政策,在财务分成上加大对乡镇(街道)工会的支持力度,将基层工会上交经费总额按一定比例留存乡镇(街道)工会,或实行以奖代补等方式。三是积极争取乡镇(街道)财政的支持,为工会提供经费补充。

(五)真抓实干,着力提升乡镇(街道)工会工作水平。县级以上工会要制定本地乡镇(街道)工会建设发展规划,在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向乡镇(街道)工会倾斜。开展“六好”乡镇(街道)工会规范化建设、“示范乡镇(街道)工会”、“星级工会评比”、“三级联创”等活动,努力打造服务工会、活力工会、实力工会、创新工会。立足乡镇(街道)工会的特点,将基层工会的维权职责上提一级,靠前工作,化解矛盾,在服务职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调研组成员:吕国泉、蔡毅德、陈国瑞、陶志勇、高洁、孟未、崔征、邵凡)

编辑 刘早生 责任编辑 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