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九龙坡工业园:5产业齐头并进 力争产值达3300亿

2012-11-02 14:49:53  来源:九龙报社   作者:周芮

九龙园区一景。资料图

作为一个工业大区,九龙坡区工业通过多年积累,形成了区域基础竞争力,但同时不少传统工业长期粗放发展,在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状况之下,九龙工业要实现突围,实施新型工业化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九龙坡区通过建平台、调结构、抓保障、优服务,全面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发展。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之一是“上规模”,如何才能力争使得全区工业体量继续保持领先?

据区经信委透露,今年上半年,九龙坡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58.6亿元,增长2.5%;工业总产值580亿元,增长5%,体量的增长将为新型工业后续发展提供很强的支撑。

五大产业规划出笼,2016年产值力争达3300亿元
为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重要产业快速发展,今年九龙坡区制定了材料工业、电子信息产业、汽摩产业、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业五大产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并于今年9月通过区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和区委第22次常委会议审议。

这五个产业发展规划将推动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产业实现跨越发展。规划指出,将力争到2016年,使得这五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000亿元、1000亿元、800亿元、350亿元、150亿元,以3300亿元的体量继续保持全市工业总量1/10占比的地位,以750亿元的增加值继续支撑全区经济半壁江山。

同时,将加大工业投入,全力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据区经信委介绍,2012年—2016年将新投500亿元以上,撬动上千亿元的净增产值,用增量调存量、提质量、扩总量。

工业向园区集聚,将打造“百亿企业、千亿集群”
园区是九龙坡区发展新型化工业的主战场,九龙坡区引导工业向园区集聚,实现连片开发、集中发展,实行“1个国家级高新区带3个特色工业园区”的发展格局,推动工业集群化发展,打造“百亿企业、千亿集群”。

高新区西拓扩展了新型化工业的发展空间,作为重庆唯一的高新区这一金字招牌,增强了企业对九龙坡区发展的信心。2011年,高新区在科技部创新基金立项31项,为全市第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7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74项;培育发展192户微型企业从事重点鼓励的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行业,占发展总数的71%,比例位居全市首位。按照“五年西部领先、十年全国一流”发展目标,高新区将打造成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力争2016年,工业总产值达1350亿元,再造一个九龙坡工业。

依托九龙园区、西彭铝产业区和金凤园区三大工业发展平台,力争到2016年打造成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九龙园区重点发展汽摩制造、新能源装备、精密制造等主导产业,加速传统企业技术升级与装备更新,推动先进制造向“智造”转变。上半年,该园区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260亿元、74.5亿元;西彭铝产业区围绕铝加工产业,引导企业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构建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铝材产业体系,推动铝产业链向“精深”延长。上半年,西彭铝产业区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135亿元、33.6亿元;金凤园区联手西永综合保税区,重点引进笔记本电脑配套企业,大力发展以新型计算机及其创意设计,打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核心配套区,推动信息产业向高端挺进。今年上半年,金凤园区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5.2亿元、1.8亿元。

到“十二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力争达30%
结构调整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环节。

“将大力培育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挖掘土地的不可再生潜力。”区经信委主任刘伟介绍,在招商过程中,将坚持把效益作为选择工业项目的重要标尺,将优先的资源用到投入产出效益高的项目上,招大商,招强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督促帮助投入产出不达标或不按计划投入的企业或业主加快整改和追加投资,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今年上半年,九龙坡区引进通用汽车PDC、中广核节能产业等项目71个,签约资金987亿元。力争到“十二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将由目前的10%提高到30%,使得工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对传统产业企业,则鼓励其进行技改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政府搭台、项目合作等方式,促进企业与市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促进产学研融合;设立6000万元应用研发资金,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鼓励和扶持企业自主科技研发,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高新区国家级科技孵化平台建设,促进创新成果转化运用,建设西部科技交易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今年上半年,全区工业实施技改项目35个,投入资金20亿元。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