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改制
恪守支农本色
那么,改制后的武汉农商行能否做到“更名不改姓,改制不改向”呢?对此,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汉农商行董事长刘必金用一系列扎实的数据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我们的支农力度非但没有减弱,相反不断得到强化。”自成立以来,该行累计投放“三农”贷款273.5亿元,净投放99.7亿元,年均增幅34.3%。今年,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信贷规模紧缩。全行坚决预留“三农”贷款规模,将今年“三农”贷款净投放计划拟为53亿元,是历年来力度最大的一年。今年1-3月末,全行净投放“三农”贷款20.97亿元,“三农”贷款余额达到190亿元。4月13日,由武汉市政府主办,武汉农商行成功举办了2011年度“三农经济领军人物暨三农融资洽谈会”,现场对 28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授信12.5亿元,进一步彰显了支农主力军的地位。
刘必金表示,服务好“三农”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应当作为战略发展和市场定位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武汉农商行坚持以农为本,加大信贷投入,落实扶农惠农政策,拓宽服务“三农”渠道,持续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该行还按照“大农业”的范畴,围绕农户春耕生产、农田水利建设、农村消费领域、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新情况、新需求,创新金融品种,优化服务方式,加大支农投入,金融支农成效显著。近年来,该行先后被授予“中国服务企业500强”、“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诚信服务品牌银行”、“城乡和谐贡献奖”、“服务三农特别奖”等12项荣誉称号,2009、2010年连续两年被武汉市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单位”。
搭建桥梁
促成四方共赢
武汉汪集是新洲区最大的渔业养殖基地,盛产草鱼、青鱼、鲢鱼及胖头鱼等四大家鱼,年饲料需求量达4万吨,是各大饲料经销商的必争之地。2009年,香港高龙集团在汪集工业园注册成立武汉高龙饲料有限公司,并于2011年向武汉农商行新洲支行借款3300万元,用于扩大饲料生产规模。在推广初期,高龙饲料销售情况不尽理想,雄心勃勃抢占汪集市场的高龙集团受到沉重打击。高龙作为国家级龙头企业,产品销售不畅,引起了武汉农商行总行和新洲支行的高度关注,并着手积极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针对高龙饲料销售不畅的原因,新洲支行抓住多数经销商、养殖户为农商行信贷支持客户的这一有利契机,将高龙、经销商、养殖户这一完整的销售产业链请到一起,推出产品讲解及试用环节,增加银企商农四方的认知度,最终促成了高龙饲料与经销商的销售合作协议,向36户农户发放贷款105万元,解决了经销商和养殖户资金不足的问题。
新洲支行紧抓科技金融发展方向,开拓科技金融服务思路,不仅关心客户的贷前资金需求,同时关注客户的贷后投入实效,不仅倾力帮助高龙将饲料销售量由去年的不到1千吨上升到目前的5千吨,同时实现了“银行+公司+经销商+合作社+农户”的整条产业链资金体内循环,真正发挥了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的拉动、带动、辐射作用,促进了银企商农四方共赢。
抵押创新
普惠农户农企
为了支农更富成效,武汉农商行大胆创新,推出了“农易富业贷”金融产品,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支农产品序列。该产品将过去的信用、担保、抵押等贷款方式,流贷、固贷等贷款类型进行有效搭配整合,满足农户、农村工商企业,在生产、经营、建设、项目融资等各环节的资金需求,具有抵押范围广、担保方式多、程序简单、办理快捷等特色,无论是一般农户,还是农业龙头企业,在“农易富业贷”中都能找到一款适合的产品。
去年11月底,武汉市获批为新一轮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今年4月,武汉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武汉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这预示着武汉农村产权市场将经历一次空前的、盛大的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将更具市场性和灵活性。对此,武汉农商行行长徐小建果断提出,武汉农商行抢抓农村产权市场改革先机,依托在“三农”领域的业务经验和管理优势,积极探索和开发适合农村改革发展、符合农业发展规律、契合农民生产实际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品种,并率先在全市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森林资源抵押贷款,帮助了一大批“三农”客户做大做强。
2011年,武汉农商行黄陂支行在市农业局、银行监管部门的共同指导下首开先河向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武汉市黄陂区恒丰水产专业合作社发放了全市第一笔水域滩涂养殖经营权抵押贷款50万元,期限一年。其间,黄陂支行加强贷后管理与跟踪,确保贷款新品种零风险,并与客户建立了深入长久的合作关系。
如果说2011年是水域滩涂养殖经营权抵押贷款品种的突破年,那么2012年则是该产品的推广年。2012年7月中旬,武汉市长实养殖公司由于流动资金不足向该行黄陂支行申请贷款。由于该公司不能提供合法有效的担保物,黄陂支行在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建议采取水域滩涂养殖经营权抵押进行融资,并在半个月内完成了对贷款调查、审查、审批、抵押物登记等全部流程。
帮扶移民
安居致富发展
对于白手起家的移民而言,金融支持至关重要。武汉农商行对移民金融服务工作高度重视,积极作为,采取丰富多样的帮扶形式,通过支持移民区企业带动移民就业,通过发放个人经营性贷款帮助移民创业。
汉南区东荆街郧阳村216户,共计1113名移民在分配到土地后,因不熟悉当地种植环境,土地处于闲置状态,自身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针对移民有土地缺经验、企业有经验缺土地的实际,农商行汉南支行主动配合区政府,为移民和企业牵线搭桥,并承诺为吸纳移民就业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在多方的共同协调下,武汉得时利食品有限公司采用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承包移民土地1500亩,开展冬瓜规模化种植,并吸纳移民就业近百名。由于企业缺乏传统抵押物,武汉农商行结合实际,为其量身设计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产品,扫清了企业扩大生产的资金障碍。从2011年300万元的启动信贷资金到2012年1000万元的综合授信额度,信贷支持规模的扩大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壮大、移民的安居致富,也打造了“银行+公司+基地+移民”的共赢发展模式。
携手农合
带动成片致富
据徐小建介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聚在一起,通过共同生产、联合经营的模式,实现农业的规模效益。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武汉农商行将服务触角不断延伸,用实际行动支持了武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
武汉市新星水产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是该市首批专业从事渔业水产养殖的农民合作组织。成立之初,眼见市场前景不错,合作社社员热情高涨,都希望多投鱼苗、多投鱼饲,在年底实现大丰收。然而,由于合作社为新兴实体,且处于成立初期,无法提供必要的抵押物和资信证明,众多银行都将其拒之门外。武汉农商行阳逻支行瞄准了农业产业规模化、集中化发展的大趋势,着手尝试对这一新兴实体提供信贷支持。通过现场调查,该行了解到节资增效是合作社富民的法宝。在确定了支持意向后,该行为新星水产专业合作社量身制定了服务方案,以农户联保的方式向其提供了贷款355万元,通过该行支持,该合作社实现了质的飞跃,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社会影响力巨增,社员规模由原来的100多户增加到500多户。
关注农企 促进产业升级
围绕农业产业化、科技化升级,武汉农商行在围绕科技园区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方面,一直走在金融系统前列。
2008年5月7日,由武汉如意食用菌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斥资1.8亿元人民币建立了“武汉如意食用菌高科技研究开发中心”。这是一个以食用菌高科技研究开发中心为龙头、以“市场+工厂+基地+订单+农户”为主体经营模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集食用菌科研开发、中试示范、技术培训、产业孵化、保鲜包装、品牌建设、出口创汇于一体的高科技研究开发平台。自企业落户之日起,武汉农商行东西湖支行便一直关注着企业的发展运作。
针对这种涉农科技型企业,该行启动农业科技金融创新服务绿色通道,从总行到支行,从信贷业务前、中、后台,明确专岗、指定专人,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加快办贷速度,以其母公司——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如意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信用担保的方式,向武汉如意食用菌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3000万元,满足企业原材料采购的资金需求,并在贷款利率方面给予优惠,不仅支持了企业扩大生产,做大做强,同时带动了武汉市食用菌高科技产业的产业升级和蓬勃发展。
编辑 刘早生 责任编辑 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